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轉貼]
白沙屯媽祖的香燈腳-隨香信徒「起馬」與「落馬」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雪小雪
時間:
2019-4-4 21:19
標題:
白沙屯媽祖的香燈腳-隨香信徒「起馬」與「落馬」
文章出處:白沙屯拱天宮紛絲團
$ Z0 C8 n* F/ ]8 c6 y5 Y
https://www.facebook.com/bstmz/
" ]( J* ?7 s. ^6 V5 b; X
% l+ F& D! p! c9 r
進香沿途每天早上起駕出發前,香燈腳要到媽祖神轎駐駕之處,向媽祖與頭旗焚香參拜,稱之為「起馬」。每天媽祖神轎駐駕之後,伺候頭旗停駐完成之後,向媽祖與頭旗焚香參拜,稱之為「落馬」。
" T7 }4 f, [6 c* f
X, ~9 `# I `) P6 F6 n
無論「起馬」或「落馬」,白沙屯人都會焚香祭拜並燃燒少量金紙。媽祖神轎如果停駕比較特殊的場所(例如:加油站或學校)則需考慮不燒金紙,或移往安全的地方燃燒。
' Q x! Z$ O5 I
* Y( a) S4 z) M1 a1 ~
以民俗的角度而言,整個徒步進香隊伍往往被想像成為一支軍隊,以媽祖神轎為發號施令的主帥,頭旗為前鋒,每位帶著進香旗的香燈腳則扮演士兵的角色。早晚的「起馬」與「落馬」除了代表每一個士兵向軍隊主帥報到之外,更象徵性地確認神明與信徒之間的主從關係,與他們之間的責任與義務。透過焚香祭拜的方式,香燈腳確認媽祖神轎為進香隊伍的主體,早晚都要向神轎報到請安,潛移默化地整個進香隊伍融合成一個情感共同體,以取得香火為共同任務。
( X. B+ Y" E; _! {: s# G5 T
4 W" N! @+ m6 F% [
以歷史文化的角度而言,在過去公路建設及地理資訊不甚發達的年代,白沙屯的先民每年進香路上都必須克服重重考驗,不僅長途跋涉,還必須面臨種種路況的挑戰,穿山越嶺,涉水蹽溪,沖州撞府。香燈腳每日「起馬」與「落馬」表達對於媽祖沿路庇佑的感謝之意,逐漸內化成為一套具體的儀式。深究起來,「起馬」與「落馬」實則展現出香燈腳與白沙屯媽祖之間生命休戚與共的情感。
! ^0 R* g F4 @ K0 i
* K; x! j8 w* M
註「起」「落」為台語詞彙的相對應詞,台灣民間信仰儀式常以台語詞彙描述,更能表達其民俗原意。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