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外銷訂單年減17.6% 高效能運算加持助減幅收斂
自由時報 2023/06/20 經濟部統計處今日公布5月外銷訂單,訂單金額456.8億美元,月增7.5%,年減17.6%,連9個月負成長,但比上月預估的減幅更為收斂,受惠於高效能運算需求加持。統計處預估,下半年按往例是步入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旺季,加上熱門的AI商機湧現,第3季、第4季都會有逐季增溫的情況。
$ B& N9 I% U5 a" F8 ]- T1 _0 O, @; F' P' }& C9 |+ z
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5月外銷訂單456.8億美元,較上月增7.5%,主因高效能運算需求加持,帶動晶圓代工接單較上月增溫,加上面板庫存逐漸去化,備貨需求亦增加;但全球通膨、升息等因素持續干擾,終端需求仍疲軟,與上年同月相比則年減17.6%,
: |) K& t! M: i& i: K/ z+ G
: T) c6 q% t2 r( F7 t. n1 e按貨品別觀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不振,壓低筆電、手機及相關供應鏈接單動能,致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分別年減 9.5%、16.6%及8.8%。) A, A) W& V% g# `9 `2 u. H3 L
. @9 i( `9 E" a( ?+ Z傳統貨品方面,化學品、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及機械分別年減35.6%、33.7%、25.2%及20.1%。
+ v2 w* b1 c, R& r5 b1 b( l5 k* w* p( Y. u9 O- t" ^! k
展望未來,黃于玲表示,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加上我國半導體產業具競爭優勢,有助於推動外銷訂單動能。
0 [7 S# o3 N. I- V4 k8 ]$ M# d+ ?1 e! y1 X# Z) c
統計處預估,6月訂單金額465至485億美元,月增1.8%至月增6.2%,年減21%至年減17.6%;第2季訂單金額預估落在1347至1367 德美元,季減 1.1%至季增 0.3%,季年減19%至季減 17.7%;預估上半年2709至2729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0.2%至年減19.6%。
' ]# C/ O; P, }% g1 O, }0 R
7 g3 O8 o0 w! J, T針對訂單今年表現能否轉正?黃于玲表示,上半年要轉正幾乎不可能,但全年要轉正仍端視下半年情形,目前趨勢來看,終端需求仍相對疲弱,市場預估美國下半年還會再升兩碼,現在要觀察升息的後座力多大、持續時間多久,另外也觀察烏俄戰爭是否會突生變數,或是美中角力的干擾擴大。
) O) e' Z1 v7 w2 B
+ e, L/ T4 o) V黃于玲續指,但不可否認的是,下半年有一個重要特徵,一般而言下半年是步入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旺季,會帶動相關供應鏈增溫,在大環境維持不變的前提下,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尤其是熱門的AI商機湧現,都有助於下半年接單動能的維繫,統計處仍預估第3季、第4季都會有逐季增溫的情況。, \' T* f+ K& ?3 M/ M5 D, L' c
9 `1 N. s, y6 [- R4 c# i6 P是否有哪些產品在庫存調整上較為明顯?黃于玲說明,以產品來看,一是電視面板這塊,也刺激5月光學貨品有達13%的增長幅度,另一就是筆電這塊,不是全面性,而是部分業者反映客戶庫存相對回到較為健康的水準,因此有補庫存的動作,這兩個是屬於相對早一點去化庫存的產品。; t) r" U8 p: [* ^+ l, g
6 @0 J6 Y$ Q( R* ^
整體貨品接單上來看,黃于玲指出,跟上月相比,幾個貨品表現突出,就是電子產品以及光學器材貨品,比原先預估表現好,也帶動5月訂單金額年減幅稍微縮小,電子產品主要是在於晶圓代工,近來高效能運算需求超乎預期,帶動電子貨品接單的月增幅度有明顯成長的情形,此外,電視品牌的備貨需求也超乎預期。
' ~( ]5 P8 I: \- J' N
4 k1 P' G" f) _* j% {( v至於歐洲出現3成以上跌幅,東協5月訂單金額超過歐洲,成為主要接單地區中的第3名,黃于玲指出,跟上月原因一樣,是廠商在全球營運佈局上的考量,包括稅、物流、當地需求變化等因素,原先由歐洲子公司下單,今年4月起改由東協地區子公司下單,金額頗大,這個因素預期會延續12個月,至於訂單移轉產品則主要是資通訊產品。
% P$ G w4 b$ d {6 `# `
$ v* I: ]" h7 R2 x至於中國經濟何時好轉,對我國外銷訂單有所貢獻?黃于玲指出,我國自中國接單第一大是電子產品、第二是光學器材,第三是資通訊產品,前兩者是生產後端的資通訊產品的中間材。資通訊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歐美地區的需求仍偏弱,中國外需方面仍免不了受到全球終端需求疲弱影響,出口方面上個月是正成長,這個月又轉為負成長,外需方面相對疲弱,就牽涉到我國訂單狀況。) d( y3 |9 L& ]- P: u
- N$ }: p* C2 v P& U
中國內需方面,黃于玲指出,疫後最近這幾個月感覺表現相當亮眼,其中服務部分還是比零售部分好,零售表現也不錯,以中國1到5月份商品零售來看,較去年同期約增加7.9%,相對不錯,但貨品主要成長來源是汽車、服裝及汽油類商品,皆非我國外銷訂單的主力產品。1 ^& N' _. b. ~3 z. C. f" j, y
8 [* o9 h5 e6 `
黃于玲補充,不過5月有個正向消息,中國零售商品中的通訊器材類5月呈現月增23.9%,年增27.4%,的確有增加的情形,也是當月商品類成長的第3大來源,對我國外銷訂單而言是利多,但到底是短期現象,還是能夠長期挹注,尚需多觀察個幾個月才能確定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