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高爾夫專欄】萊德盃的由來

【高爾夫專欄】萊德盃的由來

Yahoo奇摩運動  2023年9月30日  「比桿賽」是現今高爾夫比賽最常採用,而且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比賽型式,只要將某位選手每一洞所打出的桿數,加總在一起,就是最後的總桿數,減掉比賽回合的標準桿就是選手的成績,成績最低桿者獲勝。然而,最古老的比洞賽並不是這樣計算成績,兩人對戰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過程和結果。* e1 a- w* g9 a" t8 S  B

7 O" Y2 L: I2 E, x" ]6 _' k% f本周在義大利羅馬市郊的Marco Simone Golf and Country Club(馬科西蒙尼高爾夫鄉村俱樂部),進行的歐美球星大戰「第四十四屆萊德盃(Ryder Cup)」,就是採用比洞賽制的團體賽。4 b6 g/ y! w! @5 d$ V9 V
6 Z0 q* M3 y  v' o4 f
比洞賽採取每一洞的競技,該洞桿數低者贏得一洞,所以總桿低者並不代表能拿下最後的勝利。通常比洞賽除了考驗選手的進功能力,也跟球場策略有極大的關係,不過實力和抗壓性終究是最大的關鍵。
. c$ p9 ^4 G( Q* X0 J1 F# V" ^, u, A& V$ N; g( l& J; H
萊德盃打3天,總�組的排點對抗賽,前兩天進行8場4人2球賽(Foursomes)、8場4人4球賽(Fourball),以及最後一天的12場Singles(個人賽),得分最多的隊伍贏得比賽。- ^: H! M+ {% x1 }1 @

# q- n5 e+ |+ }1 L% D; P" Q7 a其實,早在首屆萊德盃正式開打以前,美英兩國之間就已經各派頂尖的職業選手進行對戰,只不過在缺乏制式化的規則下,僅處於非正式的表演性質,直到1927年Samuel Ryder(山繆•萊德)的出現,才一舉將萊德盃推向職業高爾夫舞台上,並成為全世界團隊對抗的經典賽事。% Y5 \0 ?: n- q! r7 y
7 D6 w4 \2 {- s6 K  I
萊德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很少有人50歲才開始接觸高爾夫,萊德就是這樣的例子。他1858年出生於英格蘭的曼徹斯特,後來成為一位很成功的商人和企業家,不過在過度操勞的情況下,個人事業雖然愈做愈大,但身體卻是每況愈下。由於醫生開給他的處方是新鮮的空氣,所以有人建議萊德可以學打高爾夫,剛開始他對花時間運動,覺得有點排斥,不過後來為了健康,還是開始接觸高爾夫。& Z! X% T: s) ~

) R% Q0 R! E5 f: M! E, B9 e; W  B萊德從當地的小九洞球場找尋適當的教練人選,最後則一年花1,000英鎊,聘請職業選手Abe Mitchell(艾貝•米歇爾)教他打高爾夫。萊德很快就沉溺在高爾夫的世界之中,經過一年的苦練,對於高爾夫也慢慢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2 v6 E1 R& y; g: C0 _5 `0 K1 x
; a5 t# E: p$ }. {" Q1910年,他當選St Albans(聖阿班斯俱樂部)的主席,接著又連任兩次,有錢願意花,又是高爾夫高手,對英國高壇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 }, r% ]% M- @5 o7 O7 y: C" L$ D9 w1 O# s3 w/ q! x$ \
1926年,美英雙方一場非正式的團體對抗戰在英格蘭倫敦附近的Wentworth(溫特渥斯)舉行,美國最後以13.5比2.5狠狠修理了英國代表隊。萊德細心觀賞了這場比賽,看到雙方的比拚相當有趣。賽後,他提議更正式的進行一場團隊的職業球星對決,獲得大家的支持。
0 c  \1 y$ ?& e% w1 t; D) Q) {# w8 F2 h: G' @
沒多久,萊德委託人打造出一座高達17英吋,重達4磅,價值250英鎊的獎盃,這也就是後來歐洲與美國兩隊競相爭奪的「萊德盃」。
* J& r& e4 O6 N' @" [
* B+ _) P  v% w' D0 @9 N
[發帖際遇]: gravius獲得風之國救濟補助遊戲幣10元。. e4 A! P0 y, m% F, l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