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成為守門員教練 在日台灣教練陳彥夫的守門員育成挑戰記(一)

成為守門員教練 在日台灣教練陳彥夫的守門員育成挑戰記(一)

勁球網 2023/08/31 在台灣足球的指導者培育養成中,守門員教練相對人數偏少。其實不只台灣,對很多亞洲國家地區來說,守門員教練是稀有的存在,相應的培育系統,也比較需要外來的刺激。
2 I4 W, S! X7 z/ @4 w. ~3 t
# g* X, e* a  H# o相隔不遠的日本,有位台灣人守門教練陳彥夫,同時經歷過日本高校足球&俱樂部青訓的現場,每天都在為了如何幫助選手變得更好而奮鬥。這次勁球網特別邀請到這位教練,與我們分享,他在日本育成現場看到的景象,以及他經過這幾年累積後,對於「守門員養成」的想法。1 R- O5 d0 v: ~5 f2 g

# s% q/ {1 q9 i& F籠統的老問題:怎樣的人適合當守門員?
. V* A8 E  p" q' o2 h1 a4 y) f% z' F
首先,陳彥夫提到,雖然有「只要不失球比賽就不會輸」這個說法。但足球是進球多一方獲勝,所以進球是很常會發生的畫面。) z. G6 s% |. `8 L5 P1 y. e
4 w6 @$ e  f' d1 ^1 r0 U2 Y; z$ |2 }
「一百場比賽中,絕對有很多失球的時刻。而守門員就是失球前的最後一名選手。提到這件事的話,首先會想到的是,心裡可以比較常正向思考、樂觀的人,比較適合這個位置。因為常常和失分有關的位置,當球隊因為失誤丟球時,也是最容易先被大家看到的位置。」
2 y) N2 E3 v/ C/ ?
* y" M* b' N9 i) W正向思考、快速轉換心態來面對下一秒,便是守門員能否繼續在場上戰鬥的基本條件,加上守門員是唯一一個能夠看到比賽整體狀況的位置,很多時候得擔任發號施令,指揮大家位移的角色。
$ u2 {5 p1 f9 Q4 K' b& B0 O
: Z/ ?6 L* Z: l5 h9 e9 f& }「不管是哪支球隊,都得因為守門員的能力、特性去做出調整。比如說,守門員是速度快、身體反應快的人,那球隊整體很可能會偏向積極地高位壓迫。如果速度不快,以預判跟站位為武器的守門員,那這支球隊在站位、距離上比較講究。」
& v9 [* l8 |! \+ r( L* U  u( `7 V7 W$ R0 j& X# O. r9 O% z$ Y0 W
因為守門員的特殊性,場上是怎樣的守門員,會直接影響一支球隊的型態。
: a: a# N. O- L; H& ]
; h0 C  d- e' Q很多人會說,守門員是持球進攻的起點。失球後,如果守門員沒辦法率先做好心理轉換,那球隊就很難重新掌握比賽流勢。# ^, M. g; R* i3 Z# S

% N& s% b: ]7 x6 j& T" e「如果選手看起來有些沮喪,我會說沒有問題,你的失球是我的失球,準備接下來的play就好,協助他趕快忘掉那個失球的瞬間。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選手自己先做到(切換)才行。」
9 G7 k  R+ @; ~  X& c" `: o! m8 Q3 g* g
建立專屬故事線、表達自我意見的社會學習 —培育守門員的第一步
, T) ^! a" O3 M1 q" Z$ {7 I; d* ?) p, H5 g
我們常會看到,一場比賽中,守門員總是最早開始進場熱身的一群,因為他們需要做的準備,比其他位置多,所以,在育成年代裡,守門員要學習的技巧,自然會比場上其他位置多。需要的練習多,需要觀察的事也多,然後總是跟失球有關。那怎樣去讓小朋友對守門員產生興趣呢?
; e' B8 ~- j) b& T( A) r+ N& \8 c
! w9 r) P$ r2 @) p6 O「像是在剛組成的球隊中,守門員是最容易提升球隊氣氛的位置。因為他是阻饒進球的角色。 不管是面對哪個年齡的選手,我會試著去創造守門員作為故事主角的情境,進球是足球的日常,能夠阻斷這種理所當然要發生的事的人,不是件很厲害的事嗎?這樣做的話,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正在挑戰不容易的事情,一個專屬於守門員的主角故事線」  N2 l- ^  `) w+ V8 A
6 `* J3 p; E% ?! @; z
小學生年代常會看到,因爲還在萌芽階段,對於守門員這個位置,很多球隊會採「輪流制」,讓大家都能體驗到擔當守門員的感覺。不過國外有些守門教練的看法不同。像是長期在西班牙與日本職業俱樂部任職,培育出不少職業好手的守門教練Joan Miret,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提過,守門員和其他位置一樣,都需要具備好的基本技術,可以的話,最好8-9歲就開始接受守門員的練習,然後讓想要站這個位置的選手,持續在這位置挑戰。對此,陳彥夫認為:
$ y8 W6 x  a& {& h; j; B* H( Z  g+ [+ {
「如果有可以向小選手清楚說明守門員這個位置的指導者,我想輪流是件好事,能讓選手理解門前這個位置需要注意的面向。另外,這也是一種社會學習,因為守門員是必須出聲音提醒隊友的人。小選手向別人傳達自己看到的事物,甚至是練習成為主導的一方,學習如何將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其他人。」
  g' K0 a7 H# X+ l9 _6 O, ]5 t5 T* E/ ~7 g( U  ~/ m- I3 x
如果不去提醒隊友、告訴隊友自己看到的危險,球隊有可能會輸,所以必須練習發聲告知隊友。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也可以進一步理解隊友。另一方面,透過情境的設定,讓小朋友們知道這位置的難處,當成功阻止進球時,獲得的肯定感,也會隨之變得更加深刻。
2 V1 s4 s0 c6 F6 `. ~' R/ h. _7 |2 M! p4 t
思考風險≠悲觀:如何幫助選手習慣保持警覺0 {0 S4 C1 d/ H7 C' c' @4 C

6 a* r, l0 W0 n' l( F守門員不一定是最長觸球的人,但一定是要保持警覺最久的人。隊友持球時,要協助觀察可用的空間,還要思考,當被對手斷球後,要怎樣指揮與準備。隨時警覺,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危險遠離,人總是很容易進入放鬆狀態,特別是處在育成年代的小朋友。# `, k3 n+ [+ [8 Y) {

* D% O; ^8 I( r「這算是…人的天性吧,當球遠離球門,或是球隊處在領先時,人很自然地會感受到餘裕,覺得一切都很順利。然後就會發生意外(笑)。從小學生到高中生,人的思考會越來越成熟,逐漸學會告訴自己警覺。所以,越小的年齡,會因為環境與情境產生波動,是很正常的事。」9 l% \' A4 ~% U# T+ e! Z3 ~4 `) B! ~

1 M# v. [. J, a+ W. o, C( y要協助小守門員培養警覺的習慣,陳彥夫提及,可以在看起來變得餘裕的時候,提示他們現在有可能產生危險的地方,但這作法有限。有時候,失敗還是必須的體驗。, g) p6 T' X* [4 f

9 H$ ^( _8 m9 q0 A! s7 ], V, w「人的警覺降低,代表他認為這個對手很好應付。如果從人的教育來看,因為大意而失分,可以讓守門員知道,人要時刻保持謙虛,不能看輕對手,教練的話,賽後也須確實告知選手,讓他有這樣做就會失球的記憶。」3 ^3 x/ \- t3 X7 w0 f5 M# ^

; t7 C, h; o; {9 }陳彥夫說,教練需要顧及的層面很多,自己比較注重的是「先理解選手的心理狀態」。假設今天訓練中,守門員表現得很好,他會刻意再給出更難處理的球,讓選手保持在無法感受到餘裕的狀態。相反地,如果這陣子球隊狀態差,守門員的競技表現不好,他會以這個選手極限做考量,先給出他處理成功率較高的球,視情況調整難易度。
$ e. \% _5 s% r0 T1 l* V+ Y( y5 c8 S3 q0 Z3 S, B% h
「球員如果相信自己,就有可能在比賽中處理好本來他沒那麼有把握的play。反過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會連原本可以的事,都變得綁手綁腳。」1 v& o7 B% C1 [; A3 l
- i7 Q$ s: P; B' |# ~
看似簡單的道理,若教練沒有先思考過,如何在每一個訓練、踢球的強弱與角度、說明使用的話語等,協助選手保持狀態的話,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