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發端於20世紀的藝術思潮。未來主義的濫觴最早出現於1907年,義大利作曲家弗魯奇奧·布索尼的著作《新音樂審美概論》被看作未來主義的雛形。未來主義思潮主要產生和發展於義大利一國,卻也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影響,俄羅斯尤為明顯。
1 J1 n* ^3 T& z+ n& E$ m0 y0 V- x; O1 Q# o; A+ z+ S; }
未來主義藝術家們的創作興趣涵蓋了所有的藝術樣式,包括繪畫、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領域。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裡內蒂最早於1909年發表《未來主義者宣言》一文,宣揚他的藝術觀點。宣言最先在米蘭發表,之後刊載於法國的《費加羅報》上。馬裡內蒂總結了未來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包括對陳舊思想的憎惡,尤其是對陳舊的政治與藝術傳統的憎惡。馬裡內蒂和他的追隨者們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熱喜愛。汽車、飛機、工業化的城鎮等等在未來主義者的眼中充滿魅力,因為這些象徵著人類依靠技術的進步征服了自然。
" T+ n" R3 s2 F
/ g4 ]. E( l6 u) Y9 q" s8 s馬裡內蒂這種狂熱的藝術觀點立刻征服了那些米蘭的畫家們。波丘尼、卡拉和魯索羅等人在視覺藝術領域發揚了馬裡內蒂的未來主義觀念。魯索羅同時還是一位作曲家,他將未來主義元素引入了音樂領域。畫家巴拉和塞韋里尼於1910年結識了馬裡內蒂。這些人構成了第一批未來主義藝術家。
# Z3 F; U; `. o* t# a- g6 G! h1 a- C5 M( g+ {
畫家和雕塑家翁貝特·波丘尼(1882-1916)於1910年發表了《未來主義繪畫宣言》。在宣言中,他聲稱:+ S8 J) b6 p! L* v9 C: N
( p2 N+ O' l+ s* w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我們要反抗陳腐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時光流逝中骯髒和腐朽的事物。我們要有勇於反抗一切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的、嶄新的,伴隨著對不公的甚至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 f' s2 c8 H6 [6 Z4 z7 L
0 n1 g( u" b8 J0 }9 Q# v0 f
未來主義者們將沉溺於昔日時光的行為戲稱為「過去主義」,將這類人稱為「過去主義者」。他們有時甚至對這些所謂的「過去主義者」們進行身體上的攻擊。這些「過去主義者」包括那些對未來主義的畫展或演出沒有興趣的人們。# e% f: s/ R0 e+ W( W. r7 L
/ R' z" `' d) m+ z: c3 \' g未來主義者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認為戰爭是藝術最終極的形式。一些未來主義者們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者,懷有深刻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些經歷使得他們未來主義者公然支持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
" c, @- p9 X* ]/ `( y* N/ \8 G; j5 w3 V- X+ F
未來主義對20世紀其他文藝思潮產生了影響,包括藝術裝飾、漩渦主義畫派、構成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從20年代開始衰落,如今已經基本絕跡,很多未來主義藝術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然而,未來主義所倡導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主義對年輕、速度、力量和技術的偏愛在很多現代電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體現。馬裡內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隨者。比如,他的「人體金屬化」的藝術主張在日本電影導演塚本晉也的影片中有所體現。未來主義對網路化的現代社會也產生了影響,所謂的「電腦朋克」就是在未來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的。) c/ Y! i8 m% v$ w4 t$ ^
6 O* r& g' ]3 f9 m
. C7 g9 z3 l0 P& W6 [; `
未來主義藝術家" U2 w) A# z3 \0 W
3 j3 S ~% s. I+ \加科摩·巴拉 7 |% `5 F0 i! R
翁貝特·波丘尼 ! x" M/ ~' c+ B3 L m: x7 W- G; p7 n
卡爾羅·卡拉 % { K) |( c) z; O& `
普里摩·康蒂
1 x' |, `* z* P3 {& Q7 m5 `弗圖納托·德佩羅 0 f( k) s1 @# n
路易吉·盧索洛 * x) V4 e# N. H! U( w4 g/ Z
安東尼奧·聖伊利亞
/ v2 ?' N0 o9 [6 h4 }! q g1 z# N: u基諾·塞維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