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會要人命!淺談牙周病與全身性疾病
' ?& A, ]" P! P0 ~
2 {% o- t* L( C- W9 q4 A U
牙周病是造成民眾中壯年以後掉牙的頭號殺手。因為當外來細菌侵入口腔時,會誘導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當身體在殺菌的同時,也破壞了牙肉及牙床骨頭,最終導致牙齒脫落。然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身體自我產生的抗菌物質,可藉由血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一連串的全身性病變,有時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不慎。以下是目前經研究報導過之牙周病與全身性疾病的關係,民眾可藉由本文做進一步的瞭解。
+ Y' r% K' o* n# S/ H. |+ d. m# g: ^( Q Y, b
1. 牙周病與心臟血管疾病:
% x1 S+ L! p# A% P8 @% E: N
牙周病的細菌可順著血液,在提供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腔,形成菌斑(fatty plaques),隨後動脈管壁增厚,產生血栓;有時候不一定是細菌本身,即使是在口腔牙周組織發炎所產生的物質,也會循著血流直接引發類似的心血管反應。一旦冠狀動脈阻塞,心臟缺氧,將導致心肌梗塞。報告顯示有牙周病的人比沒有牙周病的人,得到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高一倍。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機轉若發生在腦血管,可導致中風。另外有「細菌性心內膜炎」病史的患者,在治療牙周病時,因會引起短暫性的菌血症,常需事先服用抗生素,由此亦可見口腔與心臟血管疾病的密切關係。
: |3 I, m) K @9 P
. G `3 i: T, j2. 牙周病與懷孕婦女:
/ e* y) r: Z' L% u懷孕會傷害媽媽的牙齒是眾所周知的,然而它的原因並非是鈣質流失等因素,主要是口腔衛生在懷孕期疏於維護所致。另外懷孕期間,無論是在藥物 (包括麻藥、抗生素、止痛藥等)的給予、X光的檢查、孕婦對牙科治療的耐受度上,都有極大的限制。因此我們常強力建議婦女在打算懷孕之前,必須先治療牙齒疾病,免得懷孕期間遇到牙齒問題,只能忍耐而無法治療。對於胎兒呢?已有報告顯示,有牙周病的孕婦,生下的新生兒有早產或體重過輕的機會,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高七倍,所以牙周病是可能禍延兩代的。
) V- {* @4 x8 m$ F! P6 H& h8 {8 _" f" w
( c( e3 Z, |* R7 D( }/ i) V" p
3. 牙周病與糖尿病:
. M6 x, b j) W. L/ U
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關係是雙向的,有關研究也最為廣泛及深入。有糖尿病的患者得到牙周炎的機率是無糖尿病民眾的1.9倍;有牙周炎的病患中有糖尿病的比例也比無牙周炎的民眾中有糖尿病的比例高出將近兩倍。所以現在牙周炎被認為是糖尿病的第六個慢性併發症。除了互相提高彼此的患病率之外,若單純思考病情的嚴重度時,也有相互影響的證據。當糖尿病患者與無糖尿病者相比較時,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嚴重度都比較高,日後治療牙周炎時傷口的復原也較差。相對的,口腔牙周組織發炎所產生的物質,會降低胰島素的利用,加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而治療牙周病可幫助下降HbA1c值,也可降低病患對使用胰島素或降血糖藥物的依賴性,可謂一舉數得。
( e7 G$ ^9 a' Y% X/ ^ k/ R$ [6 l( p
4 I# c- ~5 D5 }0 ~4. 牙周病與呼吸道疾病:
( w4 a3 E7 p1 W: u
某些研究報告指出,牙周病的細菌可經由喉嚨、氣管,進入肺臟。雖然抽煙是主要的原因,但是口腔細菌也可加劇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的病情或引起肺炎。
9 q" }. O9 E3 f C
* ?5 N& Z( q: a# y7 f9 k1 l
以上的簡單介紹,是目前牙周病學界的熱門話題,從1997至今,從國外至國內,都已獲得某些定論。口腔細菌千百種,有好氧的也有厭氧的,就像一個大傷口,無時無刻豢養著成千上萬的細菌,一旦遇到抵抗力弱的病人,就會趁虛而入,使原有的全身性疾病更嚴重。以前或許沒人提過這個觀念,不代表它不存在,只是我們「無知」。隨著醫學的進步整合,不但民眾應該瞭解身體是一體的,無法完全清楚切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看病方式是危險的;各科醫師的互相支援、會診,更可嘉惠病患,達到全人照護的目的。
+ j& d7 B7 k9 C
. _' l3 V. k! v. T* f. { n
- D/ q J) d6 s3 M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1 |6 }4 v" o+ V) d# l$ V
" p6 o9 X# u0 E7 c8 Q0 N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