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科技與創新》臺灣首間充電服務營運軟體公司成立

《科技與創新》臺灣首間充電服務營運軟體公司成立

自由時報 2023/04/08 2050淨零排放趨勢下,電動車產業成為各國積極投入技術研發的重點領域;然而,消費者決定是否採用電動車的決定性因素,正是便利安全的充電服務。工研院及其衍生公司起而行,所研發具專利的充電技術,日前獲和泰集團、士林電機注資,成立國內第一間專業充電服務暨營運軟體公司「充壩」。
2 O# |) z' V2 H  a0 @; `' \
& |( T$ V' @- @5 i3 `! E綠色能源、環保意識抬頭,讓越來越多消費者考慮以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車的銷售量來到650萬輛,年增率達109%。不過,許多人對電動車卻步的理由,卻是對電池及充電服務的疑慮,由此可見,只要有安全穩定的電池與充電服務,電動車的商機絕對不止於此。4 Y# P: t: D: g5 [5 k  x1 l

% a  H! |0 |! n2 J( b/ v) O5 L非均流充電技術優勢 獲和泰、士電投資" Q4 n) c6 n8 q1 m' ~+ A
工研院協理胡竹生表示,工研院在2017年衍生新創公司起而行綠能,如今已站穩市場領導地位,於臺灣充電樁市占達6成。此次工研院讓與起而行綠能由科專計畫所布局的充電相關專利,具備「非均流充電」的技術獨特性,獲和泰集團、士林電機注資新創成立充電營運相關軟體專業公司「充壩」,進而將具有科研DNA的充電樁外銷歐、日、東南亞,甚至進入美洲市場,帶領電動車充電產業競逐國際市場。7 c& d- g- ?# d
; V. e' j7 G4 V: Y0 Y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指出,技術處長期透過科技專案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自2008年起便投入電動化技術研發,已累積超過千件自駕與電動車的專利。據Reportlinker研究,全球充電樁由2022年235.4萬座到2027年將翻數倍達到1,462萬座,未來公共場域的充電服務市場勢必興起,因此經濟部這次更擴大戰果,結合起而行綠能及工研院的充電技術,也成功吸引知名企業,包括和潤、和泰與士林電機投資創立新公司,主要供應智慧充電服務系統,聚焦於社區大樓、企業建置、公共建置等系統整合服務的三大市場。
9 [5 F" s& u! {1 T* [. n
. {% A' a1 J! a; j. k建構智慧充電服務軟硬實力 進軍國際市場
+ B2 g0 j8 B# F* s3 E& R身兼充壩與起而行綠能董事長的簡金品分享,起而行是臺灣唯一提供電動二輪、四輪、與八輪完整產品線的設備商,多年來採OEM與ODM發展策略,投入3,000萬餘元承接科專研發成果技轉及設備系統的整體配套,已能夠提供多家車廠及約10家營運商貼牌使用,累計汽、機車充電椿出貨功率已達30,000及10,000kw,現已獲得美國一家能源商3年供貨訂單,遍及加州、佛州、德州,第一年出貨目標1,000台超級快充。
% M$ A5 w2 L* q& I$ Y- {3 b" F$ a7 ]  ?5 R0 Q
此次技轉專利可針對個別電動車主動式充電調節控制,尤其對大型充電站能產出更大效益,新創公司「充壩」未來將提供充電系統技術服務,並連結在地營運商的實務經驗與海外資源,充分發揮電能模組充電專利,並可因應大型充電站的需求進行客製化,協助國內業者建構「智慧充電服務」軟硬實力,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 X6 v, o! [' F! N& r/ a

2 |& B& l' {- k7 {7 D5 y: S$ ?針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與電動車發展需求,工研院已擘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在永續環境應用領域,結合跨領域研發優勢,開發電動車技術,攜手產業建置完善的電動車充電環境,為淨零排放做出貢獻。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