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5/31 法務部5月31日宣布整合高檢署、調查局、警政署、刑事局通緝犯查詢系統,6月中,只要是判刑6月以上確定,未到案執行的通緝犯,一律公開照片,目前共有8000多案,預計3個月內完成上傳,以利民眾查詢並通報警察查緝;此外,法務部建議高檢署修正「刑罰執行手冊」,受刑人如不斷遷戶籍,意圖規避執行,檢察官得逕行拘提,不囑託執行。
& l9 k8 f* J& d, G3 u% m# L! R% a/ F. L& J- M, [7 _0 x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表示,法務部「通緝犯資料查詢(公告)平台」整合調查局「外逃通緝犯查詢系統」、刑事局「重要緊急查緝專案」、高檢署「通緝要犯資料查詢系統」、警政署「查捕逃犯網路公告查詢」,新的查詢平台頁面明確註明查詢條件與公布照片範圍,便於民眾查詢使用。
- ]1 Z% @$ }: ]3 Q! J4 v2 P
6 k7 F4 h( g ~6 u* y黃謀信指出,為了讓民眾可以把判決確定後逃亡或藏匿的被告資訊,提供給執法人員查處,以確保國家刑罰權行使,已請高檢署針對「通緝要犯資訊查詢系統」中關於執行中通緝案件可能須入監服刑者(經法院判刑逾6月確定、定應執行刑或併案通緝刑期逾6月刑者),應於發布通緝時一併公布照片。預計6月中旬可完成測試全面上線,3個月內可完成清理舊案上傳照片(約8000餘人),以便於民眾查詢及有利於查緝。
" d- k9 h9 ?+ x: N8 D
3 p% O5 g/ d% q3 l" w- Q4 L檢察司長郭永發說明,依姓名條例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經通緝者,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法務部刑案資料系統已提供戶政機關查詢,戶政機關受理改姓、改名、更改姓名時,應查詢刑案資料,如發現申請人經通緝,則不得更名,並即時通報警察協助查捕。近日爆發的im.B詐騙案曾姓主嫌,在通緝前兩度改名,通緝後則是以假名在外交際。
3 @1 o" o' e; I" [3 y) ]: d3 L" B, i5 |
郭永發建議高檢署研議修正「刑罰執行手冊」規定,判刑確定的被告若不斷把住址遷移他縣市,有延遲或規避執行之虞,檢察官可逕行拘提發監執行,不用囑託戶籍所在地的地檢署執行。
1 q, ]7 B9 A7 j
' J/ Q% L3 y% E郭永發強調,偵查中有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均已加強運用拘提、限制出境出海、羈押、科技設備監控等強制處分;對於脫逃案件、重大刑案的通緝犯,現行偵查實務多成立專案小組指揮偵辦查緝,以加強防逃、強化查緝。
I; s, d) x; ~) G
' X+ H0 }; D6 b) _郭表示,檢察官發布通緝後,即將資料介接警政署「查捕逃犯網路公告查詢」系統,供警方協助緝捕歸案;通緝書正本除給警政署,副本亦送通緝犯戶籍地的司法警察機關,以加強查緝效能。
3 K. k$ r8 R6 G/ d
- h) q! K0 f; N$ X"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