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80死移民船難關注度遠不及泰坦號 專家分析6因素

80死移民船難關注度遠不及泰坦號 專家分析6因素

中央社 2023/06/24 過去一週,探索「鐵達尼號」沉船的潛水器釀5死的事故引發全球關注,相較之下,一艘滿載移民船隻在希臘附近失事,至少80人喪命、約500人失蹤,關注度卻遠遠不及潛水器事件。$ F/ v% s& j5 u0 @9 g7 k; }& w" C  s- `
) v7 |8 \, l  q$ a) u; r* r
潛水器事件吸引全世界持續不斷、時時刻刻的注意,移民船翻覆沉沒則被視為另一個悲傷但慣常的新聞故事而受到討論。7 N* H4 b. i7 e. T

' z/ `+ m2 k1 R5 p專家分析,這種現象可能和事件是否仍在發展中、是否涉及歷史悲劇、牽涉的階級與種族、人數多寡、事件冒險性、災難疲勞等因素有關。
/ E3 z* k8 f# Y' v  l3 d
! Y2 r! {( y' ~6 ?' J8 b! r● 泰坦號與時間賽跑,搜救結果仍有變數
; Y5 u' ^% M  `  g7 U3 e/ I美聯社報導,當世界得知希臘移民船難時,事件已發生,在某種程度上結果已得知,剩下的只有善後工作。+ \2 ^9 L& f9 N: z
$ x) ?3 b  o# v. D& f
相反地,(全球認為)泰坦號(Titan)潛水器事故是正在發展中的事件,不僅是現在進行式,甚至還有最後救援期限,隨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各界緊張與注意程度也會與日俱增。& p' k% v; D! z* K
- O# N7 R% Z7 K
正因沒有人能和潛水器取得聯繫,也無人得知艙內人們的遭遇,這些都更可能令這起事件受到密切關注。
8 V: [" g1 E5 i& w3 i" C/ o/ r6 Q' P9 Y/ N- B; x
● 著名歷史悲劇再躍新聞版面2 y) Y' b, H7 _% D+ J
早在事故發生前,泰坦號就已潛入深海探索「鐵達尼號」(Titanic)沉船,這不但是人們高度關注的領域,即便在詹姆斯柯麥隆(James Cameron�97年執導的電影「鐵達尼號」上映前,鐵達尼號沉沒事故原本就是現代災難的原型。
# S1 z2 X1 t8 @0 Q1 z) m9 _
+ x; Q9 Z4 u7 Z% r7 x& g6 s" ?因此,人們早已產生與潛水器本身毫無關聯的興趣,而詹姆斯柯麥隆在事發過後的反應,只會讓兩者間的連結更為緊密。; z# u  o# J9 r$ B, w

% ?$ ^8 x& X# h4 {6 D! P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播出的採訪中表示,他「打從骨子裡感覺到」泰坦號潛水器在下潛時,與水面失聯不久後就已失蹤。# b  A8 p* G$ i

+ c4 t& b! s. h% S8 G, v● 階級與種族帶來不同關注程度
" f% _7 V* [' t; L' o在泰坦號事件上,本週許多民眾反應和「迷因哏圖」都聚焦在富人把海洋當作遊樂場這件事上,而移民船難則是不幸地頻繁重覆發生在缺乏地位、資源或甚至發言權的人身上。
# }! p  X0 b8 e& _0 }, @
: g/ q; z& D  E. r( }研究創傷及倖存者的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公共衛生教授亞歷山大(Apryl Alexander)表示,相較於每人要花費25萬美元才能探索「鐵達尼號」沉船的富人,希臘船上的移民似乎較難吸引大眾的興趣。3 g6 x( i3 {$ t  N1 i6 d, [$ ^5 }

* L% o1 `$ K8 u亞歷山大說,就像美國報導犯罪新聞時,與貧窮的有色人種相較,當受害者是富有的白人,案件所受關注較多。
8 r( \0 T& R% D4 `
6 N# w# c8 H+ T' T2 A: L( `+ b●人數愈少,愈能引發同情心4 A" c- y* v6 d0 B
研究大眾傳播媒體、數位文化及情感的史密斯學院 (Smith College)社會學助理教授雷庫伯(Tim Recuber)表示,人們往往會被那些能讓他們同情他人痛苦的故事所吸引,而且涉及人數愈少,愈容易產生同情心。
+ X0 f& Z4 ]7 @2 T! k+ o  U
8 C2 x; S8 g! c" ^$ v+ n雷庫伯也說:「他認為,這次有些人提出(2起事件)在階級上的不平等現象…我們能夠知道潛水器上載了哪些人,是基於他們的身分。他們既富有又有接觸媒體的管道。就誰能得到同情來說,種族和族群身分的區分很重要。5 j' I  _8 k# e. O5 ^% w2 ~

8 i8 _" m5 b2 f● 對他人冒險經歷產生共鳴9 b9 E& |! Y0 n3 |$ y
自頭條新聞問世以來,冒險家的冒險事蹟時常躍上新聞版面。美國密西根州霍普學院(Hope College)心理學教授范湯格蘭(Daryl Van Tongeren)說,大眾很可能對於他人冒險行事卻死裡逃生感到著迷,換句話說,讀者及觀眾可以透過他人的冒險事蹟產生共鳴,進而感受自己還活著。
1 Y' m) K# j9 ]) }  j6 f( L# o
* L9 N' N& H9 X, J6 a) a/ P" n0 B" N; x范湯格蘭表示:「這些高風險經歷的參與者有這種迷戀。儘管我們知道死亡是生命中唯一確定的事情,但我們還是投入這些接近死亡但又克服它的活動。我們想展現我們對死亡的掌控。」8 @3 p0 x* b& |
' c, ]. Q* r: R# d
● 災難疲勞導致關注不再! ?! c3 n% K% M6 F# N6 ^* s
隨疫情爆發、大規模槍擊事件、經濟問題、戰爭、氣候變遷等災難發生,人們已很難再被另一件壞消息震撼,亞歷山大說:「人們開始不再關注。」. _5 |8 u& ]1 E: i! p7 U* A
, P+ h! c2 o6 |3 I% ^4 u
亞歷山大最後提到,無論種族、宗教或其他因素,她期望社會對人類悲劇給予同等程度的關注。「對所有人而言,我們都希望如果有天我們的家人失蹤了,媒體和大眾都能給予相同關注。」4 k  b- B4 h' h) t9 [5 L% G
4 |3 Y2 @+ U5 e7 W
[發帖際遇]: gravius因興航倒閉,導致購買的興航股票變成壁紙虧損遊戲幣78661元。9 L9 H. ]4 |/ h+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