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蹠蠹蝕症 常與香港腳混淆
" i' T9 Y" w& p5 W ^0 \: j
更新日期:2008/07/06 04:09
8 B B0 q/ G: m1 c圖.文林政賢
" ? u; N8 S- }% X
. T* y. `+ B8 \& x3 Z% }! \' A
3 T7 X$ A8 m% O6 t: h0 M+ u
連日來的大雨,不管是路上行人,或是機車騎士、騎腳踏車的人,腳都不時會泡到水。回家後,常在趾縫間或是腳底,看到潮濕、糜爛或脫皮的現象。許多人常會誤以為是香港腳,自行到藥局買藥擦,結果愈擦愈糟。此時,要考慮是否得了「足蹠蠹蝕症」。
3 ~. ?( l- l! h2 S, W: t8 P+ U
4 `- ~; w# ^6 U' ]
+ J. s- H# F7 r5 o0 K7 ^8 T5 ^這種皮膚病又稱為「點狀角質層分離症」,好發於容易有腳汗的患者,或是整天穿鞋流汗的運動員。然而,在大雨過後,泡濕的腳也常有此病的發生。病患的腳常會覺得黏黏的,有臭味。大多數人不覺得癢,僅少數有輕微的癢感。
( U: N0 e8 W& E0 `/ S/ v
+ p; B3 T: b4 J7 s* J/ T* n
$ P# Z# b$ Q) C: P此病的特色是,可以見到許許多多小小的,像火山口的凹洞分佈於腳底(見圖),而且常常彼此相連,形成一大片的糜爛,尤其是趾縫。也因此,很容易與足癬(俗稱香港腳)搞混。當民眾自行買藥局複方的香港腳藥膏來擦,或是泡醋「殺菌」,常常會讓症狀更嚴重。
. M1 X5 g5 B2 @8 T3 r& V3 o6 d3 M5 h( G9 X3 x
$ d6 W* A# Y: ]2 l
此病大多是由棒狀桿菌或微小球菌的細菌所引起,主要侵犯容易潮濕的足底及趾縫角質層。
4 x( A* A' r5 d% {5 b5 J) X
& c5 E k8 W' J0 x4 L; r" q; ]- T l
治療上,主要是以殺菌的外用藥膏為主,極少的狀況下,才需要口服藥。同時,在游泳,或下雨腳浸泡在水裡之後,要儘快將腳洗淨擦乾,保持足部的乾爽。平常穿鞋子建議選擇透氣性較佳的鞋子及棉襪。有腳汗的患者建議可噴止汗劑,以減少足蹠蠹蝕症的發生。
1 n G# L$ }7 k* F
, y0 i# R8 x5 u, x' b
/ k9 N! f- D. f(作者為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診所院長)
# T% b) e/ y$ _3 ^# ]- v
5 f' W0 F" }0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