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他咬舌自盡 對癲癇病友三不二保護
6 Q6 I( I! J# L" f 更新日期:2008/12/19 11:10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8 g' Z5 T# G" G/ b2 X9 l
碰到朋友癲癇發作,你會讓他咬毛巾、鉛筆或木棒,甚至拿水給他喝或幫他按摩嗎?提醒你做錯了,醫師表示,層出不窮令人傻眼的急救招術,讓癲癇病友處於危機中。錯誤的處置方式,可能導致病友呼吸受阻,嚴重時可能會使腦部缺氧,甚至有致命的危險性。
" R @. B: Q* k2 E
. {+ V) P, l; I: l7 I- v根據統計,全台灣約有20萬的癲癇病友,透過正確的藥物控制以及醫學的協助,約有8成的癲癇病友可以過著與正常人無異的生活。然而週遭人錯誤的認知、歧視以及危險的處置方式,讓癲癇病友活在自卑以及危險的生活下。
# A) H( a/ J! H+ V- z
4 i/ M6 M! ]1 `, I) g& D陳小姐曾於海邊出外景時發作,醒來後滿嘴都是沙子,因為同事在驚慌下急忙將海灘拖鞋塞入她的口中。劉小姐在預知癲癇即將發作前走入保健室希望稍做休息,校護強行將壓舌棒纏滿紗布塞入嘴內。更有一位病友清醒後滿嘴是咬碎的原子筆,因為同學怕他會咬舌自盡。
* t; s. n& ?/ @ ?* r6 H8 x
: F! p1 Y, a% k0 T& s
癲癇並非精神疾病,而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腦部病變,而癲癇的發作,則是腦部細胞過度放電的結果。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遲景上醫師表示,一般人對於癲癇的認知錯誤,有些人以為是鬼神附身、或是唯恐癲癇傳染。更有人以為癲癇與智力、遺傳有關,讓他們求學、就職、結婚困難重重。
* _ m" G }6 s4 D2 @ x4 H
' J, h- j# K( X
癲癇的發作,並非全部像是電影中詮釋的全身僵直倒地、口吐白沫、像這樣的大發作,僅是癲癇發作的其中一種。而一般癲癇的小發作,長度約5-8秒,發作時會短暫無法言語、發呆、對別人的叫喊沒有反應。且癲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控制,以藥物治療舉例,規律服藥下,八成的病友可以獲得良好控制、甚至痊癒。
1 V0 \$ B. s; D3 R% ^- ?
( W( x P) U' o5 r. r; b5 M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曾元孚醫師表示,癲癇病友承受一般人的異樣眼光,突如其來的發作更是讓他們常常無地自容。有些病友癲癇發作時會尿失禁、無意識的大喊,或恍神忘記先前發生的事情,這些景況常常讓周遭人不免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不僅如此,對於癲癇發作的錯誤處置方式,更是讓癲癇病友隨時處於危險中。
$ k) c: \# }' ?8 W. g3 g8 M
+ S2 q; U7 T+ g- E0 d% ]6 J4 h" g8 ]: X- E
遲景上醫師表示,並非所有的癲癇發作都需要緊急送急救處理,癲癇發作的時間通常很短,一旁的人其實只需要協助保護以及陪伴,通常幾秒至幾分鐘之內,癲癇的發作就會消失,病友也會逐漸恢復意識。
8 I1 u; i( J. f x
. ~3 w2 i, G: T5 g% t ^3 n) {正確的處理步驟,應該是三不二保護:包括不要強行約束病人 ,以毛巾或強行抱住病人,其實是錯誤的處理方式。病友發作時身體的抖動、抽搐,只要注意身旁是否有危險物品可能導致病友受傷。不要強行塞入異物,幾乎是所有癲癇病友都會遇到的狀況。癲癇病友發作時,並不會咬傷自己的舌頭,而保持呼吸道順暢,更是不應該讓病友咬住任何的東西。不要立刻餵食飲料或藥物,旁人在病友甦醒後,常常協助病友喝水、吃藥,其實剛發做完的病友需要休息,餵食或吃藥都是不必要且非常危險的動作。
0 N$ s; F6 \1 ~" l
5 v6 z- N9 x1 G3 c二保護則是保護病友的頭部以及身體的安全,讓病友發作期間不致意外;且需要保持病友呼吸道的暢通。此時最好的姿勢是讓病友側躺、鬆開衣物。除非病友發作的時間超過五分鐘、呼吸困難、受傷、或是懷孕,否則並不需要施以急救或報請119送醫。
6 K# U/ H/ b* Z) U# r/ o; Q
$ s/ S( ?' ^- W- L1 k& n* z0 U罹患癲癇,對於病友的生活影響層面甚鉅。從小時候的就學問題、同儕的排斥、青少年的交友、就業、結婚生子、到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等等,癲癇病友承受著難以言喻的壓力。有些病友選擇躲避,每過一段時間就轉換工作,希望到沒有人知道自己是癲癇病友的職場工作、有些人逃避婚姻,害怕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更不敢奢望有小孩。而癲癇讓病友無法駕車、當兵、限制就業的選擇時,更使病友常常覺得自己比他人低一等。
- Z; h& U0 Z% A8 |6 I2 {: } g/ @( H: O) D/ s9 s; Z
台灣第一個針對癲癇病友、照護者以及一般大眾的衛教網站
http://www.livebeyondepilepsy.tw/正式上線,提供病友以及一般大眾正確疾病的知識庫,讓癲癇病友有公平且安全自在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