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初崛起的角頭 多喝水慎防憩室症!
0 z5 f0 ?7 O' W. P, ^6 X
5 b+ x+ ^! h8 L. i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及社會人口結構的老化,我們可以預期大腸憩室症及其併發症的發生率將會愈來愈高。雖然大腸約有130-150公分長,且環繞於整個腹部,然而大腸憩室併發症的名氣,卻遠不及短短3-5cm長的闌尾炎。這部份是過去發生率真的是比較低,也或許是診斷工具不普及,以緻於較少受到注意。事實上大腸憩室一開始只是19世紀時,病理學家眼中較特殊的一些大腸壁的囊狀突起,一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注意到它會造成發炎、膿瘍、穿孔、破裂、廔管、出血等臨床併發症。現今飲食習慣的改變,診斷工具(如電腦斷層掃瞄)的進步,發生率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w$ |4 q8 Y4 p
' K" U8 p& t- h預防憩室炎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便祕,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以防止腸道缺水,飲食中含有大量粗纖維,可以防止食物在腸中積聚。由於有些維他命B是由腸菌製造的,一旦這些腸菌被破壞,就會缺乏維他命B群,因此,飲食中包含適量的維他命B群尤其是葉酸,嗜酸菌能破壞結腸中的腐敗細菌並有利於腸菌的繁殖及維他命B群的製造。
/ V y+ J0 d( ~, y' `
# }: Z/ |) I0 N以下概要介紹大腸憩室及其併發症的診斷及處理。
f- }) f( G7 K! ~% u% H: A8 u* ?4 s
憩室症(Diverticular disease)
2 R' r9 O g' l' @ Q% _1 K( A
1 F" ^) j7 a' h! Y! z* O
憩室是大腸壁的囊狀突起,其大小各異,從幾公厘至幾公分大均有。憩室症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40歲時約占5%,60歲占30%,而80歲約占65%。憩室症在較未開發的國家較少見,原因可能與不同的飲食習慣有關。研究指出攝取纖維量太少可能與憩室症的緻病有關。乙狀結腸是憩室最常發生的位置約占65%。
4 G" ]- |5 R6 E( r2 T3 q0 k0 i
+ j5 W2 o! M2 q大部份的人都沒有症狀,依臨床症狀和表現,可概分為兩大類:憩室炎和出血。約10-25%的病人以憩室炎表現,以出血來表現者約15%。
% y0 O" f8 w" w0 Z% h% A4 a* A
8 X) {: y. @; D9 w [# C一、憩室出血(diverticular hemorrhage)
. _& ~9 W" ?9 p* n7 ]
; a" B+ r# v2 I P" b) e0 |) u1 p) `憩室出血佔下消化道出血的30-50%,雖然右側大腸較少有憩室的產生,不過大部分的憩室出血卻發生於此域,可能是因為右側大腸的腸壁較薄,因此血管便易遭受傷害。約三分之二的病人只有少量出血或潛血表現而已,另外三分之一則會有大量的出血。憩室出血所併發的緻病和死亡率約在10-20%之間,而這大抵是病人本身併存其他的疾病,以及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所造成。
2 t s" ~# o H: m. q% i
7 O! c4 D: {! a- l C& o' \*診斷(Diagnosis)
: ] R% P, A& b C6 g6 M; e/ l2 V. K5 U5 \9 c. T4 V
仔細的病史詢問、出血的特徵,當肛門冒出鮮血時,當然比解黑便(melena)更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病史詢問還必包括以前有否上消化道出血、吐、消化性潰瘍疾病、抗凝血劑、抗發炎藥物的使用,以及酒精濫用。理學檢查、肛門指診、胃管抽吸、內視鏡等皆可初步判斷出血來源。而進一步的診斷步驟則包括放射線同位素掃描、選擇性腸繫膜血管攝影、食道十二指腸鏡以及大腸鏡。
/ H1 b4 J4 n! s5 c1 n) _7 @$ X2 z4 d# C2 d+ V# k
放射性同位素掃描的敏感度是0.1mL/min,可以作為篩選檢查,然後進行選擇性的血管攝影。血管攝影能夠偵測到的是大於0.5mL/min出血,經過放射線掃描確定出血時,則再做血管攝影可將診斷率提高至70到100百分比。在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做大腸鏡檢查通常十分困難,因視野實在太差了只好放棄大腸鏡檢查的念頭。
( V: q: X9 O* Y. n% z! s* z: |
1 b- M) |) a4 K* \1 r*治療(Treatment)
9 s: n8 D; m, e/ [2 o+ p& T* i) G3 G0 i# E
70-80%的憩室出血病人會自動停止出血。在大量憩室出血的病人中,約有15%必需緊急手術而沒有時間去做進一步的診斷。一旦當病人的出血點沒有辦法看出來時,死亡率約達到30-50%。當血管攝影看得到出血位置時,在血管內打vasopressin約可控制百分之九十病人的出血。在施打vasopressin控制出血成功之後,約有50%的再出血機率。
1 M/ a0 f$ D5 b/ ~) P+ W9 C4 ^* j
6 U* x5 Y8 i+ `1 K0 }0 w M- K緊急手術的適病情況包括病人有持續性的血流力學不穩定、需要大量輸血、以及再發性出血。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在手術之前一定要找到出血的來源和位置,因為一旦出血點沒有看出來,病人必須做到大腸全切除,此時,手術的死亡率達到30-50%。
1 b/ t6 |6 ~1 y9 a
: k8 F h" g! u& T( y2 H二、憩室炎(diverticultis)
4 X) ~: H. |6 X2 ]- ^ M k+ ~9 z$ e
$ s# k0 T4 J# N6 J$ p4 |在西方國家,局限於乙狀結腸的憩室只佔65%,發生於右側結腸的憩室炎相當罕見,約佔5%而已。但在亞洲國家包括台灣,右側結腸的憩室炎則並不少見,甚至和左側結腸憩室炎比例相當,至於憩室炎局限於橫結腸者較少見。發炎、膿瘍、穿孔、破裂、廔管等狀況,可說是憩室炎不同程度、不同時期的臨床併發症。
* O# }. o' i3 {/ c" r1 [) M7 G' L' i) R* ]$ S
第一次憩室炎發作的整體死亡率大約5%,但因憩室炎穿孔破裂而須手術的病患,其死亡率則高達20%。憩室炎發作造成膿瘍及廔管等併發症的比例約20%,但在第二次發作之後則可高達60%。所以,對於發作過一次的病人,究竟那些人該接受選擇性手術,以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或死亡,是目前值得再進一步研究清楚的問題。
/ x" w2 W" P/ W+ s. K( I9 C
& E k3 C5 o# Q/ H0 t
*臨床表現
/ E# F+ z% L& L$ s4 W* n; W! C9 L, U6 Q- y) _9 s
憩室炎的臨床症狀包括腹痛、壓痛、便秘、腹瀉、腹脹、發燒、以及白血球過多。其中以腹痛為最常見之症狀,但臨床上少有轉移痛(shifting pain)現象,這是右側大腸憩室炎和急性闌尾炎鑑別診斷的重要參考。有時也會在腹部、直腸、或陰道摸到壓痛的腫塊,若膀胱也遭到此發炎反應波及的話,則會有小便困難(dysuria)、頻尿(frequency)、和尿急(urgency)的現象。在此要強調,臨床上憩室炎很少合併出血的現象。
4 n3 r" Z8 X, M4 L/ J
4 P. V, B* P/ q*診斷
8 T( p# r/ ?. R! u# W z1 X4 [- E
從病史和臨床表現常可做一個正確的診斷,進一步的證實則需要借重其他的診斷工具。在憩室炎的急性期最好暫緩做大腸的鋇劑灌攝影、大腸鏡,避免造成憩室旁膿瘍的破裂而併發濃汁流入腹膜腔。電腦斷層攝影是急性期最佳診斷工具,可同時顯示腹內的其他狀況及膿瘍的嚴重度。在急性發炎反應消褪之後,憩室炎的病患應該進行鋇劑灌腸攝影或大腸鏡檢查,如此便可清楚疾病的侵犯範圍和是否合併其他共存的疾病。
* k+ |# s5 ?. ~/ H$ U" Y9 \% `
1 _4 O* ~+ S) i, r$ m
*治療
: n8 ]# s `8 q. Z# o' O) n- w
8 ?$ j( A+ S+ i& P' a! C
當病人症狀輕微時,可以在門診用抗生素治療加上叫病人攝取清澈流質的食物。但是當憩室有穿孔造成病人臨床症狀較明顯,或門診治療後症狀一再發作時,最好住院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當然,在積極的內科療法24至48小時之後,若反應不佳或情況繼續惡化。就必須緊急剖腹探查,約20%的病人內科療法無效而必須施行緊急手術。
" j! n6 k" c8 O# i* j/ X
5 C, k3 ]5 Z&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