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 Q) ^7 i' v6 Y1 a, F! ?$ {9 z

# |6 F" x, w, `文:復藥劑部 陳啟佑副主任(93年7月高醫醫訊)
9 |0 O+ p9 y7 ^" u# K# J: W, o+ J0 k- V8 v  R& Y) D
藥如雙面利刃,可治病亦可緻病,適當之治療可緩解或治癒疾病,但若使用不當,亦可能反而危害健康甚或緻命,故如何安全用藥促進健康是疾病治療上一重要課題。3 R4 c& ^2 e$ {! r6 C# R& \& x7 v
% j7 i# K! G) t' f
藥物有許多劑型,優劣各異,醫師評估病況後,才選擇最適當藥物及劑型。部份病患迷信注射療效較佳,其實注射投藥成本高,潛在危險性亦較大。對絕大部份病人而言,口服是最方便且安全性高之投藥方式,效果應不遜於注射,有時甚或更佳。7 h$ ~* V/ m1 y- S0 C

$ x/ h" p6 Q- t+ |* z) [# Z$ y) o0 x3 r' l" J
病人服藥時常希望瞭解其適應症,一種藥物可能有幾項適應症,不同藥品亦可能用於治療同一疾病,醫師經詳細診斷及審慎評估後才「對症下藥」,部份病患喜歡自我醫療,國人常有「吃好兜相報」之「美德」,推薦所謂「良藥」給親朋好友,或將未服完之藥物分贈親友。治療藥物之選擇,是甚專業性考量,絕對不可「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亦不可因求「癒」心切或恐懼副作用而擅自增減治療劑量。+ U3 G+ H7 F& x; {

% ~: F$ S) N. m& N# V7 Q' S藥物治療有一定療程,若未完成療程即驟然停藥,即使病情已某程度之緩解,疾病可能復發,抗生素之治療尤然。服藥有增減劑量或其他改變之時,須諮詢處方醫師,不宜冒然行事。  H3 M$ B& h8 f) e& M- Q" ]
/ V4 }3 f0 L# P# K

. n* N% M' V2 l! }* E: P0 e4 G/ i飯前或飯後服藥一般不緻於有很大影響。藥物之吸收如受食物影響而作用顯著改變,空腹服用療效較佳且無什胃腸副作用時,則可建議飯前投與。此種食物對吸收之影響,有時亦可能因特殊考量而忽略。藥物治療之目標除達到預期治療反應、減少與避免不良反應外,亦不可輕忽病人服藥之方便性。
3 X2 K; ]) C0 o5 H: x
/ X) {- b3 B+ K" R( p3 w. y藥物治療難免會發生不良反應。基於用藥安全,藥品研發中或上市後,一有不良反應即須自動呈報,並詳載於藥品說明書,其主要目的乃是提醒處方醫師、藥師或病患注意,以避免或減少類似不良反應之傷害。說明書所列之各項不良反應是提醒注意,而非必然發生於服藥病人身上。各類媒體中常有強調藥性溫和,絕無副作用之廣告,社會大眾耳濡目染,結果深信不疑,如此反而可能忽略其潛在危險性。2 |5 X; v( G4 P; s  r/ g9 V

6 _# l$ u6 i3 }. t2 ~; X藥物之儲存亦是重要問題,除特別註明冷藏外,一般放置於乾燥陰涼處所即可,家中若有小孩須特別注意藥物之管理,以避免造成意外。2 S% `$ S& Q" d7 K" b/ e9 O/ ]

5 c& _9 ~) C( o病患遵醫囑用藥是成功藥物治療之重要因素,而病患與醫療人員之適當溝通、對用藥之正確認知及對治療之態度,常顯著影響其遵醫囑性。醫療人員應給予病患適當用藥教育,使其正確認知藥物之使用,而民眾本身盡量就治療相關問題多與醫療人員溝通。健康照護與安全用藥是團隊工作,有賴於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甚或病患家屬之協力合作。
+ Q; G1 R3 b; X0 K. }5 i. ~
2 o9 p+ U* g4 S1 ~5 [, Q/ z本文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7 c+ O5 `3 u( q. E( C
8 Y+ B7 B4 B7 @! J- _/ v
[發帖際遇]: 阿寶寶製造噪音屢勸不聽重罰遊戲幣144869.4 k. c$ S. J, k  L% e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