「打嗝」可能是腸胃疾病的警訊!
6 \/ I) @- F: v1 X/ ]. F R. m
/ X2 c6 a9 P7 }' AA先生,37歲,服務業,平日工作忙碌生活緊張,於七月初某日中午與友人用餐後覺得身體不適,當日下午發冷且腹瀉一次,傍晚腹部脹痛厲害,且腹部有積水聲,小便減少,至晚上十點左右開始不斷持續打嗝,無法入睡。隔天至臺北市立中醫醫院就診,由於患者認為症狀無立即生命危險,所以不考慮接受抽血或驗尿檢驗。經給予中藥治療於七天內症狀逐漸緩解,至第十天症狀消失,追蹤十天沒有復發。期間曾因打嗝厲害引起胃酸逆流灼傷食道,緻患者用餐時發生食道疼痛不適,經給予中藥治療,一天後疼痛症狀緩解。經詢問發病當日一起用餐的另兩位同行友人,亦出現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所以初步判斷A先生應是腸胃炎所引起的打嗝。
7 i& b- _# C d& ]+ ?
" U, k3 K* [* V打嗝是指一側或兩側橫膈肌突發的間斷性的痙攣,伴隨吸氣期聲門關閉,兩條聲帶之中的裂隙驟然收窄,而發出一種間斷而短促的聲音。此種是位於橫膈肌局部、膈神經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時發生的一種神經反射,部分受中樞神經影響,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
4 j) [( j+ n. n& x/ n
0 N4 F" Q9 ]! D; m% I5 L: m9 u6 _3 `
引起打嗝的原因可以分為非器質性打嗝及器質性打嗝兩類。非器質性打嗝可為健康人因受涼、吞嚥過急、暴飲後,或吸入空氣(如邊吃飯邊說話),嬰幼兒哺乳後吞氣等發生打嗝,非器質性打嗝大多可自行緩解或用簡單方法即可停止並不再復發者。若因某些疾病(中樞性疾病如顱內壓增高、毒素刺激、腦血管和循環障礙,周圍性疾病如頸部疾病、縱隔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橫膈直接刺激所緻反射性打嗝如腹部疾病、嚴重維生素缺乏症、痛風等)或手術後而引起則屬器質性因素所緻,甚至預後嚴重。
% J9 g y N& I# `0 [0 Y* i
2 U. X: C, H6 Q
中醫學認為胃氣正常的方向是以下降為順,若胃氣不和不降反而上逆動膈,就會引發打嗝。而引起胃失和降的原因包括飲食不潔(如過度食用生冷或辛熱煎炒食品,或濫用溫補之劑,使胃氣不順。)、情志不和(如惱怒、抑鬱、憂思等均可能傷及胃氣)、正氣虧虛(如重病久病之後,或因疾病耗傷中氣或損及胃陰均可使胃失和降)。所以治療方向以調和胃氣為大法,佐以消積解滯、疏肝解鬱、補益正氣。
4 l; c- @; J1 {" y1 h
) x- L0 J0 W. @& _ ~/ o
$ B* ~) J% b/ s8 ~* f臨床上觀察到平常較容易打嗝的人,大多為工作緊張或有其他壓力,而現代醫學也認同情緒因素多可影響腸胃的功能。所以呼籲若發現自己最近比較容易打嗝,可能要考慮是否飲食習慣不佳?還是有壓力存在?當然也要考慮是否有其他疾病!
' O1 L. h- M+ X& k2 r
4 o5 T8 R- o- x+ |2 |若打嗝的發生未超過二十四小時者,稱為暫時性打嗝,一般並無大礙,不要過分擔心,可以用力深呼吸幾口;或屏住閉氣十幾、數十秒鐘;或者彎腰、擡頭、伸脖子,喝下一大杯水都可以止住打嗝,按內關穴(手腕第一腕橫紋後三指符,手臂中央兩筋之間)也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連續的、經常的,而且很難自行消失的打嗝,特別是時間大於或等於二十四小時者稱為頑固性打嗝,就要注意是否為一些器質性疾病所引起。
8 b5 M: d7 m) x& ^8 j- L( q5 Y* I& x# d7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