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4/26 司法官學院犯罪防治研究中心26日在法務部公布「毒品施用行為多元處遇成效評估與比較計畫」研究成果,直指毒品案件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比傳統的監禁還具成效,再犯率大幅降低,顯示「治療有效」,建議日後針對毒品人口應依個案不同而採多元處遇方式。
% o6 Y7 |1 y5 X
. N1 p+ d& j1 ~& t
司法官學院院長柯麗鈴指出,犯防中心自2018至2021年執行該計畫,並與師大中國信託成癮防制暨政策研究中心合作,針對超過800萬筆與毒品相關的大數據資料進行研究,發現「治療優先的毒品防治政策是有用的」,這項實證結果,可作為政府推動「再犯防止推進計畫」的科學實證基礎。
* \2 X6 N* ~3 A0 C. _# k% h0 _# s# l2 T
柯麗鈴分析,相較於傳統刑罰或機構性的處遇手段,完成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的5年再犯率(35.6%),與其他處遇方法(監禁72%、觀察勒戒45%、強制戒治57%)相比大幅降低,顯示緩護療不只較溫和,且有幫助毒品施用者維持社區連結、抑制再犯的效果。
) c& W; _( \4 y, w8 v
6 M. v# p9 `6 E9 S J# `柯麗鈴強調,相較於純施用海洛因者,毒品混用者和併存異質性犯罪者(即施用毒品合併其他犯罪行為)的再犯風險,都會增加2倍左右,顯示緩護療仍應該針對不同施用毒品者進行評估,依其不同特質而有分層、分流進行處遇的必要性。
) v9 H/ I% Q0 T$ R1 l- f! p+ W3 s
, h" {" A" @: `/ I; g: t
研究建議,治療是有效的,藥物治療計畫基於風險和醫療需求,應當重視分流與對應個案需求的多元處遇政策,此點也是再犯防止的關鍵所在。
4 r# { p% M, A! r
" Q3 S ~2 D* T/ q* l, G犯防中心研究員顧以謙表示,研究另針對資料庫中約8萬筆單純的毒品施用者,進行犯罪軌跡比對分析,發現可將毒品再犯軌跡分類為5種類型(持續犯、緩降型中止犯、偶發中止犯、飆升型中止犯、偶發犯),其中以飆升型中止犯最值得關注。
5 F0 y7 D. C" u( R
/ n' V* m/ I g- o y+ u, `顧以謙解釋,飆升型中止犯又稱早發性毒品犯罪,此類個案的行為特性,在初始時,再犯頻率迅速衝高,但約半年後,犯行又迅速歸零。如能針對其犯罪軌跡進行早期監測、早期介入、早期療癒,則有機會透過控制這組「早發性毒品犯罪」,降低毒品施用者的再犯人數與比率。
# n6 T: p" I+ s6 _* V9 d6 @1 G6 D
' d0 l- k* h3 Q8 ^3 X! s, D顧以謙說明,此項研究的部分成果,除曾於2022年6月舉辦的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主辦之「2022藥物濫用研究國際論壇」(2022 NIDA International Forum)進行發表,研究論文並於2023年3月14日刊登於SSCI物質濫用領域世界排名第一的心理健康與成癮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讓我國的毒品防治政策與成果躍上國際。
, I" `2 d- F6 \8 ~/ l1 W( A% U1 d/ D, b$ k
師大特聘教授李思賢強調,施用毒品者的人格特質、家庭功能、行為型態、醫療需求不同,再犯風險亦不同,戒癮治療計畫仍應該植基於再犯風險和醫療需求的精準評估,有精準評估、分層分流、並建立有效的社區復元處遇系統,才能有效解決毒品的高再犯問題。
G4 t$ ?4 C$ h6 r' l5 e
+ R3 J+ {* P4 D$ @( K* }4 ~- R' A4 _#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