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保險業2月「入不敷出」 金管會喊話: 流動性沒問題

保險業2月「入不敷出」 金管會喊話: 流動性沒問題

自由時報 2023/03/23 壽險業去年下半年保戶出現解約潮,使得保險給付大增,並造成「入不敷出」疑慮;原本今年1月已經減緩,不料,2月再次出現保費收入低於保險給付。不過,金管會強調,入不敷出的狀況在今年前2月已獲得緩解,保險業的現金或流動性資產都非常充裕,請國人無須擔心。
% S  Z2 j* A3 ], K% d1 }. i3 r# M9 P# \
 所謂「入不敷出」是指保險業的「保費收入」(收入)低於「保險給付」(支出)。根據統計,2022年全年壽險「保單給付」金額2兆1693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占比最高是「客戶解約」,近6成。
' Q8 p8 H' \: Y$ b/ |! X" d0 j- B% U
8 K6 c: s& n- z, l1 @+ e3 h  l為何去年出現壽險保單解約潮?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回應,2022年7月到12月壽險業每個月保險給付確實均大於保費收入,主因美國升息影響,美元短期利率走升,帶動保戶解約增加,然後,客戶把解約保單的資金轉作美元定存或其他投資。
2 f& }/ _; I0 k# d, s
& w6 t! l" k2 ]- X1 t9 ~/ g 也就是說,一方面,壽險業的保險給付增加,另一方面,保險費收入持續下滑降溫,因而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 @5 H/ L- O/ E& L  e

* A1 t5 L$ Q+ R2 K, v* R% }4 w 蔡火炎表示,若以今年前2月壽險業累計保費收入已大於保險給付,顯示情況已反轉,保單解約潮目前已緩解。根據統計,今年1~2月的保險給付為3166億,保費收入達3260億元,已經打破去年下半年所謂的「入不敷出」。6 l) ~2 T( b9 r! e& k3 \
/ s0 P7 T$ \+ j" _
 不過,市場人士直言,這是累計前兩個月的數字,而非2月,若以單月來看,今年2月保費收入是1387億元,低於保險給付為1602億元;也就是說,2月單月又再度陷入「入不敷出」。6 J2 E  O* R; w5 `" S! O0 @; G2 x

. v2 d2 W! d; b/ B 蔡火炎強調,保險局調查國內21家壽險公司,顯示業者持有流動性資產金額相當可觀,資金也非常充裕,壽險業流動性仍無虞,外界無須過度擔心。
  U5 A9 I- I  T1 U. S3 J
' t! y9 [8 |: `$ o7 d. O* Y8 B 根據保險局統計,第一、我國保險業的帳上現金和銀行存款4258億元(包括:台幣及外幣存款);第二、截至今年2月底為止,現金與約當現金達1兆0304億元,相較於去年10月底是9180億元,金額又增加;第三、包括:國庫券、短期票券等高流動性資產達6兆9905億元。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