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對中曝險過大講不聽 英專家:德國傲慢無力自救

對中曝險過大講不聽 英專家:德國傲慢無力自救

自由時報 2023/09/25 IMF預測,德國經濟今年將出現負成長,成為G7唯一出現收縮的國家,外界憂心德國恐再度淪為「歐洲病夫」。儘管經濟疲弱原因複雜,但是在歐美各國積極降低對中依賴之際,德國大企業不顧政府要求減少對中曝險,反而擴大投資,福斯汽車、西門子、巴斯夫等都增加對中投資。連韓國央行都忍不住吐槽,德韓2國相似之處就是太倚賴中國。% [3 _/ `. ~  v: v: Y& z

: e6 `& n- \6 e  o英媒專欄作家也說,中國已經拿到該國所需要的德國技術,德國最引以為傲的汽車製造業恐被中國逆轉,即使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甚至徵收關稅,也來不及拯救德國汽車業了。  c' T9 s# E( T5 z; d5 {0 ]

/ t' ?: }2 g* w6 p) ~) V( {5 Z) x央行示警對中曝險 德企不退還加碼
$ |8 M! [" H( @8 E# |- X
% _  Z2 ?) {' ]  R8 \' r  ?《華爾街日報》及《韓國商報》報導,德國政府和布魯塞爾的歐洲政界人士正向德國大企業施壓,要求大企業降低對中曝險。德央行上週就德國工業對中曝險可能帶來重大經濟隱患提出景告,直言超過40%依賴中國關鍵材料的德企,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降低風險,若原料或零件供應中斷,工廠就會停產。+ `* E& o- x% Z. p$ V. M

* g3 W, l$ ]; P* A$ B. E/ |9 [德國央行指出,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相關風險升溫,企業和決策者應該重新考慮供應鏈結構,擴大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必須三思。
- m1 A& O; G. x& z6 }: Y1 q2 z+ z# n4 R7 f, k8 ?. b
未料,這些大型德企不退反進,已經加大在中投資力度,部分德企還與中國供應商達成協議,減少對德國進口的依賴,深化中國本土供應鏈,並與中企建立聯盟關係,以便維持利潤,應對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政治關係惡化的衝擊。
; R8 z" M% |+ z* k- B) x4 A) P' z( ]2 o- R* Z( \
其中,德國大型化工企業巴斯夫計劃從現在到2030年在中投資不超過100億歐元,最近在湛江破土動工蓋一座工廠,生產合成氣和氫氣,供應當地客戶。西門子CEO博樂仁(Roland Busch)今年早些時候也說,將在中投資約1.4億歐元,捍衛當地市佔率,並繼續投資中國。# ~- M& t) i, c  x* ?. Z; C

& b& b* z* `" r福斯汽車則在今年7月表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投資7億美元,持有該公司近5%股權,共同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執行長奧博穆(Oliver Blume)日前出席慕尼黑車展時強調,將加大在中投資力度,因為福斯汽車需要中國技術來滿足當地需求。
; z* ]: c$ n1 J% b0 Y4 N9 }3 L7 H# B, b3 v/ t, ^9 ?9 f
德國寶馬汽車慶祝與中國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成立20週年之際宣布,2026年開始在中國為當地客戶生產下一代電動車型新世代(New Class),而不是從德國出口至中國。寶馬汽車透露,華晨寶馬已從430家中國本地供應商採購生產所需的零件和材料。
2 V& J! `0 }5 Y) q7 W: [# d! d" Z9 v$ }  w+ d
根據榮鼎集團數據,2022年德國在歐盟和英國對中直接投資中,所佔比重從前一年的46%上升到52%。數據還顯示,2022德國汽車業占歐盟和英國對中直接投資的比例為68%,高於前一年的50%。
) u- s5 o/ O4 T
# v( ?' h) x4 h) W  G7 S榮鼎分析師Noah Barkin說,德國汽車製造商認為,無論是從收入抑或對電動汽車的技術轉型觀察,中國市場都攸關生死存亡。「它們就像溫水煮青蛙,不會跳出來逃走,因為他們擔心在鍋外更難生存」。" |( ?2 E% ?( n( l2 `# k

. l& s. V$ B9 \' K& `製造業依賴中國 德汽車業恐被逆轉
- l6 S$ ^4 f1 d
' p  Z$ c0 n5 f/ u$ d% u( ?) L德企對中曝險過大問題,也受到南韓央行關注。韓央行發布報告指出,德國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已進入技術性衰退,今年前兩季度連續負增長,第二季增長率0%,人們擔心德國可能成為「歐洲病夫」。
3 x0 b  z- s+ p, Q1 b% b8 G  t. r8 F) m
韓央行認為,德國經濟衰退對南韓有重大意義,因為南韓製造業高占比以及對中國的依賴,與德國經濟類似,此外,因人口高齡化導致的勞動市場明顯變化,也有明顯相似之處。3 e0 K2 a1 O2 C0 h

4 u. A/ J5 |  F, S" E. }3 \8 W對於德國經濟陷入泥潭,英媒金融專欄作家林恩 (Matthew Lynn)投書每日電訊報,以「傲慢的德國無力自救」為題,開噴災難性的決策和政治文化是德國衰落的關鍵原因。文章點出德國經濟與德意志銀行的境遇不相上下,德意志銀行市值比2007年高峰少了70%,目前市值僅為法國巴黎銀行的3分之1。
/ w7 w( A9 i: k) n% _
, r. S: e3 G! Q. b9 W* }林恩提及,德國經歷匯率被低估、仰賴廉價俄羅斯能源和中國汽車業蓬勃發展之後,整個經濟陷入衰退漩渦。林恩指出,中國似乎已經拿到其需要所有德國技術,現在正無情逆轉德國之前的優勢。% x" _2 d0 f: _; N

+ s5 ~: x: q/ e! U: X1 z林恩認為,在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龍頭比亞迪等公司帶領下,中國車商很可能即將摧毀德國汽車巨頭,就算歐盟計畫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似乎已經來不及拯救它們了。這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如此成功的國家,面臨第三次工業革命卻無能為力。
' C6 |5 _: G6 @* k" q/ H2 g0 }5 ~6 D' H' G! H  ^) a
林恩說,德國仍然是一個富裕國家,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大量技術人才,對全球市場也具備影響力,或許有一天會自我改革。但在此之前,需要對政治體系進行徹底調整。
# [- ^7 H" Q, N
$ A0 h6 v$ E# }
[發帖際遇]: gravius遺失一兩黃金損失遊戲幣366元。$ P3 j/ T, m" n/ }& _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