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11/14 人類因應氣候變遷、核末日或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擊,準備了「備用方案」,但是,前提是我們得學會如何安全地在太空中繁衍後代。荷蘭一家公司正在研究太空繁衍,讓人類有朝一日能在其他行星生育後代。
* p% {: O7 L" V: k
6 T0 |7 J5 b, B$ P《法新社》14日報導,荷蘭企業家艾德布羅克(Egbert Edelbroek)的「生在太空聯合公司(Spaceborn United)」,是研究太空繁衍的先驅,最終目標是要讓人類能夠在火星這種地心引力比地球小的環境中,自然受孕和生產。儘管要達成安全的太空性行為,難度也是星系級,但是艾德布羅克有信心,能在他有生之年見到人類寶寶在外星誕生。
6 A0 N0 C: U9 l5 ?5 n8 N# y1 i8 }9 j; S g- M
他說,「地球人類能夠成為跨行星物種,這一點具有重要性」,「如果你希望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有獨立的人類聚落,希望這些聚落真能自立,你也需要處理繁衍的挑戰」。
* \) i7 X% p3 X- Z |; C9 g. |
3 |: ] [ d8 x Z5 t
在太空從事性行為有很多挑戰,首先就是重力問題,兩人可能會飄得離彼此很遠,因此,「生在太空」公司先嘗試在太空實現胚胎受孕。他們從老鼠著手,在實驗室中人工受精產生可存活的胚胎,接著將胚胎低溫保存,減緩其發育速度,也保護這些胚胎不至於在重返地球時受到高G力影響。
! S2 L, F i: i1 M$ l, W; q4 ^* T
3 A- Y/ C. s3 b0 q1 e3 ]
這項研究已經在模擬低引力的實驗室中進行,預計明年底要將老鼠細胞送上太空實驗,「大約5或6年」後進行首次的人類胚胎實驗。但是要把第一個在太空受孕的胚胎植入婦女體內之前,還有龐大的倫理挑戰要克服。
7 s4 e2 Y. ~* t
2 h& }/ ?4 l0 d# n, N) Q& G$ K倫理問題也是為什麼太空繁衍通常是私人公司,而非像美國航太總署(NASA)這種政府單位在研究。艾德布羅克說,他的公司是唯一正在研究開發在太空中讓人類胚胎受孕的單位。他說,他們的研究就是複製人工體外受精的程序,只不過是在太空中進行。
1 x9 M0 V" m+ N
; e, T6 g! g# M: o0 w
受限於種種挑戰,他們已將計畫規模縮小,不過,48歲的艾德布羅克說,他確定他這輩子能看到寶寶在太空誕生,「最終,人類—希望我們一起見證—需要達成在太空生下後代。」
& ~1 v3 }0 U+ m* X6 ]- f
# f5 n) A( K! E9 s3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