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轉貼] 誹謗除罪化釋憲案言辯 學者認應補充509號解釋 [打印本頁]

作者: gravius    時間: 2023-3-15 05:18     標題: 誹謗除罪化釋憲案言辯 學者認應補充509號解釋

自由時報 2023/03/14 大法官509號解釋23年前宣告刑法第310條誹謗罪合憲,但本屆大法官認為該罪仍有侵害言論自由的疑慮,再度拿出來討論,14日開言詞辯論庭。受邀出席的2名學者直言,侵害民主與公共利益的不實言論,利用誹謗罪處罰仍可容許,但509號解釋仍有需要補充的地方。
7 h* L. ?. m% `6 n( D3 a
! E2 Y" w. o. c' a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徐育安認為,從誹謗罪的結構設計觀之,處罰涉及公共利益的「非真實言論」,能保護民主健全,搭配「善意發表言論」的不罰規定,有其正當性。但僅涉及私德(如個人行事風格、家庭生活等)的言論內容,若為真實,已有其他刑法規範加以處罰;若非真實,亦得循民事損害賠償途徑處理。* o! }9 D' |8 f/ D% }- f' C9 \% ]+ N
, W. _* b6 O0 p1 X
徐育安表示,落實釋字第509號解釋意旨於刑法學理上的調整方法,是將規定中的「真實性」條款理解為「阻卻違法事由」,結合刑法第311條「善意發表言論」規定,當行為人對前提事實認定錯誤時,得主張容許構成要件錯誤,阻卻故意犯的成立,以符釋字第509號解釋緩和誹謗罪對於言論自由的限制。6 D5 G$ t% B8 H" y2 ~! |7 X

8 H( k: C" K- [. B+ ^) F1 t& y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許家馨認為,509號解釋作成合憲性解釋後迄今已逾20年,從實證研究來看,實務對於「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的見解確不一致,第509號解釋有補充的必要。
" e# G# T5 f$ B! L6 q& [5 ]+ A  _. N2 B% G) x2 z
許家馨指出,考量當代網路傳媒發展極為迅速,虛假訊息對民主威脅甚大,誹謗罪的適用方式,參考外國立法例後,應限於「真正惡意」的情形,即具明知所言不實的直接故意,或無視真假高度輕率地未必故意時,才能加以處罰。) `# M* r% P. ~6 |: E& e/ _; M; H. a

  P2 L. K* ~9 v2 `+ S* c國家人權委員會代表高涌誠委員強調,實務適用對於誹謗是否成罪的見解並不一致,第509號解釋有補充必要。參考國際公約意見,應僅在「最嚴重」案件中以刑法處罰誹謗言論;又審酌網路匿名誹謗,被害人難以自行調查加害人真實身分,民事實務已不容許強制道歉且賠償金額不高等因素,宜在有適當配套措施,確保對個人名譽有效保護後,才能除罪化。4 x- h  [/ c! P- q  d
; n% c. Y1 N1 ]! i$ j
本次言詞辯論歷時約2小時左右,司法院長兼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宗力庭末宣布,相關補充意見得於言詞辯論終結後7日內以書面方式向憲法法庭提出。本案將於言辯終結後3個月內宣示判決;必要時,得延長2個月。" u- P5 ~. Z0 \
0 w  g3 a, O# i( f7 b: T8 F- [
[發帖際遇]: gravius領取保險理賠金遊戲幣2元。
4 S1 K) b# u7 o9 j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