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02 不只台灣金融業西進煞車,外商銀行也因易受當地政治或其他非商業因素影響,早一步就出現撤出加速、新增減緩的趨勢。
3 Z6 _+ S" P; E! i: c, Y
1 |3 H3 r+ `' |( c根據中國銀保監會資料,外資銀行(不含台資)從有資料的二○○七年至二○二二年,已有三三四家機構申請退出,且自二○一六年開始,就明顯從個位數大增到數十家;去年則有二十四家外商銀行分支機構撤出、僅新設九家。
% B D/ p# a: p$ |
1 ~9 o2 K4 ^2 Y
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謝順峰分析,中國幾乎是躺平式放棄清零政策後,國內疫情猛爆、醫療量能不足,反映在生產鏈和物流業,很多工廠提早放假,一放兩個月,回到二○二○年初疫情剛爆發的情況。
3 i1 J1 L; c; |" P1 q. V5 s# ]6 P- E
: B7 O; o! K) I D4 `8 R
他指出,之前的清零防控,已造成中國經濟狀況嚴峻,實體消費受衝擊,線上活動也沒有比較蓬勃,更迎來「史上最冷雙十一」,「內外皆冷」恐讓外資銀行更加卻步。
8 L" q) O3 h; ]# Y4 E: W5 y% o
/ T9 {/ f/ b. a4 y; \謝順峰預期,對銀行業而言,大額貸款最大宗就是房貸,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資金斷鏈,爛尾樓去年第二季開始逐漸發酵,整體金融環境短期恐不會太樂觀。
$ G9 b4 L2 r+ q3 J: k# J+ ]
) |" d" r( j3 b. Z/ k; D但他認為,目前還看不到台資銀行大舉撤出,主因是當前兩岸政治氛圍微妙、時機敏感,加上不少是公股或泛公股銀行,一旦撤出很難避免被以政治解讀;加上中國政府也清楚當前經濟情況嚴峻,應不會讓台資銀行太難過,以免擴大台商撤離潮;而外資銀行像是變形蟲,結束或新設分行都很快,例如去年退出中國的二十四家外資銀行機構中,匯豐就占了一半。
4 V/ q6 _ b1 C6 e# A1 b! ^- k, H z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