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9/02 最高行政法院加入護魚防線,日前判聖吉群與金昌21號兩艘漁船違法捕撈保育類黑鯊、花鯊,應罰1000萬元後,近日又判東成368號漁船捕撈38噸的黑鯊、花鯊,應�

35萬元,合議庭直指我國是重要遠洋漁業國,應遵循國際規範,「東」船捕獲黑、花鯊總量偏高,屬計畫性行為,農業部依遠洋漁業條例重罰有理。
) j |1 v; o- F/ V- \9 C, w: }( l8 p) m% m5 r6 @; ]% }# S: I: U
東成368號的船東為洪姓女子,船長則是陳姓男子,2019年8月間出航至太平洋水域作業,2020年1月間返航,在屏東東港鹽埔漁港卸魚時,農委會(現改制農業部)漁業署派員檢查,當場查獲漁船持有及卸下禁捕魚種平滑白眼鮫(黑鯊)肉身2萬2241.4公斤、魚鰭1781公斤,計2萬4022.4公斤(換算全魚重為3萬6994公斤)及污斑白眼鮫(花鯊)魚鰭64.4公斤(換算全魚重為1288公斤),違反遠洋漁業條例第13條第1項第11款規定。
+ `1 l5 D" y2 Z# q9 V
+ K7 G% U) ^) t( }- I
此外,稽查人員還發現,漁船漁獲中有鯊魚漁獲物鋸峰齒鮫(水鯊)魚鰭44.8公斤,及長臂灰鯖鮫魚鰭21.8公斤,魚身消失,處理未依規定「鰭連身」,或將背鰭、胸鰭綁附於鯊魚身,且未依規定完全利用鯊魚漁獲物,違反鮪延繩釣或鰹鮪圍網漁船赴太平洋作業管理辦法規定。
# M$ y& l" x h# n. c, |; L& K
# K2 W* E& u- X4 c# p農業部認定兩件違法事實明確,依照禁捕魚種規定案件裁量基準,共裁罰洪女與陳男1185萬元,收回漁業證照9月,收回船員手冊及幹部船員執業證書9月,除列為高風險漁船,並實施特別管理措施。兩人不服,興訟抗罰。
3 M D8 L Q( H! J; |5 _
2 [3 J8 T+ c$ ^7 T
一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指出,漁業署已對其赴中西太平洋作業重要法令宣導,洪女亦已於該份赴中西太平洋作業重要法令宣導單上簽章,堪信其已明瞭花鯊黑鯊為禁捕魚種及鯊魚漁獲物應完全利用,有對其僱用的船長與船員盡告知遵守相關規定的義務,卻未積極培訓教育從業人,也未善盡指揮、監督及管理從業人責任,此由陳男自陳不知花鯊及黑鯊為禁捕魚種等語足證。
. b( T7 i# z4 B5 L/ p/ H
+ A. S! ~, W2 d, K' y- ^北高行認為洪女身為經營者,對從業人未善盡指揮、監督及管理之責任;陳男身為船長,自當知悉西太平洋包含黑鯊、花鯊在內的禁捕魚種,卻疏未注意,甚且因該航次作業捕撈漁獲甚少,擔心船東虧損過鉅,不再聘僱其任船長,致影響生計,因而撈捕黑鯊、花鯊,並留存經濟價值高的魚翅及魚肉肉身,縱無故意,亦有過失,農業部裁罰無誤,駁回其訴。
: y1 W1 u) K0 L
+ i2 r3 x4 D" r+ m6 A0 `兩人提起上訴,二審最高行政法院表示,我國為世界上重要遠洋漁業國之一,為保障我國遠洋漁船於公海的作業權益,我國參與多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更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等4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的正式會員,應遵循國際漁業組織所定之養護管理措施,善盡遠洋漁船船籍國責任,促進我國遠洋漁產品之流通與貿易。
% e( R3 k* e1 L- A
' [2 b6 [2 F! ~$ F最高行政法院說明,遏止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Illegal,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IUU)漁業行為,是每一漁業國家無可卸免的責任,黑鯊及花鯊分屬不同海洋物種,棲息水域、水深不同及各有延繩釣漁船作業特性,船長及船員下鉤作業自亦不相同,故而各別捕撈、持有該二物種,即分別侵害二種不同禁捕魚種族群的生態價值及族群豐度。
0 f8 V0 k$ E9 L# e, l6 ?' }
3 Y( H. N) b5 L) Z8 d最高行政法院認為,「東」船此次出海作業黑鯊、花鯊漁獲總量偏高,應是有計畫性、針對性分別就黑鯊、花鯊棲息的水域及水深下鉤,難認僅有一捕撈行為。
, R8 f4 O4 `& R0 Q% ^# C
$ h. h2 \6 J- G+ n4 t) ^
最高行政法院指出,農業部裁罰並無裁量怠惰、裁量瑕疵等情事,一審判決認事用法俱無違誤,合議庭評議後駁回上訴,全案確定。
& c" K9 U! f! e8 ^
! K. i2 [! Z3 N5 T1 E$ Z) c" L0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