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攝影技巧篇
9 w6 x- F. e7 q9 o
/ Y3 q( Z; D2 v: k9 K8 m# z6 H/ G4 u/ Y: t5 i$ g( E* v# s
E; W. o8 o/ W$ }0 F
) a% {# A9 @" f2 V6 k閃亮的髮絲, 怎麼拍?
+ e. i. g: a& E' Z6 ^# p% \8 |7 r7 O% L; k5 _- U" Z" U, J! T
我們有時會看到模特兒的髮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究竟,這一類的「閃亮的髮絲」要運用何種光線?如何拍攝呢?
9 l- {; W6 q% E- O U如果是在戶外景的自然光線下,我們常會運用「逆光」的方向來拍攝,調整模特兒至陽光從背後灑落髮稍的位置。
7 ]6 I5 m! C" c/ D+ e/ n
如果是在室內的攝影棚,我們則會加一個髮燈,從斜後方上側,將光線打在模特兒的髮稍。
: R+ g; l% [+ H0 l& q) u這一類的逆射輔助光線打法,會讓模特兒的頭髮閃閃發亮、並且展現漂亮的邊緣線,使得影像、場景更加地立體。
/ }7 C. M X$ p5 Z$ Q( c
1. 由於處於逆光的環境,在戶外時,人像的正面要以反光板反射光線。
) j8 ?, {: M5 I' N9 P# F2. 在棚內時,人像的正面還會加上主光源,並且使用工業電扇,讓模特兒的頭髮飄起。
) A! J, F' D% Z3. 鏡頭前使用「遮光罩」,以避免不必要的光線入射產生光斑。
/ C. x* L; @2 v, i# Q d! O/ B+ _0 u3 O- \- @% ^9 T% S! T& a
又快又準的街頭速寫, 怎麼拍?
% n* ^/ [3 ?8 }- i# G( s( E
) P2 F' j" i- s) W# W# u: P( X喜歡「街頭速寫」題材的人,關心的是如何達到「瞬間拍攝」的境界。
8 N0 r7 y) ]3 w& ?: J% _; p5 U# h
因為真實的世界所有的畫面都不會重演,當「街頭速寫者」看到一個精采的鏡頭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拍下珍貴的畫面,成為「街頭速寫」成功與否的關鍵!
! ^5 ~ f2 R; D在攝影上的觀念中,要讓消費機能夠勝任這個作業,就是要想辦法縮減對焦、決定曝光的時間,甚至讓相機無需對焦、不用測光,就可以拍攝成功。
* X' d5 f9 N, p; \& u" y8 i有幾個關鍵點,首先,可以將相機設定在無限遠的泛焦模式( 或使用手動對焦、將光圈縮至最小),這樣,就可以免去重新對焦的時間。
2 N8 C: D% [: O" U5 ]9 G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景深變深,也就是清楚的範圍很廣,這時候,消費機的深景深,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 L+ }: }' g1 L* P ?0 w% Y. j' P在測光上,則可以使用 P 模式測光,或是使用 M 模式,預先在該拍攝場景做完測光的步驟。
- i7 o t' ]5 n4 f8 e% D! [最後,我們可以啟動連拍,瞬間出擊加上連續拍攝有時可以拍得意想不到的滿意相片。
$ {. ]2 _6 K3 |5 M2 E/ g+ r
4 r2 o* k+ }, h5 y+ f) o# K/ c; l- S夕陽下的人像剪影, 怎麼拍?
/ L ^6 f7 b1 F0 V$ v G& [
# X. c. j6 y: p夕陽下的人像剪影是一個常見的攝影主題,它是利用逆光的原理,表現出人像的肢體、情境以及優美的黃昏景緻。
9 `* v5 @1 d$ D2 O在拍攝上,我們通常會使用「全手動」曝光模式,縮光圈、加快快門,以求讓人像處於接近全黑、而天空又能表現出色彩為宜。
) Y/ ` C; T! n# P8 Y7 _2 W- h" y$ q
消費級數位相機的最小光圈常在 F8 - F11 左右,若是光圈不夠小,有時還需加上「減光鏡」,才能讓人像接近全黑的狀態。
$ V7 o2 ] a# S& K7 p尋找逆光的場景,夕陽的位置是在人像的後面。
/ [* T: {& G+ H) _+ M, x4 Z1. 將相機的拍攝模式調整至「全手動」模式。
( p! V) a9 k; G: {2. 先將光圈調整至最小,快門調整至最快,從 LCD 畫面預視拍攝結果,以決定是否還需將光圈稍微加大。
# ?6 r; W1 h4 L" t: D/ H+ w n+ I
3. 若在最小光圈、最大快門的狀態下,人物尚未達到接近全黑,則加上減光鏡,再做拍攝預視。
. ?# s4 |5 E1 O/ |- |
' J1 ?: T8 i; y1 D: K地下道之不同色溫, 怎麼拍?
2 J* I; I' e+ o0 e) M; x- `# V
2 l# l/ K+ O# y' O) a& U, C地下道是一個充滿故事、可以觀察人間百態的地方,如果您正在探尋這個都市景象的一切,那麼,不妨到大都會的地下道一探究竟... 。
1 I0 \* W4 ~; f這張圖攝於新竹的東門城地下道,昏黃的地下道街燈( 約 3200 度K ),與地下道之外的日光色溫( 台灣地區約 6500 度K ),本就有一段差距。
( z. g: A3 f3 n4 P我們可以利用調整、提高色溫的方式,讓地下道的通口處,變成較漂亮的藍色色彩。
9 P+ Q5 w9 M# ?: @) Y' X" L
像這一類同一張相片裡,同時存在暖色調及寒色調色溫的技巧,會讓相片更富變化、更具特色。
k; s( [' O: S+ [: H1 Y! n0 Q% m+ Z想讓您的相片別樹一格嗎?不妨試試以下的技巧。
9 U* F$ |& U& K" d: x9 ^1 h9 W. 在使用鎢絲燈為照明光源的地下道中,將數位相機設定在「鎢絲燈」白平衡項目,這是告訴相機,把 約 3200 度K 的部份,提高至約 6500 度K。
6 c7 B$ j1 [' m! y( Z2 A5 h8 @2. 地下道的通口處,原本是 6500 度K的色溫,會變成約 8800 度K的色溫,於是變成藍色。
. j) {' {4 ^& v3 T
什麼是色溫?-- 色溫指的是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類眼睛所感受的顏色變化。在攝影上,由於拍攝場景光線能量的不同,也會造成色彩的變化,色溫較低時,場景的色調偏向橙紅,色溫較高時,場景的色調偏藍。在色溫的計算上,是以 Kelvin 為單位,黑體幅射的 0° Kelvin= 攝氏 -273 ° C 做為計算的起點。
& F5 ^7 ^9 |7 v7 M; J
將黑體加熱,隨著能量的提高,便會進入可見光的領域,例如,在 2800 ° K 時,發出的色光和燈泡相同,我們便說燈泡的色溫是 2800 ° K。
' M& c& {6 Y& C可見光領域的色溫變化,由低色溫至高色溫是由橙紅 --> 白 --> 藍。
( ]% C; N& m. }
5 H f+ P$ e) a. x在捷運車廂中, 怎麼拍?
5 L% [0 V: U1 r; n/ V4 H I v: F* L/ c: g+ ~
對於台北市民而言,捷運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每天,有數以十萬計的人,在台北地下、高架軌道移動著...。
$ G9 \- N3 o' R. ~您想過,在捷運的旅程上,於車廂、車站,留下忙碌的、或悠閒的生活點滴回憶嗎?
' e' g7 N( }) I2 C/ C0 E. W# x先說捷運車廂中,由於車子的前進以及些許的晃動,這時,開大光圈,或是調整 ISO 感率,注意將相機的快門維持在安全快門是重要的;在構圖的設計上,則可以: A. 以車廂的延伸感。 B. 以快速流逝的車窗景物。 為背景。
6 G$ @8 c2 X# Y8 K( ?/ A此外,若想有若多的發揮,避開上下班的時段,以及挑選較冷門的路線,亦是一個考量的重點。
( ^ c- @. a$ L0 Z3 Y# s4 y+ P1. 開啟大光圈,進行構圖及測光,看看快門是否超過 1/30s ,若已超過安全快門,則不必再調整 ISO 感率。
- Z2 u$ I# i4 D4 N8 x$ r7 s
2. 以車廂的延伸感做為模特兒的背景。
9 o! R; u* J* l. Z, v# p3. 在這張相片中,剛好模特兒的衣服也是以白色調為主,所以,我們在曝光上又補償了 +0.7EV。
/ x8 F1 {3 g Z8 o" U; h
& X4 W0 B; f/ D' ?6 O如蝴蝶般的眼神光, 怎麼拍?
8 h7 n& m9 D, H$ O6 G q, ]
# u% ^7 ]/ @6 f; A注意觀察這張相片模特兒眼睛中的眼神光,可以看到呈現的是兩個對稱的大型光塊,猶如蝴蝶的雙翼一般,因而戲稱為「蝴蝶光」。另外,在傳統的攝影教本中,對於主燈在攝影機正上方的大面積正面光源, 拍攝時在鼻子下形成的陰影,其形狀長得像蝴蝶,亦稱為蝴蝶光。以國外好萊塢的宣傳造攝影裡,便常有這樣習稱運用。
! X( r9 D+ e& i/ z6 \/ ~( x這當然不是數位暗房後製的效果,而是直接使用攝影棚裡面的大型閃光燈所直接拍得。
8 K3 `+ A+ j) t2 I6 `3 L相機內建的閃光燈或是一般外部的閃光燈,在眼神光的呈現上,幾乎都無法和「大型棚燈」或「大型反光板」相比。
' [$ X- Q0 W7 B9 ~攝影棚裡的大型閃光燈因為可以加上大面積的柔光罩( 亦稱無影罩 ),投射出大型的光線區塊,除了穩定色溫、光線柔和、出力穩定易控制... 等優點外,在眼神光上也可以有多種玩法。
! R% m; ~4 C5 i+ U% M' ]1. 在棚內使用「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將光圈的範圍放在 F8- F11 左右,依大型閃光燈的出力、距離進行光圈的調校。快門則可設定在 1/125s
F2 n8 r0 b' T2 E% j2. 在模特兒前方左右放置兩個大型棚燈,燈具之間的距離約在 1.5 - 2 公尺左右。
! j1 D: s$ \/ P
兩個燈具距離越遠,蝴蝶的雙翼越遠;兩個燈具距離越靠近,蝴蝶的雙翼就越靠近。
/ {+ e, _) O. W" q3 f1 a: {9 R3 {3. 依需求來考慮是否要設定主燈、副燈,或是純粹將光線打均勻。
' J. n/ W: t' Z! }, U$ v& Q6 C4 g) h" z' q( t( z/ E: w; O
低雜訊的夜景, 怎麼拍?
5 W- k- V' J: t6 l' k4 N9 e
# `, p: P$ D [2 s和傳統相機不同的是,數位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時,存在「雜訊」的問題。而傳統相機在長時間曝光時,並不會有此困擾。
X0 O, N0 ]$ r事實上,廣泛的看,DC 的雜訊會來自幾個因素:A. 曝光時間太長所產生的不預期訊號。 B. 高感率時所產生的雜訊( 這一點,又和傳統底片的粗顆粒有所不同 )。 C. 溫度太高時,所產生的訊號。 D. 電荷暗流。... 等。
: ^) w) v) E# v& `7 Z3 M; e我們若暫時不管韌體上「雜訊抑制」功能及事後軟體的「消除雜訊」處理,那麼,在拍攝階段,想要達成較低的雜訊,到底要運用哪些技巧呢?
- b c' S* u% q$ @5 t, k4 d
可惜的是,這是一個爭議的問題,較容易因為硬體的因素、曝光的條件,而有所差別,以下,我們提供的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 @* K* v8 a: T1 t) N; m
1. 對於大部份的消費級 DC 的操作經驗,調高感率所帶來的雜訊,會比調慢快門還要嚴重。
& s# ]# l2 x( A4 Z
例如,我們將快門從 1/4 秒降到 1/2 秒,或是 1 秒降到 2 秒,其間,雜訊的增加可能並不明顯。
6 W+ r q% Y% e- o9 w而感率從 ISO 200 調到 ISO 400 ,雜訊的增加可能甚為明顯。
5 p; ^% V- ~# c1 _ D, Q+ y/ a3 j6 W這告訴我們,要降低雜訊,要先考慮的是增長快門,再來才是考慮調高感率。
5 }) i2 f6 x7 x8 b
2. DC 操作太久或是處於高溫的環境,較易產生雜訊,這給我們一些啟示,適時地關機一會,或是選擇拍攝的環境,將有助於降低雜訊。
' Y& s6 z: b, \& h8 N, L3. 專業機在高 ISO 時,雜訊通常比消費機來得少。
' m0 i2 A) |: x$ `( l( Z' A9 ]/ {+ ?0 U [
受光均勻的宣傳照, 怎麼拍?
) `. g! N8 _1 c6 h6 t9 _
( _2 e0 z% {1 ~- f臉蛋, 肢體, 比例, 膚質 ...,都是模特兒的重要特質,在宣傳照之中的「大頭照」上,會同時呈現「臉蛋」及「膚質」的個性,因此,一般需要將光打均勻。
# k5 j2 V! I# ^1 [3 {1 t% R0 l
若是使用兩盞大型的閃光燈左右對打,在鼻下、髮下及脖子的部位,仍會留下些許的陰影,因此,在觀念上雖簡單,在實務上仍不是那麼地容易。
7 h$ Q! F/ }2 [' x# m! j. H- w7 t+ d6 `
決之道並不是在臉蛋下方再增加其它的燈具。
1 D/ C/ {3 Z: d
而是使用一個大型的白色珍珠板,將其稍稍折成半月型,貼近模特兒的胸前,這樣,由兩側臉蛋上方打來的光線,會漫射至鼻下、髮下及脖子,令其陰影不明顯或消失。
! ~- ^: m9 M ]: m, a
至於兩盞大型的閃光燈,位置要高於模特兒的臉蛋,而不是與之平行。
% m% \" d1 c: N+ ~, m& Y6 @可以改進的地方,還包括了要加強髮燈,令其與背景的分隔感加大,此外,曝光也可以考慮再稍 Over 一些。
. @3 F0 N& D$ ^9 e+ C0 B w: q- ?- x: C' X0 J
室內夜間人像, 怎麼拍?
# g7 `5 Y% [+ m' f; E! R+ {: B" Z: U- B4 `" }" \
室內的夜間人像有許多拍法,例如,有人喜歡用慢速閃光,來補強人物的臉龐、眼神,並吃足背後的光線;有人則是利用高感率,輔以慢速的快門,來取得現場的光線。
& e( M f3 J9 P
無論如何,一旦使用閃光燈,必然會折損現場的光線條件及氣氛,尤其是在光線昏黃的微光環境,閃光燈和室內的鎢絲光線色溫不同,造成的影響更大。
/ b# l9 N# F# l/ o3 B7 v! Y4 d# o我個人會建議「夜景人像」還是先以現場光的取得、輔助為優先,真的無法作業時,才考慮以慢速或微量的閃光燈補強。
' Q' ?/ J) G1 Y, F
1. 將相機的 ISO 感率設定至 ISO 200 , 或 ISO 400。然後進行測光。
1 N8 @9 A! j* k- Y2. 場景的選擇,以臉龐可以吃到光線為原則。
$ X) c6 \: ` b
3. 攝影者可找可倚靠的牆面,以增加拍攝時的穩定度( 或者藉助腳架 )。
; e! M; z) q8 J* c4. 快門若不足,例如低於 1/8s,可以考慮 Under 一些曝光,在後製仍有機會拉回。
8 J. Z9 `+ [3 i ?
7 f& V7 A( G. E( x b炫目的星芒效果, 怎麼拍?
# k- u% |8 ^- g/ ~4 G' O# Z
# t- B1 h1 L: x3 }) S「星芒效果」屬於光線繞射的特殊現象,一般導因於鏡頭光圈縮的太小,一般而言,就攝影的觀念來看,我們通常會儘量避免光線繞射的情況發生。
4 Q8 w7 ?) A, u/ j2 _但換個角度來思考,若想不靠星芒濾鏡,就拍出「星芒效果」,那麼有幾個必要的因素:
+ C, ~- A) p1 l: G; X) \
( v( k9 ?* f9 c2 S0 O9 m, H: H
A. 縮細光圈。
, m2 P1 N5 f7 Q. n: xB. 場景之中,有強烈的點光源。
5 L: D0 f& M" P# n. O9 z/ DC. 點光源射入鏡頭後,產生繞射現象。
: T3 L1 S! x6 N8 n& f
星芒效果的形狀和光圈的葉片設計有關,在消費級的 DC 中,Olympus 系的相機,常能形成漂亮的六角星芒;而有的相機,基於葉片設計的關係,則只能形成圓狀暈開的星芒。
1 O, e! Z' }' ?+ {1 d+ ^
1. 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將光圈縮在最小,以消費級數位相機而言,大約在 F8 - F11 左右。
) J) m: V5 m) y3 B) V9 Y2. 尋找有點光源的場景拍攝,例如,A. 夜景中的路燈。B. 逆光中的水波反射。C. 正在焊接的強烈光線。
2 Z5 _0 c& a6 {( M
3. 儘量使用擁有長焦距的相機( 也就是光學變焦倍率較大的相機 ),繞射的現象可能更為明顯。
4 D( c( h* Q6 M8 C
) f0 |9 R: @; L. s7 `% x2 H: a
背景全黑的相片, 怎麼拍?
, U. O9 @) s7 t( q" v# j! ~( N
0 ]! t- M: G* ^) a; o' a在自然光線下,如何拍出背景全黑的相片呢?
Z- q5 z$ T& O) u' O: l/ d; H這個問題和上次我們談的棚內作業,讓人物淡入黑色背景是很類似的,只不過,這一次是自然光的戶外場景,場景之中人物的背後,可能只是光線較昏暗,也有可能還存在一些雜物,而不是一張黑色的布幕,所以,這個黑色的背景效果,完全就要靠光線的掌握能力了。
- p5 _0 W" T" ?- U這張相片是滬尾外拍時所拍,模特兒就站在洞穴的門口,戶外則有陽光斜射。
: R# `7 T: X+ _2 x( G1 |
主要的拍攝要訣還是在加大模特兒與背景之間的光差,將人物擺在受光較強的位置,而背景因為處於室內環境,受光微弱,此時,模特兒的臉部和背景的光差可能在 1EV- 2EV 之間。
. ~; u1 C0 k/ ^; K我們以矩陣測光,然後 Under 1 -2 EV 的方式進行拍攝,便可以得到背景全黑的相片。
3 l, F- B- \7 a" A; }0 j
( 曝光的調整,還是要以模特兒的臉部為主要的參考 )
0 j* w8 H- x/ S9 x8 ~. _1 K. T
' l3 p, u. }& ]- h C6 g
逆光的樹葉, 怎麼拍?
S$ [% K8 j% G' D" z: L0 O' F2 L& h! T/ t u
一般的初學者在拍攝樹葉時,總喜歡以「順光」的角度拍攝,取其青翠、碧綠,令人有欣欣向榮之感。
$ T/ r+ _8 W6 t6 ?& ~) H但是,逆光拍攝的樹葉,陽光從樹葉透出,樹葉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更是令人驚豔。
. B+ i7 z, n- w' U, G1 D. k
無論是單葉大特寫,或是只取其數葉,均有其不同的感覺。
1 d7 ?0 R L+ `8 M& v1 m6 ^) r3 {1. 取逆光的角度進行構圖。
. R# ]: Q: k7 [# z2. 若樹葉的周圍亦為微光的環境,可以降低 EV 值,有機會讓樹葉的背景變得更暗些,主題也可以因此而更加彰顯。
: z( y1 l% o5 {) I( E5 \# d3. 遠方的樹葉有時會容易因風的吹動而搖曳,若有需要可以提高 ISO 值至 ISO 200,以提高快門速度。
/ A+ d3 E1 }; \+ a, K4 }: S" z; M
% g5 z. G/ L& w5 a, y, H! s6 j- h5 A一身雪白的衣服, 怎麼拍?
s( _ e0 l) |. m- x1 v+ e) R3 Y, S( V! q9 D2 B8 g
「一身雪白」的問題,在於相機或是測光表,皆是以被攝體的最亮部至最暗部,取其平均值,大約是 18% 的反射值,因此,全黑或是全白的拍攝物,均會誤導影響相機或是測光表的測光。
( N! i& m% u: F' O於是這張「全身雪白」的衣服+白色的漁船,若以相機判斷的「正常」測光拍攝,會顯得過暗。
1 z0 S0 l: B7 m+ Z
解決之道,便是增加 EV 值,才能獲得正確的曝光。
" x a3 Z: X" x& A
1. 依現場白色景物的面積來調整曝光值,可以考慮增加 EV 0.7 以上。
$ {7 e! f& @3 X
2. 進行試拍作業,拍攝後進行檢視,以考慮 EV 值的調整。
3 ?' @, J J& ^' Y) W
3. 若需要搶拍,可以考慮開啟「包圍曝光」,例如,拍攝三張,分別為 +0.7EV, +1.0EV, +1.3EV。
6 j" k2 M7 B+ s6 A' _1 D5 [. r4 J: _6 a! Z" C2 @. T
高反差的舞台場景, 怎麼拍?
; v) T4 ^8 y1 z2 o' _' C1 s
* F- Z- [4 O, v! k. ~# [5 \, p Y在舞台的演出中,為了強調主角的演出及效果,常會將 SPOT 燈投射在演出主體上,形成注目的焦點。
1 A: r, [& [& N, j) h( M9 A0 j) A就攝影的觀點來看,由於 SPOT 燈非常的強烈,這樣的場景形成了高反差的拍攝情況。
$ a) j2 C5 G n7 N! z# H
我們若兼顧及舞台燈光的變化及舞台氣氛的營造,在測光上,舞台攝影最常用到的其實還是「矩陣測光」及「中央偏重測光」;至於「點測光」,在全面打亮及SPOT 打光兩種不同環境,中間的修正差距過大,反而不是那麼的實用。
; k8 W0 Z- p1 t/ n; `. a1. 依 SPOT 燈投射的主體( 主角 )來做測光的依據參考。
; p; U2 B: j8 ]7 Z8 x2. 要注意舞台整體的最亮部,只能稍稍 Over。
; u5 n9 d. W! Z3. 「矩陣測光」的修正通常會 Under -0.5 ~ -2.0 不等,以得到暗部更佳的細節,並呈現突顯主題的效果,但是每一場演出,舞台燈光的打法會有一個準則,所以得到的數據,通常也只有 2 -3 組,在拍攝經驗較多時,便可以快速地進行曝光補償的修正了。
; V. y* |' @ ]1 j# u% s) K8 S- T/ \( {' i, E
高速運動攝影, 怎麼拍?
6 Y& A, ^4 d, D x& s4 q
1 Y& j" f" x# G+ }儘管消費級數位相機的追焦能力常常不及 DSLR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運用一些拍攝的技巧,讓一般的消費級數位相機在高速運動攝獲致不錯的影像。
+ g2 O0 a a5 B+ m( t9 `3 U
例如,我們可以將光圈縮小,獲致範圍較大的景深。
, e m+ L+ I9 X8 Y s; w/ i
例如,以一般的賽車、滑冰... 等運動,我們可以選擇「過彎」的時機來拍攝,較容易追焦成功。
8 E4 F" Y% b- X! ]
此外,「預先對焦」或是隨著運動員的方向擺動相機,「手動追焦」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 ]" |5 ]5 z% r- W1. 將相機的光圈縮小至 F8 左右。
' |! H6 _' n9 z( _& x1 [4 {4 Z
2. 選擇過彎的場景,可以過彎道旁邊的分隔物預先對焦。
7 {/ k" y' R4 e) M7 u& n
3. 在機車過彎時,隨著騎士的方向擺動相機,這個部份需要其實練習幾次,才能很平穩地和運動員同速。
7 v: h! U! J5 w0 h) t1 Z0 E, d2 Y8 u: m L
旋轉的動態效果, 怎麼拍?
: Q& R7 S) e8 R2 B& X/ B
0 y& r0 N0 w" F消費級數位相機的鏡頭大多沒有手動變焦的設計( 少數如 Olympus , Minolta 的超級消費機有此設計 ),所以很難做出 ZOOM IN / OUT 的放射效果。
; R8 S- T: W2 }: P$ U
但是別忘了,你的數位相機是可以整台相機「旋轉」的( 兩手一起轉動 )。
2 A. Y2 m: `$ W3 I& Y
若能保持旋轉拍攝時,圓心在定點,讓中心點晃動最少,便可以拍出「旋轉的效果」。
: U/ U8 ~0 T* F
1. 使用慢快門拍攝,在大太陽下,可以使用小光圈或是 ND 鏡,以障低快門的速度至 1/5s - 1/8s 左右。
2 k8 l+ `* @% z- e, q; z4 m2. 多練習幾次,按下快門的瞬間,將整台相機進行「旋轉」,圓心要維持在定點。
* t# x, `# H# i' F9 J3 j- {3. 以 1/8s 的快門速度,由於中心點瞬間轉動很少,所以會顯得清楚,圓周外圍的轉動很大,所以形成旋轉的成像效果。
( V8 x8 \9 w+ _5 z+ `1 @# B" t3 d
5 J) u+ i5 T1 r: h
淡入背景的相片, 怎麼拍?
% S7 I% x: l- n. F. t! p$ l% u
! p. g' k) T" a6 w" P* ?0 F( S2 r) m在舞台攝影的領域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人物淡入背景的影像,背景可能是很單純的黑色,人物逐漸隱入背景之中,只強調人物的表情或肢體。
8 h6 W( [( U2 y! n0 j& k0 s0 W在一般的棚內攝影中,我們可能還會加打髮燈、邊緣燈,以分隔人物與背景。
7 d _4 @9 e! Z6 h但此種淡入或淡出( Fade in / Fade out ) 的影像,顯然又是另一種影像風格,另一種舞台燈光的打法。
7 }# O" Q! }/ u& P% u8 {6 U8 q3 ^; |
1. 在棚內,使用黑色的背景作業。
+ v3 V* v% v: x0 L4 b+ U4 X# g
2. 不打髮燈、邊緣燈,或是只使用較弱的髮燈。
2 r5 J4 c! [" H
3. 加強人物與背景的光差,將主光源集中在人像的臉龐。
9 ]+ U" U; w% S3 J5 \7 l4. 矩陣測光,然後以 Under 1 -2 級的方式進行拍攝。
# {( I: ~" A" r
' } F8 P8 C+ y( Q) U3 P& p陰天裡的人像, 怎麼拍?
2 O9 h4 D$ P9 r0 m G1 i! [" V/ r# Y( x+ {
許多人認為陰天裡不適合拍攝人像,其實這個觀念不盡然正確。雲層較稀薄的明亮陰天,由於光線散射得相當柔和,反倒是最佳的攝影氣候。
3 Y( p }2 _7 o+ R# z: J6 M, Q
在雲層沈厚的陰暗天,或是氣候變化迅速的陰天,才會真正對攝影者形成較大的技術挑戰。
. R# U0 ?8 U/ p5 }( o0 {欲拍好陰天裡的人像,至少要注意到三個重要的因素:曝光考量、白平衡及色彩的運用。
6 t) ~* V! s- U9 J" M5 Z7 C, f$ a& Y& o首先,我們注意到陰天裡所拍攝的人像往往較為平板化,利用閃光燈補光時,也容易形成模特兒的臉部較硬調,而背景較主體昏暗。
" V h4 N0 k( F/ V) L- R以曝光上來看,臉部較硬調或背景較主體昏暗的成因,都在於主體的補光太過。
) h( R# V4 e' X8 h! \, c0 K
1. 先嘗試不要使用閃光燈,開大光圈及稍慢的快門,快門若無法維持在安全快門,考慮再將 ISO 調高一級( 或是使用腳架 )。
- R6 `! e! k; L ]9 z* o! r4 p+ L
這樣的方式,至少可以讓主體與背景受光較一致。不會產生主體過亮,而背景過暗的情況。
+ x9 _* p# Q6 o5 \+ o) P' y2. 若決定補光,可以利用 a. 將補光燈打在反光板上,再反射至人物的臉部。 b. 閃光燈可用手動控制,注意到補光的強度,不要高於現場的光線( 也就是稍做補光就好,能提高相機一級的數據就不錯了 )。
, R1 s8 `5 R! X3 L5 L" H: @
3. 在陰天拍攝時,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寧願稍稍 Under, 千萬不要 Over,一旦 Over ,色彩馬上顯得平板化,而且,在後製上會較困擾。
# T/ Z, h( s8 `: A
! f8 C; {. @# U! w) U$ x3 w {
陰天裡的人像拍攝若想要讓模特兒顯得較亮麗,其實可以在「色彩」的搭配上下工夫。
: l+ }3 z9 ?0 I2 i: H例如,讓模特兒處於較深色系的背景前,在觀感上,膚質會顯得較白、較亮;若讓模特兒處於較淺色系的背景前,在觀感上,膚質會顯得較黯、較沉。
' s( e/ ~; f" k! J. O' H- x這張圖在場景的探勘、選擇時,便是依據這樣的原則,因為我們在士林官邸拍過很多次了,遇到陰天時,便會儘量考慮場景的色彩因素。
M- v' \& V$ v2 G: O! v0 B$ k此外,陰天的色溫會偏高,讓相片的色調稍有偏藍的感覺,若您的相機有「陰天」白平衡的項目,便可以利用該項目來調校色溫。
1 u8 \& U1 ~& C, [( _4 m; z1. 讓模特兒穿著較活潑、鮮麗的衣服,來避免陰天時的灰暗感。
0 b$ S5 Y, X- u2. 讓模特兒處於較深色系的背景前,膚質會顯得較白、較亮。
+ Z( t7 [/ E/ K6 W# e: i
3. 儘管是陰天,天空的亮度可能還是會和模特兒的皮膚差個好幾級,在拍攝時,要注意這個因素。
# A9 u; l k% B& H' j% y# w- W* n
4. 設定在「陰天」白平衡的項目,以避免相片有偏藍的感覺。
5 g+ a# b. M' Q# r
7 P8 @7 h! Q( j; W/ d/ b( n: H {散景在前的相片, 怎麼拍?
. ~, T" o: i6 q/ n8 \
) F2 ?5 Q& L$ o. K/ f0 \$ V7 b我們似乎已經看慣了人物之後的散景,但其實,我們可透過場景的設計、安排,讓散景出現在人像之前,或是人像的前後都有散景,營造出不同的相片趣味。
* X' i0 e0 F! M2 |/ V
「散景」即是逸出淺景深之外的模糊場景,在此方面,使用大光圈、長焦段以及衡量拍攝物距,都是常用的技法。
# _) c4 P# K+ }# A
以人物之後的散景來看,我們應該越接近人像,散景效果越好。
3 j, P( ]* Z. n' z: Y0 ~
若以人物之前的散景來看,則剛好相反,我們應該遠離人像,但又得注意人像在畫面中的比例。
# N6 X- @- \+ H- C
此外,由於人像較遠,使用長焦段的鏡頭是必須的,這張相片,我們便使用約 190mm 的焦長進行拍攝。
4 X; L5 w* e; [0 G# n. D1. 開啟大光圈,並將相機的鏡頭 ZOOM 至約 190mm 左右。
( U# x1 u7 W5 H2. 對焦在遠方的模特兒,然後半按快門,鎖定對焦點;再稍移動相機,調整構圖,例如,讓近端的荷葉,進入畫面之中。
. P6 G9 E1 R" Q4 ?' e* n$ k
3. 則近端的荷葉,會形成人物之前的散景。
, ~1 ]4 ?8 ]" [' E7 v
% A( o% \" Q# H$ u! h+ L& V$ [棚內的動態畫面, 怎麼拍?
; Z6 u" Z5 T+ U
+ q9 t |* n* n明瞭了棚內閃光燈「同步速度」的意義以及在固定光圈後,1/60s, 1/30s 或 1/125s ,應該是幾乎一樣的曝光結果後,我們便可以開始來試試「動態」的把戲。
- r/ ]+ a* E, W& x' h* ]; q+ D6 x6 `$ a基本上,以 1/60s , 1/30s 在處理動態的畫面時,便和 1/125s 有很大的差別。
- C8 i# W" Y& }$ u& j我們可以試試 1/30s 這個數據,在棚內拍出動靜共呈的畫面。例如,要模特兒轉身、旋轉裙擺的瞬間,同時紀錄下靜態的人像及動態的裙擺。
5 ]" Y0 Q- `2 n3 r
至於更低的速度,例如 1/15s , 1/8s 因為受到「安全快門」及會開始吃到現場光線,除非有特別的考量,我們較少用到這樣的數據。
; {1 v% \1 R1 w1. 在棚內可使用「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將光圈的範圍放在 F8- F11 左右,依大型閃光燈的出力、距離進行光圈的調校。
6 a* f, A* I5 G5 H2. 將快門放在 1/30s 或是 1/60s。
) R" G0 L' S/ t' S: v讓模特兒轉身、旋轉裙擺,或是使用工業用電扇吹動模特兒的頭髮,便可以同時紀錄下靜態的人像及動態的髮絲或裙擺。
Z/ B8 |- _. {) g
: L! E' P. ?$ ]3 ?棚內的畫面凍結, 怎麼拍?
% K/ ?1 b) J0 d
0 F+ b: T9 t3 k3 E6 C8 O在棚內使用大型閃光燈來凍結動態的畫面( 例如髮絲飄揚 ),有兩個問題需要考量:A. 閃光燈與相機的快門同步, B. 要多少快門才能凍結畫面,不致造成畫面的模糊感。
- H0 v4 J, C4 n" i% [& h目前許多有同步線接孔的消費級數位相機,其同步的速度大致在 1/125s 或是 1/250s 。
7 X, F# |) |& Y棚內閃光燈的動作時間約在數千分之一秒,「同步速度」的意義在於,只要低於該速度,快門便可以取得足夠的光源,例如,固定光圈之後,1/60s, 1/30s 或 1/125s ,都應該是幾乎一樣的曝光結果。
4 n4 M) X8 U1 Q: r+ `
而畫面凍結的需求,思索的方向剛好與閃光同步相反,我們需要較高的速度,才能將動態的畫面留住。
/ W, q6 w7 J, R. T% s在此考量下,我們便會儘量使用最高的同步速度來拍攝。
) Z( b W t% i, R |
1. 在棚內可使用「全手動」模式進行拍攝,將光圈的範圍放在 F8- F11 左右,依大型閃光燈的出力、距離進行光圈的調校。
. `8 D3 C# U' d0 p2. 將快門固定在最快的同步速度,以便凍結畫面,例如 1/125s。
8 ?& d6 W" d0 o6 J7 M以「髮絲飄揚」的畫面為例,快門若放在 1/60s ,曝光雖相同,但是髮絲易產生模糊的情況。
/ a- R8 c. E6 D" e. O8 x( n n
9 ?2 X+ {" Y* e, @ x5 C窗外的藍色調, 怎麼拍?
- ?6 F) M5 k0 A
# ]' p. |- u- K
我們在室內的主要光源運用的是石英燈或鎢絲燈,它們的色溫約在 3200 度 ,而模特兒的背景為窗外,色溫約在 6500 度左右( 台灣地區 )。
9 t H) D- Z6 W) z' b |' {我們有兩種拍法,一是讓模特兒的受光維持原本鎢絲燈昏黃的感覺,而窗外則維持原本白天的色溫。
% `) V3 H8 v1 ^' r- l5 ]另一個做法,則是利用白平衡的原理,讓模特兒的受光轉換成趨近於日光照射的情況,此時,窗外便會變成偏藍的色調。
1 b9 g# w0 j* A" S1. 使用數位相機的「鎢絲燈」白平衡項目,這個設定可以讓數位相機把 約 3200 度色溫的模特兒的受光部份,提高至約 6500 度。
. G: x u. p% Z9 h2. 模特兒背景的窗外部份,原本是 6500 度的色溫,會變成約 8800 度的色溫,於是變成藍色。
0 c6 B# H A6 p
* M3 W# L% r2 w* p
超淺景深, 怎麼拍?
/ V* }' w" I+ H- i
% o1 a7 C _! Z/ l4 Y. E. I X8 U% e我們講了幾個得到淺景深的方式,包括:A. 使用大光圈, B. 使用長焦距, C. 接近被攝體。
$ R$ _5 g' }9 z" x
此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狀況,也是可以得到淺景深的效果,而且是只要用消費級的數位相機,便可以拍出「超淺的景深」!
6 g2 k' A% q, X5 L9 }8 |2 F那便是將數位相機設定在「Macro」近拍模式,並且儘量接近被攝體進行拍攝。
) J) H8 C, o, D5 b' Q/ W& G
所以,你可以將近拍模式想像成是上述 C. 點的延伸。有些消費級的數位相機甚至可以在 2cm 左右的近距離進行拍攝,所得到的散景效果,自然是相當的驚人!
0 Y$ Z9 N8 h2 x9 a) h1. 將相機切換至「Macro」近拍模式,並且將光圈開在最大。
1 g( k6 j7 C$ H1 E: @
2. 儘量接近被攝體進行拍攝,消費級數位相機可以多近拍攝並沒有一定的準則,要看機型而定,你在拍攝時,應以可以清楚對焦為原則。
, r' w# O& m8 d
- t4 p) n# p% n8 i" p2 b搞笑的真人漫畫, 怎麼拍?
- ?* f0 P, i$ D& a5 G9 u# D
- [6 ^. J6 f) S! F對於 E 世代而言,「數位相機」的意義在於帶來即時而歡愉的回憶,因此,如何用 DC 來營造生活樂趣,可能會比如何拍出令人驚豔的絕世大作還重要,玩玩「真人漫畫」便是一個不錯的 DC 遊戲。
1 {# j& N" `9 P8 N/ E
「真人漫畫」基本上是模擬漫畫的情節及方式,用 DC 拍下來之後,再加上泡泡式的對話方塊。
' Q7 E2 P1 r; h [, p! ]9 X, v
不同的是,畫面中的主角是「真人」演出,而不是用「畫」的,但是呈現的方式,還是很像漫畫,所以稱為「真人漫畫」。
6 j8 z8 ^, G4 V; w- [, l
此類的拍攝,成功的關鍵其實在於要有一個瘋狂、有創意的導演,對演出者進行引導。
* a3 N0 f" k/ Y4 u7 z1 ]
而拍攝時,則視場景,將快門提高至「安全快門」以上。
/ \. B f: W @' k, |因為這次的拍攝是在室內的情景,男女主角的動作又很大,所以,我們要注意「安全快門」的問題,儘量讓快門在 1/60s 以上。
, S% q- B: Z8 p/ a- \
1. 將相機的 ISO 調整至 ISO 200,演出的場景,儘量以順光為宜,若稍有逆光,可以調整 EV 值,或在後續做「增感」的後製。
! x; ^3 _' J9 [6 A, s2. 可以要求演員在演出時,要有頓點的感覺,拍攝時機,便挑選演員的頓點來拍,便可以提高拍攝的成功機會。
4 [0 g7 |+ L) v4 Q1 @
3. 拍攝的過程,可以講笑話、播放音樂或是揶揄演員以引導其情緒。
$ x( Q" o% Q/ o& B1 {5 c8 Q4 d n l' O' T
精采的電視畫面, 怎麼拍?
z! N- I; ~" d6 x/ z* u
0 ? y4 o) w, O/ F& R* h) @; i7 `
如果您只是想和朋友討論某部電影、某部 MTV 的攝影, 構圖, 技巧... 等問題。
2 B) D4 R) u% b& j7 `: |那麼以簡單的幾張靜態畫面來討論,顯然會比錄製一段影片還要有效率的多。
0 d% Y8 y- s! e7 I+ |8 j- {! {直接拍攝電視上的視訊畫面,會牽涉至幾個問題,首先是螢幕的更新率,根據 VESA 組織的建議,電視螢幕更新頻率通常在 72Hz 以上,眼睛才不會因為受到視訊的更新整理而感到勞累。
, w s' ]. q9 x4 e8 I$ Y) N2 ?( |
其次是畫面的更新率,根據人類的視覺暫留原理,電視的畫面若要流暢,畫面更新率應在 15fps - 30fps 左右。
6 M- w& u6 c. @; X* t& m這些客觀的因素,會影響至相機的快門設定。快門若高於 1/60s,很容易拍到螢幕的掃瞄線,快門若低於 1/15s ,則很容易拍到畫面更新的殘影。
9 T8 m; l. B5 c' e7 q( P除此之外,畫面的版權問題,亦得特別注意,一般僅限於私下的討論( 或媒體的介紹引用 )。
x# {" m& q5 g0 E$ e# Y
1. 將相機設定在「快門優先」模式,使用 1/30s - 1/15s 的快門。當然,若要拍較特別的畫面重疊,可能要訂在 1/8s 。
4 Q- r* Y6 a s( j, ]. m
2. 使用腳架,這可以使拍攝面確實與 TV 畫面平行。
3 o8 \" }8 [. g1 z6 }/ t2 U3. 注意室內燈光的反射問題,必要的話,應該關掉室內燈光。
6 L( b4 O2 l! p: z* ~* c# p4. 以矩陣測光來看,依拍攝情況,通常可以再 Under 0.3 - 0.7 EV 左右。
; C; O, p/ ^/ V, b7 F t
1 F/ r& `# L9 O4 ?' o$ T& `維持夕陽的色調, 怎麼拍?
9 W& T) F1 k" R- I6 Y
, q5 J7 g5 z6 P. k% w: F-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照時那種昏黃的色調,總是引人特別的多感。
/ P2 l1 `& q4 T" z/ r; |
在拍攝夕陽時,有時會因為數位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誤判,反而拍的氣氛全無。這是因為數位相機將約 3200K 的色溫,往上調整了,因此,喪失了黃昏時的感覺。
* H9 E8 V$ S9 P. G) b1 n如果想要讓數位相機拍的和人們眼睛所看的色調相近,只要將白平衡設定在「晴天」白平衡,或是指定以 6500K 的色溫進行拍攝( 以台灣地區為例 ),便可以拍出夕照時昏黃的色調了。
3 B/ I2 p8 N. Y. t) k1. 拍攝夕照,若想將夕陽拍的大一點,需選用焦長較長的望遠鏡頭。
+ Y$ j9 }3 b* w+ S: w1 E
若是要拍雲彩、景緻,則一般的鏡頭焦長( 28 - 135mm 左右 ) 即可。
0 q$ G! {$ F3 B' K
2. 縮小光圈,測光可以夕陽邊緣的光暈做為參考值,鏡頭應該加遮光罩,以避免鏡頭炫光。
3 m: Q" P) u! V7 t" K3. 將白平衡設定在「晴天」白平衡或是指定以 6500K 的色溫進行拍攝。
, [9 B* ]% f8 v R) o* n1 ^/ m
1 t: ]( @/ f; Y9 D複雜光影下的人像, 怎麼拍?
7 u: k8 J: v0 D" i; w
+ o2 _; Q$ D( Z, k G* U n+ C我們將列舉幾個複雜光影下的人像拍攝考量及做法。包括「高反差」、「紛亂的光影」...等狀況。
7 f7 Y5 t9 X" C6 q首先,我們要提的是「高反差」的部份。
6 j6 Z7 p6 c/ D! R: G例如,在中午時分左右,約 AM10:00 - PM 3:00 ,在天氣放晴時,我們有時會遇到光比過大的光線環境,例如場景之中有太陽直射的部份與遮蔽的部份。
- L0 d9 k# T7 V7 w: W4 w
我們有兩個選擇,將人物放在直射區域或是遮蔽區域。
1 }# ~! N4 e: N6 q4 }
直射區域-若讓人物直接照射到太陽光,光線會顯然過於強烈、硬調。
% \. B' D, K9 M
遮蔽區域-若將人物請至蔭涼處,由於整體的構圖中,還有光線直射的部份,人像又會顯得過於灰暗。
5 b4 u3 \" M( V D$ D將人物請至蔭涼的遮蔽區域,然後使用反光板,將光線反射至人像的臉部。
) N. p `* s7 x7 p# R這個做法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臉部與陽光直射區域的光比。
Y$ c3 W+ ]+ _0 O; z3 @在測光上,我們則是以模特兒的臉部為主,做為測光的依據。
1 x6 m0 l X( ]. F; `9 `' `/ ?但,我們也要考慮到亮部區域的場景、皮膚,不要過度 Over ,以致喪失了細節。
# o" ] M2 G1 k* i) s$ r. g2 M( P9 n第二個「複雜光影」的情況是像這張在文開書院拍攝的相片,模特兒就位於枝葉扶疏處,陽光透過枝葉之間灑落至模特兒的臉上、衣服。
0 f( n4 N) N& e$ W; @ b, i
我們同樣可以有幾種技巧來評估此種紛亂的光線,如何決定測光值,此處,先講最簡單的概念。
+ t% j7 D2 v- ^傳統以點測光測模特兒臉上皮膚的做法在此未必可行,因為,連模特兒的臉上也是光線分佈不均、明暗交映的情況,若用點測光來測,差之毫釐,仍將謬以千里。
- K6 c) a9 P2 E( X: w+ ~首先,你得學會觀察,在準備框取的構圖之內,中灰地帶在哪裡?例如,此張相片中模特兒所舉起纖纖玉手的衣袖。
! B) S+ A5 j% e7 j) x
這樣觀察必須相當的迅速,然後把「中灰地帶」做為測光主要依據,其它區域則做為曝光補償的參考。
$ A a1 d6 v2 W1 Y一個更準的方法,是準備一張灰卡,然後觀察光線的佈局,把灰卡放在光線較均勻處,來做為測光的主要依據。
3 P. {& g8 Z' E' f8 _/ a% i% K A2 P; }: B% V/ M# f
讓人像更自然, 怎麼拍?
: X9 S {6 v' a% c
# w' }$ E$ E |2 ^1 D) p2 e我們常可看到坊間的學會在人像外拍攝影時,會安排對美姿美儀有所專攻、研究的攝影前輩,對模特兒的儀態進行指導。
3 Z* g; O. c4 y. v- x; \1 e大團體的人像攝影,能做到肢體的美感表現、場景光影的營造俱佳,其實已屬不易。
. G5 D& J: c6 @3 M( u這樣的活動,提供了初學者一個磨練技巧的機會。但是也比較容易流於制式化,或者人物的表情並不若平常那樣的自然。
; e5 k9 m, c( `+ L3 L+ ^即使是身邊的朋友,當他們感覺到相機對著他們時,有時也無法自若地展現出原本的神情。
# E; \5 j: d- ~5 F5 I A* }
一個改進的方向是,我們可以用「側拍」的方式來進行。
9 A% @6 P! @/ v. V9 |) p! d- b
例如,可以讓被拍的人也去參與一個活動、遊戲,讓他們樂在其中,忘了正處於一個攝影的活動中。
9 x8 k6 l6 V6 |) h- ^: S2 Q或者,讓被拍的人去演一段他們生活中,所熟悉的、常經驗的情節,這樣,會較容易將他們的情緒投入其中,而獲得自然的感覺。
" i$ Q7 N# R d8 n* q
在「美姿美儀」之外,「自然表現」的相片相信會獲得更多的青睞。
" w3 P& d: _8 o5 ~/ E
H" b/ O5 M& m* }& g' ~" f a讓人像更容易去背, 怎麼拍?
' x) q5 i3 j7 V) Z- B2 y7 l
! O/ ]- k+ L. N4 }: u. a在後製需要去背的人像中,基本上是依賴「拍攝階段」及「後製選取」兩方面的努力,才能達成快速的去背要求。
& Q* ~& S) q; n
就數位影像的角度觀之,在拍攝階段就達到「完全的去背」,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這會牽涉至光線是否打的均勻,也和白平衡及曝光都有所影響。
! O4 a% P" C- M# x- t' ]( V4 T例如,使用白色的背景布(或紙),白平衡偏掉,或是曝光不足,背景都不會呈現我們所要的單一白色。
9 ], e& T% \; v1 ?. I; f- [
1. 使用白色的背景布(或紙),在場景、燈光的設計上,特別著重將背景的光線打均勻。
# f, n# ]' l; t7 K
一段而言,我們都會使用大型的閃光燈、大型的無影罩,來達成柔光及光線漫射的要求。
6 g# a C4 `) E2. 人物的衣服色調,要選擇和背景強烈對比者,在後製的選取上較為容易。
; o) H9 `* R. s4 k3. 相機的白平衡設定在「閃光燈」白平衡或是「晴天」白平衡。
0 r/ H9 l7 ^0 t2 w9 \! }; e
- j3 P& v& ?4 S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