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金管會」詐騙新手法 要求民眾繳交保證金或解凍金
自由時報 2022/12/13 國內詐騙猖獗,最近又有新手法,歹徒竟然動到金管會頭上!金管會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近期發現有不法業者或網站以境外匯款風險管控或貸款名義等事由,假借金管會名義,要求民眾繳交「保證金」或「解凍金」以進行詐騙之手法,呼籲民眾別上當。
1 r" k# L9 Y7 f2 C e
- B; m8 I7 P: I) [" D' i過去,常聽到有知名財經人士或專家遭到冒名詐騙,不料,近來更發現,連金管會也被歹徒盯上,成為取信民眾的詐騙手法。不過,金管會是怎麼發現遭到冒名詐騙?
" _. ~ }. a) Y) {% s' H' Q9 y8 F+ C* J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明,因為日前有民眾發電子郵件到金管會信箱,詢問有境外投資要贖回匯入台灣,但卻收到必須付解凍金或保證金,並且還附上金管會的函文,因此,寫信向金管會求證,才發現是詐騙。
+ o8 ?, v3 S2 Y: S/ X7 k- ?
* e4 C& g3 ?6 V+ i林志吉也強調,像是境外投資等要求提供匯款或貸款之業者,也不屬於金管會所轄管之金融機構,且金管會亦不會要求業者向民眾收取保證金或解凍金;因此,任何以金管會名義向民眾收取保證金或解凍金之訊息或公文書,均非事實,提醒民眾應小心查證。) F# Y: Q8 p- ^8 D- y- q
8 \' \, n% L0 L+ p$ l
此外,金管會表示,民眾針對類似行為是否涉及詐騙有疑義時,可撥打「165」警政署防範詐騙專線,查證是否為詐騙集團犯罪手法,或檢具相關違法事證資料,直接向司法檢調機關告發。* ~, m& X2 D+ {+ j) t) a) i- O! B
5 ^, t ?; D' m! z7 u; g" a金管會強調,民眾進行任何投資或交易前應慎選合法金融機構,並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之社群、通訊軟體訊息、電子郵件及簡訊,金管會已於官網首頁揭示合法金融業者名單、聯絡電話及其網址可供查詢,提醒民眾應小心查證相關訊息及所欲連結網址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