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金管會啟動專案金檢 瞄準詐騙人頭帳戶前10大銀行

金管會啟動專案金檢 瞄準詐騙人頭帳戶前10大銀行

自由時報  2023/06/26  金管會在端午連假最後一天發出新聞稿,除了第三度聲明金管會仍積極強化監管人頭帳戶,更透露已經從5月起,針對詐騙人頭戶比重最高的前10家銀行,啟動專案金檢,預計在7月結束,最晚在9月就會提出報告。5 C- _0 s+ D4 L3 @7 @

  u; W# H0 `; r* D日前,多位基層檢察官直接點名金管會、數位部及NCC防詐不力,是國家級詐騙三大戰犯,並稱人頭帳戶欠缺監管等。
6 y, q0 b5 n6 M( H& g- D0 J' t" E5 X- t5 K
對此,金管會分別在6月19日、24日已經兩度發出澄清函,強調與事實不符;今天晚間又再度發出聲明,也是近7天來的第三度,頻率為近年來罕見,也凸顯金管會對此事的高度重視。. Q& n" p8 K& R

, Q7 C! A& E4 O9 \4 l首先,有關報載人頭帳戶仍可持續在銀行開戶,或銀行行員勾結詐騙集團,金管會至今仍避談對有問題的銀行加強監管,對此,金管會強調「與事實不符」。
* E& h! ]( X3 F* }5 |6 W
3 H1 U  w8 e% ~7 C9 Z7 t" ~金管會銀行局表示,依「疑似不法管理辦法」規定,帳戶經法院、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通報為警示帳戶,除警示帳戶之交易功能全部暫停外,原帳戶持有人無法再開立新帳戶,所持有之其他存款帳戶 (衍生管制帳戶)之提款卡、語音轉帳、網路轉帳及其他電子支付功能也會暫停。
- ~$ R. O2 z) J+ O' B
/ C8 y& {& C5 q$ w$ b換言之,並不會有人頭帳戶遭到移送法辦仍可持續在銀行開戶的情形。
% w) N( g  T+ u; `+ E
9 t! Q: [7 A& U" }) A0 c. d4 T/ t其次,為強化對於人頭帳戶、網路銀行與虛擬帳號之金融監理作為,金管會已於今年5月至7月間,對於去年「投資詐欺案件使用人頭帳戶各金融機構占比」之前10名金融機構辦理防詐風控機制檢視專案金融檢查,預計9月底前提出書面報告。4 W: X% x8 D5 Z
& x' H; W! H: p3 n
銀行局表示,專案金檢有5大重點,包括:第1、金融機構對於人頭帳戶及數位存款帳戶增列開戶審查管控措施。第2、人頭戶偵測機制之妥適性。第3、警示帳戶聯防機制之落實。第4、高風險自動化業務(網銀、ATM等)之控管機制。第5、金融機構對於對網站業者或企業(包括第三方支付業者)申請虛擬帳號之管控作業等。# f' p) V3 @  u3 @' _3 S
8 {  {8 e  q3 x9 Y( _  s# i7 K
回顧過去,其實在4月13日財委會立委鍾佳濱就質詢提出人頭戶問題,他更點名某兩家民營、某一家公股為前三大最嚴重,要求金管會徹查;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當時立即承諾,7月中前會針對人頭帳戶前10大銀行完成金檢,並在9月底前提出書面報告。
4 z4 {) }3 v1 r# V0 j; N$ S; D( w" K2 C0 H$ A: t
另外,對於其他防詐精進作為方面,金管會指出,為對於尚未成為警示帳戶之可疑帳戶「預為控管」,已請各銀行將銀行公會彙整之19種共通性態樣,納入預警指標或內部作業規範加強控管。
$ ^: X; z( o: U, E
" a8 m- V/ l7 u其中,包含針對失蹤人口遭利用作為人頭帳戶之情形,以便銀行對於「未被通報為警示帳戶,但有可疑指標之帳戶」加強控管。
; w& F5 E7 [: t! M; k
) u# ]( u" P( s2 H5 ?金管會也說明,已強化網路銀行約定轉帳風險控管,要求銀行對民眾申辦網路銀行或開啟約定轉帳服務時,落實主動關懷提問,如有網路交易應採行OTP驗證機制,防止帳戶款項遭盜轉。# G! _$ S6 |3 X/ `$ ~
0 P% Y" ?& Y7 j+ d3 E/ T+ x# H
金管會強調,感謝銀行及從業人員積極協助防制詐騙,將與銀行共同精進各項防制詐騙措施,並加強跨部會協調合作,以降低詐騙案件,保護民眾財產。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