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反轉俄軍攻勢 烏戰3大啟示

反轉俄軍攻勢 烏戰3大啟示

自由時報 2022/12/03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十一月卅日引用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分析報告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役,為現代戰爭帶來諸多啟示,但相較於過度強調西方武器在戰場上的優越性,烏軍實際上如何應對俄軍攻勢,有三大面向值得西方各國深思,包括人員和軍備的分散部署、傳統反擊武力的強化,以及無人機的大量需求。
+ t  |0 s! W4 x6 \% @. @6 K: `# G" x7 F3 j+ p) q* B0 ~
靈活應戰 人員軍備分散部署1 q, i, y% ^( `' ^
該報告由RUSI兩名軍事分析師和烏軍將領札布羅德斯基聯手撰寫,內容對烏俄開戰的前五個月有廣泛掌握,文中直指戰場實況遠比普遍認知─俄軍疲於對付靈活應戰的烏軍─還要複雜許多。
! G! b" H9 ?2 Z6 Y3 z/ _4 q- D/ p  _" r/ p9 D
首先,開戰之初,在基輔以北的戰區,俄軍每十二人對付烏軍一人,並在四十八小時內對七十五%的烏軍防空基地發動攻勢,同時更透過駭客攻擊擾亂烏國衛星通訊。烏軍能夠擋住閃電戰的一大原因,是早在一週前就分散儲放彈藥,並在開戰前三天加速行動,而戰機和防空系統也在攻擊開始的幾小時內完成轉移,最後僅有十分之一的移動式防空據點慘吞砲火。: z1 G7 Y! E0 y2 w

, d. T, @# u) F" b俄軍軍情機構當時花費兩天或更久的時間,才將目標物的情報傳送給莫斯科的指揮中心,但要是台海開戰,美軍不能奢望解放軍犯下同樣的錯誤。報告強調,在戰場上存活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被敵人察覺動靜前,分散部署且更快速行動,因為即使是烏軍特種部隊小組,只要在同地點待太久,照樣被俄軍無人機逮個正著。
+ Z& j' `, e0 m+ ^$ B( [( ~" t. n  d8 b6 P# g+ v
砲彈儲備 強化傳統反擊武力) \4 y% R  v; M& K
再者,儘管英美提供烏軍的「標槍」飛彈、NLAW反坦克飛彈等武器似乎扮演要角,但這並非助烏軍反敗為勝的關鍵,就連土耳其提供的TB2無人機也在幾天後就難以為繼。作者之一瓦特林近期指出,於四月前,西方武器在戰場上的實質效用不大,「當時擋住基輔以北俄軍攻勢的關鍵,是兩個砲兵部隊每天竭盡全力地砲轟。」
7 A6 D  j1 J$ c2 W3 k4 _; y0 Y5 b2 V+ b2 J
報告也提到,冷戰結束後的卅年間,歐洲各國的砲彈儲備數量大幅減少五十七%,在烏俄開戰初期,英、法、義、西、波蘭等國的砲彈總量尚且不及烏軍,但烏軍也僅在前六週與俄軍「勢均力敵」,接著就面臨砲彈短缺的窘境。
% F1 {/ L) |. Z9 k, _! h
) y# D; U+ Z9 l/ J# ?9 z6 A情蒐監控 需要大量無人機- J$ }; `+ U' @
最後,無人機大多用於情蒐、監控和偵察任務,而非攻擊任務,但其重要性不在話下。從烏軍經驗可知,無人機需求數量遠比想像中還多。據統計,在二月至七月間,烏軍有九成的無人機遭摧毀,平均每架固定翼無人機的壽命約六趟飛行,四旋翼無人機更只有三趟。
) c' Q) O# c: J3 q
" h+ H" {8 O: C1 m% N報告提到,烏俄戰爭揭示了對付無人機的辦法,最重要的是電子作戰。蘇聯時代以來,俄軍前線作戰經驗不少,也在敘利亞演練電子戰,這次更藉此壓制烏軍無人機的用途,使烏軍僅三分之一的無人機達成任務。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