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處方用藥找醫師,正確用藥觀念避免悲劇發生

處方用藥找醫師,正確用藥觀念避免悲劇發生

處方用藥找醫師,正確用藥觀念避免悲劇發生
, o5 y# j* Q3 E* G* J5 |* G' F0 v$ O ) ]# U1 R: U: l; v; q/ A
日前國內驚傳一起疑似避孕貼片引起藥害事件,案例是一名三十三歲、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但似有抽菸的女性,自行在藥局購買「以芙」(EVRA)避孕貼片使用後,突然腦中風,變成植物人。根據各醫院通報,「以芙」避孕貼片自93年在國內上市至今,已有六十幾件不良反應通報事件,主要症狀仍為頭暈、嘔心、皮膚過敏等,但國外卻已有多起引發血栓案例。
: k4 q; c+ }4 S3 z, H" u4 E1 d+ A; p# I
當聽聞事件發生的同時除感到遺憾外,也深感國人對於處方用藥須由醫師處方才使用的觀念並未生根,更意識到藥師對於用藥安全的宣導也尚有努力空間,民眾又該做到那些事才能先知先覺不危險呢?# P8 c; a  G, F/ S- `2 F+ F
( q" N" N& T1 J2 p) F4 u; K
不做危險的事-處方用藥找醫師, Y/ ]4 P$ F; \0 ?; r& E  L
任何國家藥品一定採分級制,我國藥品也分為三級,成藥的副作用輕微可預期,可由病友自行選用;指示用藥由病友至社區藥局自行購買,但由專業藥師教育使用。至於處方藥則需要合格醫師監督,才不致於發生危險,避孕藥即屬之。$ |; s* w/ U4 b2 N1 I5 k
. r( Z" x7 T* U0 l% u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師郭秀慧說,「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小小病看藥師」為全民健保開辦即存在的口號,雖然民眾自我照顧觀念已蔚為風潮,通常會「小小病看藥師」,然而該至醫院看病時民眾就不該諱疾忌醫,社區藥局藥師經評估發現有不適合以非處方藥治療情形時,則應有責任轉介病友到醫院或診所就醫。0 q1 q" _# f/ D

* Y1 ^. N2 c$ [) H民眾就醫時該告訴醫師二三事$ a! R. [0 o2 s1 N
她表示,至於民眾是否都明白那些因素會影響藥物安全呢?那就是:﹝1﹞疾病與藥物會交互影響,疾病會改變藥物的藥力,如腸胃炎可能降低避孕藥的吸收使避孕失敗,而藥物也可能加重某些病情。事實上,「以芙」避孕貼片已於仿單載明禁忌症為:血栓、栓塞和血管疾病、嚴重高血壓、有血管問題的糖尿病、肝功能差者、乳癌、生殖器官癌症 、偏頭痛,所以並非所有婦女都適合使用避孕藥來避孕。﹝2﹞病患各別差異,包括年齡、性別、懷孕及過敏反應等,通常老人、女性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較高,而「以芙」避孕貼片也於注意事項註明使用貼片時不要抽菸,因為吸菸的婦女使用避孕藥影響血栓症狀更深。﹝3﹞藥物交互作用,如抗癲癇藥可能降低避孕藥的作用,而避孕藥會增加類固醇的毒性等。 ﹝4﹞治療劑量與給藥方法,如避孕貼片比口服方式,會加倍血栓機會等。8 V% i3 c9 K9 n8 V( \

' Z5 S% _8 h' c* _0 r+ I) T所以民眾就醫時請記得告訴醫師是否有其他疾病、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吸菸、喝酒及是否同時服用其他醫師開立的藥品等相關事情。
; r- f0 D6 \' X& G/ J
+ H0 J7 l% I, Z: q+ x/ e1 W懷疑副作用時,好好處理做對事
5 V. `& ]4 Q9 c) B7 ?1 S. p- @; X藥品有效也會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因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然而也不一定每位病友都會發生,又副作用出現也不一定是藥品引起,有時也可能是疾病本身所引起。) k' i2 }: y$ W7 Z  e
1 {( |3 G% E. }/ y" v
有些常見的副作用會於用藥初期發生,但身體會慢慢適應,如剛開始服避孕藥少數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現象,2-3個月後將會改善,總之,較輕微副作用可於回診時告知醫師;但長期使用後導致的嚴重副作用,如出現血栓症狀時﹝突然胸痛、消化不良、腳腫脹或痛﹞ ,則該立即停藥並與醫師或藥師聯絡。
9 w& O! X0 R" z# R4 ]2 q: @. X1 q+ T; N+ C
「務必告知患者用藥資訊網」資料庫找查不壞事
% g) m+ E' l6 i6 `; u0 X至於民眾如何得知藥物副作用發生狀況及處理方法,除了請藥師提供諮詢外,可先行上網至「務必告知患者用藥資訊網」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該資料庫目前共建立12大類371項藥品成分,有用薬的重要警語及依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發生機率列出常見:大於10%,少見:1-10% ,罕見:小於1%等狀況及如何處理的方式,提供民眾參考,網址: vitalinfo.org.tw。
0 E* A" Q) j0 ], u  c- ?$ v  Z2 e3 K3 Z# j
藥品風險管理大家事
+ C$ T$ I# t8 ]# L! _) n6 \) |郭秀慧再次呼籲,民眾絶對是用藥安全網極重要成員,產品醞釀風險,知識才能防範未然。尤其,對於國內監視期中的新藥或新劑型,因藥品上市前臨床資料有限,無法發現所有可能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病患就醫時要主動告知醫師其他疾病、體質、用藥史等,醫師除了對病患的適用性要考量評估外,醫師或藥師如追蹤到不良反應個案時更要即時通報。業者與政府部門也要進行風險管理,採取必要措施。如此,醫藥一家與病友、業者、政府共同把關,則可減低藥物造成的風險,進而避免嚴重藥害悲劇發生。3 c5 c" {3 f) F7 M# ]* Z

; g6 \3 |4 ^% N* M; f1 O3 g; h& M; g( \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 b3 H  N6 P9 J. z5 D  O9 J
/ `# |, X1 M% t- ^2 n. K; J6 A0 f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郭秀慧藥師】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