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所有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不過多數的大腸癌皆由息肉演變而來。因此,定期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colonoscopy)可瞭解大腸的情況,並可直接清除息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患癌後病患也要照顧飲食和營養的攝取,尤其在化療或電療期間最為關鍵。多數病人的體重會急劇下降,對初期癌症病人的康復率和末期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影響甚大。因此,建議病人多攝取高蛋白質或高熱量食品來維持體重。 , `6 f. |) d- e t* ? - P! E4 F$ ~* w) B- }( }普通外科及大腸外科專科醫生林德懋指出,大腸癌在我國屬高罹患率癌症,是男性罹患率的第一名,女性罹患率的第三名(繼乳癌、子宮頸癌之後)。比起馬來人(10萬人中有6人)和印度人(10萬人中有8人),華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最高(10萬人中有22人)。 0 I/ ?" i% s3 B: K% O9 N. t5 [5 b! v# g+ r# ?# r- r% `
* S8 v% o1 G, D
“早期的大腸癌沒有明顯症狀,不易被發現。一旦出現血便等現象,病情多達中末期。很多痔瘡病人誤以為血便是由痔瘡造成,或對輕微的腹痛不以為意而忽略了檢查,結果都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2 N A5 I8 _$ n* V8 Y' P4 t/ Q: h 5 C" N% X2 E _9 k; B W大腸癌便血達中末期9 i9 e$ g1 l1 _
: u/ S/ J2 K1 \+ D7 ?: }( |他說,大腸癌多為基因或家族遺傳所致。若家人曾患乳癌、子宮癌或大腸癌,那患大腸癌的機率最高;長期患有嚴重的潰瘍性腸道炎(ulcerative colitis)也屬大腸癌高危險群。9 E5 Y, T; }5 _; k+ o4 E
' ]" h. n9 S5 U$ ]林德懋解釋,大腸癌與息肉(polyp)息息相關。大腸內的息肉多數是良性的,不過有些人因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等問題而出現癌化。雖然不是所有大腸息肉會變成大腸癌,不過多數的大腸癌(超過90%)皆由息肉演變而來。, S3 \/ |% I$ t7 T% r
& c: M; J+ H8 {“一旦息肉癌化變成大腸癌,息肉便會不斷增大或蔓延(第一期或第二期),甚至擴散至淋巴腺(第三期)。” 9 H; n) _7 \0 j- l. [$ ^9 K3 t/ F+ J& x2 Y h" F
息肉癌化成大腸癌 : @4 W# r7 b7 J/ C. L( Y8 d$ c
因此,他建議人們(尤其是40歲以上或曾有息肉者)定期接受大腸內窺鏡(colonoscopy)檢查,除了可瞭解大腸的情況,還可直接徹底清除息肉。 ( n7 o* R0 v! U0 m6 S5 L; P% l6 i1 \# a7 x! E
“息肉切除後可能再長出來,因此要定期檢查切除息肉,才不至於將來演變成大腸癌。”& {, M1 M: n% M2 F* f5 X
. `) v7 H. D ~0 |/ e/ }醫生通常會依照息肉的大小進行不同的息肉切除法,不過大腸內窺鏡是目前診斷大腸癌或大腸疾病最普遍的治療法,準確性高達90%以上。* E# K- ]# A$ i$ n, P' k2 \% W+ z4 F
) z) J9 r& ~- \) [
他提醒,早期的診斷與治療,病人的復原率約90%。即使是中末期的大腸癌,病人仍可透過正確及有效的治療延長壽命。, z- z# `+ N: ?0 c, j+ B o
% n* P4 G5 |' S u3 y" E
“大腸癌雖沒有明顯症狀,不過身體出現的不尋常反應便可稱為早期症狀,病人絕不可掉以輕心。”1 a' w! s" e, v1 r2 |" a' _. g: c%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