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10 「比較神經學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日前公開一項最新研究,暴龍的大腦含多達30億個神經元,比狒狒更能利用頭腦的智慧解決問題、建構群體文化,甚至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
/ _& i8 ?2 y9 k5 F7 p1 [) \5 F x* V6 ?9 K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從古至今人們對暴龍的印象為高大、笨拙,之所以能稱霸白堊紀是因具有駭人的巨顎及利齒,而非聰明的大腦。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兼生物學家郝庫蘭諾赫佐(Suzana Herculano-Houzel)研究認為,屬暴龍科的獸腳亞目恐龍(前肢小、由2隻後腳行走或奔跑的肉食性恐龍)腦細胞,程度近似狒狒。然而,大多數人們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由宇宙碰撞所造成,「若非發生小型星體撞擊地球引發恐龍毀滅,地球將會是一個很可怕且全然不同世界。」
% |# q1 ]( q$ |$ C) o7 s) k
! _" y+ t" _/ h2 b
因鳥類為暴龍近親物種,於是郝庫蘭諾赫佐從鴕鳥與鴯鶓(又名澳洲鴕鳥)進行推斷,同屬暴龍科的歧龍(Alioramus)也有10億個大腦神經元,近似捲尾猴。且構成恐龍灰質(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由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微血管組成)的軟組織早就腐爛消失。
1 f6 l# o- z% W1 b. H7 Q M0 E d5 y7 P0 g
另外,這項研究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暴龍不僅是一種大型生物,還是一種群居動物,且應長有羽毛。研究學者盼未來將找到暴龍使用某種社交方式,成群結隊狩獵的證據。
. z, y- y. G3 a @# Y% q. }1 x3 l( Z; R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