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明日黃花?台東電影院36家僅剩1家

明日黃花?台東電影院36家僅剩1家

明日黃花?台東電影院36家僅剩1家
6 I8 t' g8 e) Q5 T) A. x 更新日期:2008/10/18 11:45 9 A, r3 L& L2 @! s, E6 L  b+ y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十八日電)台東電影事業走過輝煌的一頁,從鼎盛時期的三十六家電影院,目前僅剩一家,電影事業的興衰史也見證了台東經濟和社會型態的轉變!
2 v& k9 O) s  K/ Q: Y- w
; o( t9 v4 \7 s  F* F
  v+ _' u; N; X' o台東電影事業的高峰期是在六、七零年代,當時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兩家電影院,就連遠在蘭嶼的勵德管訓班也有電影播出,觀賞電影是當時的主要娛樂。& C) x$ \3 G/ v) {1 [% y  W
1 L# A% ]' W# n0 F7 ^  r

7 K: L: ^9 n5 C  y. i* A當時黑白電影,台東不僅沒有首輪電影,甚至只能看到三輪電影,院線片在台北下片後,寄飛機到花蓮,再由公路或鐵路將片子托運到台東,台東十六鄉鎮輪流跑片。通常片子到台東多少已破損,因此會有斷帶的情況,一部片放映下來,最少斷片五、六次以上。
+ L1 s* m' a5 }% e$ L3 X: u# b, z  d- |7 Q/ C) _

- Y4 E1 L7 Z" C0 j: X# v台東最南端的大武戲院負責人蕭國書說,當時看電影的年齡層相當廣,大武戲院的客戶以伐木工人、捕魚苗漁民和採瓊麻農民為主,戲院爆滿,大武地區經濟活絡,一片欣欣向榮的富裕景象。, Z( D  A4 g- Y& J0 e
0 _( W& N6 U" _7 D' p5 c% R
8 J8 y# B, G/ t) g) o2 v
電影產業除了反映當時的經濟情況外,也結合當時的社會型態,四、五十歲民眾印象最深的就是「愛國教育片」和「軍教片」,每當國慶日、三二九青年節前後,就會看到老師帶著學生排隊進入戲院欣賞「梅花」、「筧橋英烈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愛國片。" W2 j' w& l4 ?% @
+ j. I$ \$ p6 |# N% A: Z; B; _
) O& [  y! L9 q0 b6 {
除了「愛國片」外,部份電影也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台東寒單爺文化促進會總幹事林崑成回憶,1969年左右,以黃梅調串場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造成空前轟動,不亞於現在的「海角七號」,當時台東的電影通常一星期下片,結果「梁祝」場場爆滿,十八天才下片,唸初中的他,連看了七場。
" \7 y1 N0 C: p. S4 Z% k1 u; e9 B  a8 [9 M( t( l# G% @
+ t3 k* e3 y) m; p, W9 A
1980年後,電視的普及和錄影帶事業的興起,台東電影院開始苦撐,二、三年後,娛樂事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地方電影院終於像骨牌效應一樣,應聲而倒,1985年,大武戲院關門,台東鄉鎮的戲院正式走入歷史,三十六家電影院,僅剩下目前台東市一家。
5 j9 O& z7 i5 S3 ^/ x. I( K$ y, o* j+ ]6 \
; l* ?% {. U/ \( z
台東電影產業,走過地方經濟活絡的一頁,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引起了民眾的共鳴。輝煌的過去,就像電影散場,已成明日黃花。971018" y) ~: P' t* i/ G
/ {6 g# e  s$ Z4 E
[發帖際遇]: 阿寶寶在饅頭店賣饅頭賺到遊戲幣41./ ]2 v$ F/ F' A  U; q' Q, K% ^+ v

吾不輕挑戰端!~但無端犯吾者,吾必反擊之.....!
自你[出口成髒][不知收斂]伊始,就該有所覺悟!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此事難了,報應會來的!
勿慌,莫急...你慢慢等吧!
魑魅魍魎~惡靈退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