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B! D( C/ s2 d談起這波台灣裁員潮,盧東暉表示,DRAM是美光的主力產品,貢獻公司近3/4營收,台灣則占有65%的DRAM生產能量,加上台灣勞動力市場非常競爭,因此台灣美光對裁員採取非常審慎態度,畢竟工廠可以降載,但人不是這樣,走了不一定會回來。- y. J7 h# ?- Z! T3 b: L
6 T# q' V/ d. S* O, |4 ~: O盧東暉坦言,半導體產業人力培訓非常不容易,有點類似學徒制,新鮮人入行後,大概要花3到5年時間才能成為可獨立運作的工程師;而且半導體這行很特別,「知識具有保鮮期」,經驗能留住是最好,縮減人力會是最後一步。4 s8 u& P" L! G. s5 B( F X
/ n& h, M0 t7 {8 i% G- H# n. o, N「台灣有這麼多重要計畫,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留住人」,盧東暉補充,公司成本涵蓋非常多環節與面向,考量台灣的關鍵地位,比起裁員,更傾向從其他部分縮減支出,保住人力。% `4 V8 i' P; S; }1 ?
j4 L2 ^, U7 U$ D% B' {地緣政治無法撼動台灣半導體地位 美光持續擴大投資 z, B7 T# }$ S9 z, B1 k' m' M
& L) o& h: n' v% G' X! h2 Z眼見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加上COVID-19疫情打亂供應鏈的慘痛教訓,世界各國體認晶片的重要性,將半導體視為國安級戰略產業,各國都在思考如何讓供應鏈在地化,以免關鍵時刻被掐住咽喉7 h) Z) Z4 C6 W2 K' f
0 s, `6 V: b0 Z+ M- \# m7 e
台灣雖有堅強的產業實力以及完整生態系,但身處地緣政治的風暴核心,是否能頂過風雨,高舉「矽盾」維持領先優勢,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 h0 f6 [" ]9 L8 C, L- ^" f; U/ Y$ R6 q0 c! J7 c/ C
美光作為投資台灣最大外商,雖然投資腳步不曾停歇,不過去年響應「美國製造」,先後宣布兩大重要投資案;外界關注,美光擴大對美投資,又有地緣政治因素干擾,是否將排擠對台灣的投資計畫。 + E. [- E$ T" n9 M/ N- A2 E4 X1 O 3 T: X5 {- ]1 r! }: J+ e' U5 Q盧東暉直言,半導體是全球化產業,美光在全球各地都有客戶,也希望繼續用技術服務客戶,不會因為地緣政治撤離台灣。+ N# z1 O& s& B1 s) |" j
( @! R- V- w5 P/ F. N- s考量供應鏈的良好平衡,盧東暉表示,美光不只繼續投資台灣,也將於日本、美國繼續擴展版圖,以求更貼近客戶,同時加強供應鏈韌性。( Y' w0 {. b% j7 ^* x
3 L/ {, e5 y g% X4 z
另一方面,記憶體前景看好,市場的餅會愈來愈大,美光全球布局有助於維繫優勢,不會因為在A地投資、排擠了B地。 1 ]4 k& G& {1 p7 z 0 p3 x5 H- L/ z" _, g) } y「美國、歐洲都想建供應鏈,但台灣花了40年,其他國家10年也達不到這種規模」,盧東暉清楚點出台灣優勢所在。8 b/ f& B; F5 V" \5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