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6/10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17+1)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相繼退出後,只剩14+1,現存的國家捷克、波蘭、斯洛伐克轉而積極與台灣建立緊密的經貿關係,導致這個機制效益大幅降低,加上中國刻意對進口設紅線卡關,使得中東歐國家對中國貿易呈現逆差。
$ ^/ S' Z {- u0 r! ^, T$ ~ l+ r4 c/ I8 B [
一位波蘭雞肉商爆料,8年來持續想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卻因中國嚴格的肉類和家禽進口規則及曲折離奇的農產品進口申請程序,至今連一根雞腿都沒有賣出去。中媒也質疑,中國在中東歐的貿易雄心恐怕已走到盡頭了。
% y# }, i# v: t( k' y
0 j7 l4 a' |1 h) R南華早報報導,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合作機制開始分崩離析,立陶宛開第一槍,退出該機制後,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去年跟進,現在只有14 個歐洲國家留在該機制中。
; H2 Y. K2 ~# J& u
! J$ p8 w, G# l7 k5 W
最新貿易資料也顯示雙邊經貿關係並不平衡,中東歐對中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去年對中出口額下降4.9%,自中國進口額增長約13.8%。今年第一季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中東歐進口增幅小於出口增幅,首季中國對中東歐出口年增10.3%,自這中東歐進口增長7.3%,中國依舊是賣得多、買的少。
, g! v R; C- S5 P
2 C* G+ Z) g4 P4 _4 p' C/ L- T
與此同時,中東歐國家對中國市場興致也不大,以至於5月16日至 20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只有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少數國家派出官方貿易代表團或設立國家展位,其中匈牙利是寧波世博會「唯一擁有國家展位的國家」。其他國家則缺乏興趣,反映出他們對中國市場期望很低。
& z& C% t: a, }# l
2 J4 b9 Y* f! r, W: B a/ s' @6 A波蘭一家大型雞肉生產商Wipasz 銷售副總裁 Rafat Koztowski,上個月也參加了這場博覽會,這是他自 2015 年申請進口許可證以來第二次訪問中國。但是,這家廠商8年來持續想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至今卻連一根雞腿都沒有賣出去,原因是尚未克服中國嚴格的肉類和家禽進口規則,以及曲折繁瑣的農產品進口申請程序。
, ~2 p/ b; c+ O0 w
2 s& O) ]( B' h+ O# s一位研究歐洲的上海學者表示,在一些國家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以及俄烏戰引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後,北京可能會以不同方式對待該地區的國家。這並不是說該機制會被「取消」,而是不會透過此機制做有意義的事,此機制只是一個象徵,表明中國渴望與這些地區建立關係。
. Y0 q# p3 V3 v( w2 V5 o* a
3 j! S+ `" M: ]/ N! I: p這位中國學者認為,北京意識到同時與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也沒有意義。它們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地理位置以及與中國的貿易額差異太大。
4 M, v' X' |( z1 ~
' P) V4 D3 H5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