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7 G# v4 u- T9 y盧東暉指出,當政府官員、環保機構到相關人員都知道如何應對半導體產業,又有生態系、地理條件等利基,就形塑台灣獨特的優勢。: G7 M# ~3 m n
4 [ Z0 T/ I) D, `5 ?5 H8 f# n
全球大裁員 盧東暉:台灣有重要計畫 盡最大努力留人 5 A( C% W7 K& G% n 1 q6 i! ~% i z$ Q$ I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間,受惠於疫情期間數位商機大爆發,半導體產業迎來超級景氣循環週期,各大廠陸續宣布擴充產能及擴廠計畫。: ?6 L3 s# e8 |8 n* z+ t' a
0 J, ~7 y3 h; \6 N, M
業界一片欣欣向榮之際,去年夏天,美光開出第一槍,大砍資本支出、示警全球半導體將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於求,引發市場譁然。 7 t* C7 M2 I- q- j9 p' K& b' O+ J
事實證明,美光作為全球記憶體巨頭,確實有遠見,率先看到市況轉壞跡象。然而,為了度過景氣寒冬,美光去年底宣布2023年全球將裁員10%,而後又將比率提高至近15%,台灣美光也難逃人力精簡命運。 % i" i2 ?0 ?9 O# y4 L7 r a: t: r! \+ z3 q6 S! n& w
今年2月,美光開始裁員的消息引發網路議論,自稱美光員工者表示,前一小時還在開會,隨後就被要求交出識別證,毫無預告期。* `$ R- ^+ j8 N2 ^) q
% O6 ^, i% D2 d2 D. [/ k談起這波台灣裁員潮,盧東暉表示,DRAM是美光的主力產品,貢獻公司近3/4營收,台灣則占有65%的DRAM生產能量,加上台灣勞動力市場非常競爭,因此台灣美光對裁員採取非常審慎態度,畢竟工廠可以降載,但人不是這樣,走了不一定會回來。* b7 p/ p. ~- p' w1 L5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