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位3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子宮肌瘤」
每5位3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子宮肌瘤」 3 m; P6 @9 p8 [" O% V
; _( s# S; t/ R9 U$ j5 G5 |6 `【子宮肌瘤的種類】
6 U. \5 f* {4 y. ]0 F! a/ U4 |8 ~9 p) h/ w5 y* U9 s" s
*肌層內肌瘤
$ [! S; L% k7 ~( X* ^8 w) z7 D- T 在子宮的肌肉中發生,隨著肌瘤的成長整個子宮會變得肥大,因而造成頻尿、3 E( ]$ u C: R# q! x, |. `$ s; y" `
便秘、腰痛等。& p- a* c b* T( I
*粘膜下肌瘤
+ @/ s. y) x. d s A L& o3 ^ 在子宮內側突出的類型,會引發月經痛、月經過多、不正常出血等症狀。4 S% X3 E; O- Q' l
*漿膜下肌瘤% Z1 k: N& y; x- Q3 T: j% t
向子宮外側突出的類型,剛開始時並無任何症狀,然而當膀胱被壓迫時會有頻
; O; s% A3 T! n* G8 y6 p% B 尿、腰痛的症狀。
7 x, ~$ {& \* c- s+ v # A7 Q$ S5 [6 o) k+ `% Y) }
【這是什麼樣的疾病呢?】
% S% _ Z F. d5 F% J1 m p5 a5 N& l/ J
子宮的肌肉長瘤並逐漸增大所謂的子宮肌瘤是在子宮裡發生的良性腫瘤的一種," ^- @& {8 k% n# P$ n' {% X) U
由於子宮肌層(肌肉)的一部分異常的增殖後,變化成為瘤狀的塊狀物,而它的大小
4 d/ r8 n' m$ a9 ~2 ]從指尖程度到人頭一般大小的都有。肌瘤的形成部位(如圖所示)可分為3大部分,
?+ ^2 v* \ ^: f依據形成的部位和大小也會有完全沒症狀的時候,而自己能感覺出症狀的大概佔全部
3 S1 _; i& l. q% [3 x3 n( T. G的1/4左右。因為罹患了肌瘤並非趕快切除不可,而是要邊看發展的狀況之後,再依: F' {$ p6 @. z7 y
據需要選擇治療的方法。
3 p" ^$ m5 X# d8 W
1 u. P0 Q* ^: g3 |* |; l2 [【原因為何?容易罹患的類型為何?】0 s! X( z1 k# L/ {. X! n6 G
. k, i r1 T' a9 D 肌瘤因女性荷爾蒙而成長成熟期是發病的最高峰子宮肌瘤的根本原因在現階段仍
: n; O0 b9 n5 l& p) ?' R/ q並不清楚,不過它的發生或成長與女性荷爾蒙之一的雌激素有密切的關連倒是不會錯8 W7 f- @/ v( W: m0 q
的,而且一旦發生的肌瘤還會因為雌激素的作用慢慢地變大。
7 h/ C6 D5 W/ i+ `# @' D" i9 H2 W* U* C A
發病的最高峰是在女性荷爾蒙分泌最盛的30歲至40歲期間,這種疾病不是很稀奇
+ k8 Y F0 z( S6 d% ]" M的疾病,30歲以上的女性當中每5人就有一個人是患有肌瘤的。此外,子宮內膜深入' x4 t; g7 C1 ~- ^3 F
子宮肌層的「子宮腺肌症」是子宮本身變大的現象,因此與子宮肌瘤的區別相當困難
* g1 x5 A) ?! }- p: l$ |; b# l,也有腺肌症和子宮肌瘤併發的情形。
! P: G7 v2 P6 w3 d; Z" I3 U; h. o6 `0 x: Q% J
【罹患時要怎麼辦?症狀為何?】) Z+ h& s: V5 N3 z+ a6 [6 `
6 l4 m# f/ Q% c, A, s* F
依據罹患的部位會有月經過多、生理痛、便秘等現象典型的症狀是大量出血、像/ D7 [3 M* ?/ b) K8 n9 o
豬肝般的血塊排出、生理超過8天以上等所謂的「月經過多」,月經過多會導致貧血
8 G4 ]. V4 s* L: S! B* f' R4 m、心跳加快、頭暈眼花等現象。當肌瘤變大時會有觸摸腹部便能知道的硬塊產生,甚
2 o, \7 Q0 o+ D7 a: u至還會有子宮腫脹使得腹部浮腫的現象,曾經有人認為最近變胖了,而事實上卻是罹4 M) `$ Y. Q# q T* K
患了令人笑不出來的肌瘤。除此之外,當直腸、膀胱遭到壓迫時會產生便秘或頻尿,
$ Q- P' U( T5 V因而導致腰痛及下肢浮腫等現象。, V; c. n4 Y$ S' V) k7 s6 H
. Y! @& V: z- R9 ~2 k4 p
【對懷孕、生產的影響為何?】
/ _: I0 W1 i9 i: t: c) u {1 T' y, Z2 {1 b# R( ~) Y' x
罹患肌瘤會有重複不孕及流產的情形發生隨著肌瘤的大小和部位會有很大的差別
0 K, d; Y) y( P,事實上即使罹患肌瘤而順利懷孕、生產的人還是大有人在,而罹患粘膜下肌瘤時懷. R6 t! Z1 a/ v9 [* |
孕會很辛苦,而且會有容易流產的可能性。
& E& t& K: A8 G: m
" D( ], ]7 w" C& I* B 因為肌瘤的原因而反覆不孕和流產時,可以採用切除肌瘤部位的方法,然而當妳
7 k& u" T5 u* a希望懷孕的時候,必須採用懷孕優先的治療法,此時請和醫師好好地商量再做決定。. E; p3 f ?" k6 S0 F( [8 F* w+ m
Y8 Y: p/ ^4 K1 R& `+ b
【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 Z5 E! G+ Q& @' f: {( D/ A# Q9 F% N; `/ }1 w7 M& t8 _" Z8 L5 w
症狀嚴重時以荷爾蒙療法及手術治療小的肌瘤、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妨礙的無症狀
. X ^' e4 G) E- N. H0 p1 E肌瘤,除了定期地接受診療外沒有特別加以治療的必要,如果必要時可服用止痛劑或5 v. }& O& Q1 P" E' ]' h5 \6 D v
造血劑。7 P8 ]$ n1 N* q1 R5 Q- C8 m
# e5 U8 e+ k8 ^4 u* V
嚴重的生理痛、極度貧血等症狀強烈時、肌瘤變得像拳頭一般大小時必須加以治
" @- Z# O" w" c- i, C% h療。治療方法有利用荷爾蒙劑使生理停止並讓肌瘤變小、及利用手術做根本治療兩種 [$ f6 q M6 g3 c
。而手術則分為保留子宮只摘除肌瘤的「肌瘤核摘除手術」及「子宮完全摘除手術」5 b+ D2 c/ C$ X) }
兩種。可以考量年齡、肌瘤發生的部位、相關症狀後,再選擇一個能夠接受的方法。! x7 |9 Y8 S# A- z
) m h' d3 B7 a" k【給妳珍貴的建議】
# `) K/ I) Q0 I s6 c5 j3 G
1 V4 L2 Q" o' b; `5 T# A F 罹患子宮肌瘤的人最怕身體發冷罹患肌瘤時膀胱或直腸等周圍遭到壓迫後,骨盤* V# T1 f, q z& y \" x
內容易造成瘀血,如果再加上發冷那可真令人受不了,只會讓生理痛、腰痛、頻尿等
1 m" F) n9 B8 I! a, @更加嚴重而已。這個時候不規則的三餐、偏食、緊繃的牛仔褲、緊繃的內褲、淋浴等- |, l; q" \! k& B" h/ w% C$ @9 `5 L
都在禁止之列。讓我們下功夫避免身體的發冷吧!
7 _& z# ?8 h+ h1 N4 P2 F; R3 w$ {* L3 w- k% \2 E9 C$ f
【有關子宮內膜症的常識是對?還是不對?】# u- r: L5 m6 R" M% e+ {
+ O' ~# W( B. y" \
1.肌瘤置之不理會變成癌症?3 A9 \* a9 K8 [3 T
) H3 @0 j& s7 J' H6 q, e. y
答:不對
: ?+ H8 I' C- {4 z0 ^( R 由於子宮肌瘤是良性的因此不會變化為癌症,而且肌瘤增大的速度也相當緩慢,不# F& o' b3 K' W; x
會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內突然變大。不過,如果突然變大的話那就不是子宮肌瘤,而
7 l4 ^" g4 D+ N2 s Y是有可能罹患了肉瘤(在子宮中形成的癌)。當被診斷為子宮肌瘤時,即使不需要特8 m9 L/ _$ p7 E9 a; @
別的治療,也要定期地接受檢查,這樣的話即使萬一罹患了肉瘤也不會被忽略了。- c3 g. `+ D: }$ j( J0 N
7 h7 X, y; \+ m3 v' \
2.症狀持續進行的話,腳部會長出瘤來。
, V F6 N. P% v2 a! j7 Y' T4 |3 p' h& Z- G
答:對
8 j4 X3 w& X3 F; s; ^- t 肌瘤變大時周圍的臟器官及組織、神經會受到壓迫,而當周圍的靜脈遭到壓迫後,6 `' P0 K# ~) e# M% |' ~) ]
就會有形成腳部浮腫或靜脈瘤的情形。
% A3 f% o, q# A4 A" J
. ~" L4 N5 Y) B6 I5 e" U [3.接近更年期時肌瘤就會變小。
. S, s! F7 N2 v5 d4 E( w9 E2 M% O, h8 M; l5 q$ f% _
答:對
6 `; T- r8 H* }7 g$ G' d' N, s 40歲過後雌激素的分泌會逐漸減少,因此,隨著停經的接近肌瘤也會變小。40歲過4 F! _9 ~0 O* a+ ~' |: m4 a
後肌瘤並不大而且成長的速度也很慢,因此手術並不適用。通常都是邊使用荷爾蒙劑
" c' A( ~- `; Y; [$ `5 ^: s! }* _或中藥,邊等待停經後肌瘤縮小和症狀緩和的方法。# H! s6 U8 D# Z3 B3 r/ g0 L# i
: U$ ]- ?1 f, A- N, Q* K; H
: |; \7 H2 Z/ E3 d3 e4 n
本文由【健康Plus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