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圍棋規則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雪小雪    時間: 2009-6-5 09:47     標題: 中國圍棋規則

第一章 總則- H. r& e3 O' X" B8 U2 k: @
第一條 圍棋的棋具
- A9 x: E/ B! S; m6 q8 Z1 M& V6 J- O/ y* L) @, {! \6 l
一、棋盤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共構成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點」)。在盤面上標有幾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6 {% y$ x# G; c& T8 I
/ x% N! m# `! U( o
二、棋子棋子分黑白兩色。均為扁圓形。棋子的數量以黑子、白子各180個為宜。 6 t5 |/ `8 f) h# t
+ v! e- r/ A6 s) w" s) `: F
第二條 圍棋的下法
- R1 c# s6 M& N2 j0 z7 R% Z  W6 ~+ M9 {; H0 {% Z. o& o+ K( o' e
一、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 p( S! f! M  ~3 o, r

: t8 F1 u# O) j3 ^二、棋子下在棋盤的點上。
$ ^  H# Q7 f) {4 k1 M# j
* b# s7 G7 e2 K) Q" I% o三、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它點移動。 3 L; U) X7 G* C5 L9 g3 h6 [

; T# K. X( H0 ^;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
; A. u- h4 c: x5 {8 l) K8 H8 {0 N: z- W; c" f* z
第三條 棋子的氣單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一併計算。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佔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9 D1 R, g: l& [. Q1 C5 q$ x6 r4 Z6 i0 ~' k$ l! a; {) j- j! S
第四條 提子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有二種: 7 R) v, U& Q% l+ @

; t  ^( }! H% g1 i一、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 A6 z+ D( k* L
. z  V2 A0 S  K6 H5 {) I. }
二、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 c# \- j5 {8 h; U$ l; u

: o6 ?9 C8 @4 ]( _$ H5 d, v4 Z第五條 禁著點棋盤上的任何一點,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下子。 9 c  I! T; C8 `& ~0 o+ M4 P- @5 @
; y0 |! w$ h1 R
第六條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 c8 }0 J, g  [
5 F' d- K5 @  i: e' X1 x
第七條 終局 3 `* Y, M: A0 c$ d% |* \5 b6 l

: R& Y1 f! A. Z  c; M一、棋局下到雙方一致確認著子完畢,為終局。 1 W3 ~! w. l( a/ k# S) j; X/ w5 O

+ z4 M2 K( i( s% y9 n' E, v" [# Z( f+ J9 x二、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
# g1 @" }9 `5 o$ t! {! ^% e$ ?4 V
第八條 活棋和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 a6 h# F& f) q5 Y, J7 p
" @; v9 M2 V. [% }) r
第九條 計算勝負雙方下子完畢的棋局,計算勝負採用數子法。 9 ^' O  T: H6 G
: E! Q! f& k& R. e% D; p2 a
一、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一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一個點即為一子。
3 I/ U) v4 b8 H/ g# C8 s5 X- `4 ?( w0 q4 W3 v2 I" [/ A  O1 O
二、勝負的基準以棋局總點數的一半180又1/2點為歸本數。凡一方活棋與所屬空點的總和大於此數者為勝,小於此數者為負,等於此數者為和。
0 b; X2 l1 l) X/ m0 Q, U! |# }/ s8 [; y" D6 W2 L
三、採用貼子方式的棋局,勝負標準另行規定。
9 Q$ ?6 h+ @. `) R6 j第二章 競賽規定
0 d$ d8 j: c$ D) c2 R3 G第十條 先後手的確定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籤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4 X3 [8 f- i2 ?6 D$ r* g3 W$ w! m' c/ v- k' K9 ?% Y
第十一條 貼子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二又四分之三子。 $ o4 F) ?: K! r
6 d5 G) Y  o5 j4 a) `4 i2 @
第十二條 計時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I3 |$ [" a& {
  C: e( S& h* b5 T一、時限根據比賽性質的不同,應事先規定一局棋的每方可用時限。棋手用時不得超過規定時限。規定一局棋的時限可長可短,基層比賽可規定為1-2小時,全國比賽要求在一天之內結束。 ( N6 E( n8 P1 P6 j
* j, N" r0 J1 i1 Z
二、讀秒在採用讀秒的比賽中,應事先規定在時限內保留幾分鐘開始讀秒。全國比賽保留五分鐘讀秒,基層比賽亦可保留一分鐘開始讀秒。讀秒時,凡一步棋用時不足一分鐘的不計時間。每滿一分鐘則在保留時間內扣除一分鐘,但不得用完規定時間。讀秒工作由裁判員執行,在30秒、40秒、50秒、55秒、58秒、一分鐘時各報秒一次。每扣除保留的一分鐘,裁判員應及時通知棋手「還剩x分鐘」。最後一分鐘讀秒的方式是30秒、40秒、50秒、然後1、2、3、4、5、6、7、8、9...以準確的語聲逐秒報出。最後的報法是「10,超時判負」。快棋比賽的讀秒辦法,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競賽大會另作規定。 9 i* e% H" v9 ^! }+ q0 n% p! G( `" n
+ H9 d( u. d: o
第十三條 終局 : B2 F2 p6 c" \: q9 R
; f7 p" P2 s) Q1 W' |
一、除總則第七條的規定外,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也作終局處理。
/ T% o% ^0 I  S9 ]% a! s! ?' G' g2 I( N2 W, V' Y
二、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已方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 B3 t: d- F* W( b" H
; U6 ~" ~# U  C2 H* K- j第十四條 對局的暫停和封棋 # p# F! T+ }) t& L' N! w$ l1 s

% i0 Q% o4 {; E; V, \% v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制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重大的比賽,可採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後,把準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後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啟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7 r/ W) K  ^! u6 S6 l$ g0 p
4 v8 _! X7 c2 E4 g第十五條 賽場紀律 3 ~7 X) Y# c: o

7 P$ @# ^+ @; i2 s, Y; q  H5 p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 b$ P0 |) n, O# f4 G4 G
9 o. C6 u0 D3 V/ o9 J) E  E% t% c
一、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 n  l& `6 o* O% d: z. C; g+ ?0 i+ G9 Z: s/ U# j, z$ h
二、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 b$ U8 r2 U  {! ]5 v
* ~8 U7 G! w% z- Z; |三、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 m* J/ a: @- s" U
6 F( B  [4 Q! Y2 E8 }& m& S
四、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 3 W/ v3 y$ I" }2 x' W8 z/ w
5 A9 N) |) |/ Z: b3 m. l. M
五、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 ~* k' G4 }" o( C- S+ d  D  V+ y6 S

- P/ g8 _+ f) S' H* {第十六條 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0 B# x, M( s) o- r; Z; ^
. j$ c$ G$ V- J  f一、讀秒時,有詢問己方還剩幾分鐘的權利。 % K5 P" q% z( b  v' O  u  S3 ^7 U
+ l0 t& X; Y. R$ }0 m) j& n* L+ C
二、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像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5 C2 a+ P# N" Y
9 ]; H: k# k4 `$ J. [$ A
三、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9 ~1 U& O) Q& H5 a1 T

9 p; a5 O% N3 L; h四、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 o2 S% t' m1 d& Q8 S# ^! D
2 _$ F- o, _+ |) O% S8 f- o/ M  i
五、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0 Y1 K8 A% ?; }8 \( J0 R' i6 E6 m  a* q2 B( P
六、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裡的義務。 1 F. S! _) n8 O$ }* f6 Z. D. M) g

2 u! ^% d6 j4 _6 z" b七、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9 y- m5 o$ g; s  y" B1 x/ S
第三章 裁判法2 U0 z2 O+ L+ i+ z, A- a
第十七條 行棋 ( T/ {' S: Q, e: f. V2 V
7 p2 K: ?/ a6 G) y/ w7 p1 w
一、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為負。 % L0 H+ _+ {/ ]: Q8 O$ ^

: y% _5 V) U6 M$ u% R! o$ \4 ^二、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繫掉落,允許其揀起後任選著點。
% o' M/ d: C# O& y! Q; ~  J$ R9 |2 u% K$ A6 p2 K2 C' Q
三、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1.移動之子挪回原處;2.移動之子有效;3.和棋4.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為負。 6 N/ Y' N) m( g7 k% W1 v

, X6 b& Q! c/ K9 H! S# |4 c四、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復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復盤,則判和或重下。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復盤續賽。不能復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為負。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5 g' \$ D9 [8 B' [
/ l8 n6 O  B' }- S第十八條 提子
" @: b+ Y/ |% H, I7 ]+ q( N% k7 g7 g8 ?# e7 e0 B: `
下子後,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 n# j  L* I  W1 n& A: ]5 r' X3 J0 E$ i1 M6 b
第十九條 禁著點棋子下子在禁著點上,判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9 [$ n0 _5 C) z) ^  i+ }$ T) ]7 H' V7 V) r7 ?. m
第二十條 全局同形再現   V. i4 Z/ Z& l3 n) b! Z2 l' g
  ]8 s+ `& r" |$ B% d! q7 L" A
一、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著手無效,棄權一次。
2 X' R6 l( U' N5 ^7 x$ w
; J; a8 B- @$ w7 E" M, e2 q二、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如圖3所示的「假生」作為活棋。
4 o" h- b5 `* E7 y3 q  J/ ~  w8 b. M0 ?' S" |0 O
三、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 i8 v% X5 A7 w; m, Y5 R) E' W

- \9 r5 @  y+ [7 _; i: Z四、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把如圖8或類似的情況作為不能終局的理由。
& h( N% e$ M; K0 j
! X. o: s  `# F第二十一條 終局 & ~( w' _  c6 o! c4 v! R3 U
# V2 g( t2 r% M# t
一、輪走方確認終局,著手隨之棄權,如對方不同意終局,可再下子。此時棄權方恢復著手權利,對局繼續進行,直至雙方確認終局。
; d9 i* e" F1 L8 S8 a% R
7 i1 A' t; F: N. G2 z4 u二、雙方都表示終局後,如棋盤上尚留有雙方可爭之點,按雙活處理。
. p4 m8 C  K- V/ h+ l0 C+ J0 A; d; [4 b" u5 f- F, ]$ x% A  M# H
三、對死棋和活棋的確認,必須對局者雙方意見一致。如有爭議,以實戰解決。 ! a# ^' x& X8 y9 h& H0 S) @
' |+ v; h% s- ]2 R) _2 M$ B
第二十二條 封棋 ! M2 t5 J6 F, e( t
: p' l  B/ f( D! u1 T/ {3 d. f
續弈時,封局方必須按封棋的點下子。如封棋之點已有棋子時,判棄權一次,輪對方下子。 " q! ?. t9 E1 Y

% [: `: N! a/ l9 v/ [1 S5 `第二十三條 計時 " t$ T: U, ^* u; T* P6 j, M
, _5 D/ Y$ r+ B# K" ?" S
在有計時制的比賽中: " e& E7 b1 o/ S) B
! f9 N$ l5 @+ P
一、一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判其棄權作負。
. X: d. r' w" I1 |8 D( J# |9 P! J3 B! c7 D4 }1 c* H
二、雙方遲到超過賽場規定時間,則判雙方棄權作負。
9 C4 B5 }1 _" f8 l$ S; `7 B$ ~- [2 A1 D" j5 I$ O
三、一方或雙方遲到均未超過規定時間,則在一方或雙方時限內分別扣除各自的遲到時間。 ) O- H& A* I1 B+ X
- a4 \/ f2 N# K1 R" X
四、提子時,必須把棋子提清後方可按鐘,違者勸告或警告一次。但在讀秒時,提子不計時間。
+ \  {' Q0 M) k6 F
% A! L4 e7 M& g: s" ~五、對局者用時(包括讀秒)超過時限,一律判負。
, u6 N+ \6 K" a( _' S; T5 Z# c# v; P- _6 B- H; l+ O- f7 O
六、讀秒時間棋手離席,裁判員應按規定繼續讀秒計時,超時判負。棋手如急需離席,須在對方思考時提出,並徵得裁判員同意,但每局隻限一次。
) p% k& [$ r" L1 t: v7 B3 B6 k0 N+ _! h
第二十四條 賽場紀律 + K2 T5 i& |3 G6 m
6 Y7 L7 c: }% T
一、對局者在比賽中,無故中途退場,警告一次並申報大會組委會。 5 T# w1 n0 T4 \; `8 d7 S2 w

( K# H) x* l- _' [; ^2 k二、對局者如有妨礙他人思考的行為,給予勸告或警告一次。
7 B) B3 c" r4 g& T! h
0 C/ {! `$ K- N8 ~) q& v* k8 f三、對局者在比賽未終局時,查閱資料或與他人交談棋勢者,根據情節判警告一次或判負。
* |9 m+ j1 |' l  J2 T# {; P7 ?( Y. U( {- H$ J) H
第二十五條 其他 % O* e1 a) ~" \# E. N6 I

$ W: `4 b% _6 N* I' b0 r一、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像,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
# G- D: ]: O4 _8 k
  ~! L  ?: ]3 i二、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裡滿二次者,判該局為負。 ; u# X* }2 ~0 j% q$ n2 z8 B
第四章 比賽辦法
5 g9 r. D; l( t% T) R第二十六條 比賽種類
# c" ^+ U  H% E9 A2 o& N) F4 \3 j, C9 a+ ?( D! [' c
一、個人比賽
0 ~# b& S# O7 M3 p: r1 {
6 w* E- N! x4 B, W二、團體比賽有兩隊以上參加,每隊人數相同,通過事先規定的比賽方法決出名次或分出勝負。團體賽有:分臺定人制、分臺換人制、臨時定臺制、全隊輪賽制、隊員總分制等。全國團體比賽一般採用分臺定人制。各隊按棋手的段位高低或棋藝水平排定臺次,臺次排定後不得更動。在有替補隊員的團體賽中,替補細則由比賽大會另訂。
) b  m3 @/ L3 {7 Q; V. e8 y
: c/ W1 o  v0 O7 O2 M三、段、級位比賽段、級位賽是考核棋手棋藝水平的比賽。根據比賽的局數和勝率,可以評定段、級位或升段、升級。我國的段位制分國家段位和地方段位兩種。國家段位從初段至九段,九段最高;地方段位從初段至六段,六段最高。段位以下是級位,從9級至1級,1級最高。
; R/ J0 E, ^# X
  s% `. {/ x8 M' Y第二十七條 比賽辦法 : A! Q% u. w& O" d% U2 _7 v. C
/ Q" h& I( r4 z0 H. n5 {
根據參加人數的多少,賽程的長短。可採用不同的比賽辦法。 0 ]9 H' r& D( x* c6 ~) m

' C$ T9 S( h: f+ T/ q$ a一、淘汰制。分單敗淘汰、雙敗淘汰和多敗淘汰三種,凡被淘汰者,即失去續賽資格。淘汰制比賽適用於人數多,賽程短的情況。 ; M& s  G& x# Z; `$ e

* b; a! O7 \9 t4 m2 a二、循環制。由一個棋手(隊)與參賽的其他棋手(隊)逐個輪流進行比賽。循環制適用於參加人(隊)數不多,賽程又允許的情況。循環制通常採用一局制,也可採用每個對手下二局的雙循環制。 4 C* D4 B# f! ^# y% q

0 L: l9 I* P+ O. c  n$ m% S  K+ K. B三、積分編排制。以積分的相同或相近為主要原則而進行編排的比賽,為積分編排比賽。由於它的輪次可根據情況適當增減,賽程介於淘汰制和循環制之間。
2 i1 h1 L6 s: h) I6 s6 R
/ P7 {* k/ D$ ^& k1 k四、多局決勝制。適用於兩個人的比賽,一般是三局兩勝制、五局三勝制、七局四勝制、或十局制。
7 m! s5 r5 z9 ?9 O
" b# i2 U2 c2 U) w五、全隊循環制。適用於兩個隊的對抗賽,即一方隊員逐一和另一方所有隊員輪流對弈。 9 T& ]! ~! |- k0 l$ i9 J
) w7 b0 K9 z/ ]- \; C7 ~. X) D# c$ {
六、擂臺賽。用打擂臺的方式進行團體對抗。參加擂臺賽的雙方人員,必須依次排好順序。打擂臺的方式為每次隻賽一局,負者淘汰,勝者接著和對方另一人比賽,凡一方最後一位棋手敗北,擂臺賽即結束。 6 b% u$ w' E9 Z5 a1 U; ~* o# w

( B$ A, O2 U$ S$ R第二十八條 成績計算 # P9 B; D; k% p

" h0 Q! D* F. t6 l% F3 ]/ y# Z一、個人賽記分辦法。每局棋的結果,在成績表上,勝者記2分,負者記0分,和者各記1分。名次確定:1、採用循環制的比賽,計算成績時根據個人積分排定名次,積分高者列前,如遇積分相同,則按下列原則依次比較,並區分名次。A、累計個人所勝對手積分,加上所和對手積分的一半進行相互比較,分數高者列前。B、整個比賽,警告次數少者名次列前。C、名次並列。D、如名次不允許並列,應加賽或抽籤區分名次。 2、在積分編排制的比賽中,採用比較總得分的方法區分名次,總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總得分的計算公式為:總得分 = 個人積分 +(對手積分總和 / 1/2最高積分 - 輪次數)如總得分相等,則按上項B、C、D三條區分名次。 , L) x# `; n% p8 ~/ b

6 E* X' }7 R  C" b: p4 z二、團體賽記分辦法,團體賽每人局分的記法和個人賽相同。每場比賽根據兩隊間局分的多少記場分。局分多者為勝,場分記2分;局分少者為負,場分記0分;局分相等者為平,場分各記1分。名次確定:1、在循環制的團體賽中,各隊所得場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場分相等,局分高者名次列前;如局分相同,比第一臺棋手的局分,高者列前;以下依臺次相比,如全部一樣,允許並列。2、在積分編排制的團體賽中,團體成績根據總得分的高低區分名次,總得分為:總得分 = 場分 +(對手場分總和 / 1/2最高場分 - 輪次數)。如相同則依循環賽順序區分名次。
1 w. r3 e: D; ]0 _5 @: q$ I; m4 ]5 B$ ]$ _( b# j5 R
三、區分名次的加賽如比賽不允許名次並列,可安排加賽。加賽的細則,包括局數、時限、團體人數等。由競賽組織機構事先規定。 - O) h/ ]5 x* j# m* r4 B3 M

. o$ b' o5 w. U, z第二十九條 棋手退出比賽
! @& M; Q  Q3 r. Z8 f' x0 [
5 T2 g' o. b5 U: D8 Q+ N9 J棋手退出比賽,按下列辦法處理:
: x8 m; r* L8 K8 O0 G- ?9 d. u9 h+ o1 Z: x2 i8 I
一、比賽尚未開始,有棋手退出比賽。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應重新抽籤。 ! Z9 `, b) E4 E( C& M8 O7 @
( h7 x: J9 f: L1 ]' g9 P. M* o; `
二、在循環制比賽中,如果棋手退出比賽,其已賽局數不足總輪次的一半,則其已賽成績全部無效。如果已賽局數達到輪次的一半,則以下棄權的各局,都作對手勝。
. n% t, ]: a2 |+ Y% w
1 X1 z4 U' J1 P% r  l+ J6 \+ B三、在積分循環制的比賽中,棋手退出比賽,其已賽成績有效,以後各輪比賽,不再編排。計算與該棋手已賽過的對手的辦法:已賽部分積分有效。未賽部分應為A(即:積分/已賽局數)*未賽局數。A如大於1,則按1計算。 5 k& ~3 k  b8 I3 Q
$ @# D- {# \8 W3 Q5 I& o  Q6 Y
四、在對抗賽或團體賽中,棋手中途退出比賽,已賽成績均有效,未賽部分均作對方勝。 ( x; ]* E4 N$ C- W& Y, M* B
第五章 競賽組織及其他7 I2 L# _2 a( T4 o  h4 z& p
第三十條 競賽組織 , a0 \: n/ o, s

, E3 j* ?& W. W( w- l6 ~根據各種比賽的需要,建立相應的競賽組織機構,負責比賽的籌備工作,處理競賽中的問題,做好比賽善後工作。比賽的籌備工作主要是: ; e) D0 s, }, |5 d3 c
6 r0 W4 J& I2 a' t7 L- r& r: v
一、根據比賽的規模和條件,聘請相應數量的裁判員,並指定裁判長。如裁判員人數較多,也可增設副裁判長。
  z' a$ c+ V1 q6 O! G+ |" I0 u2 L0 g* l& g/ n3 q
二、根據報名人數,確定比賽的方法和賽程。
5 [' l1 P6 [& e! q$ k% U$ y7 Z
5 _: h  e* n* a1 U, D三、準備比賽的場地和器材。 : `+ _$ I: ]# ^7 v

* s' T- M4 u# D$ s  X第三十一條 裁判長的職責
- ^& M8 m+ u( _8 ~0 ]
) M' d& L+ A% l, B, p3 _一、草擬本次比賽的補充規定,提供組委會討論通過執行。 1 C+ R! [$ {* ?  S* L1 X- w
' B# i* S, l; ^$ j8 m- x" c4 s+ I# a: W, r
二、組織裁判員學習規則和規程。
, {, U, j" r# w* Y1 E3 N% ^% D
& R% M; |  u* V, }& m三、對裁判員明確分工,對嚴重矢職的裁判員有撤消裁判資格的權利。 % I) T2 E& b1 {

0 a( w. d' v5 O. n+ j6 @四、主持比賽的首輪抽籤,監督比賽的編排及成績公佈。 + A0 T3 k% G( Q- G+ T3 {
% }9 j  T0 w& a% E6 ~
五、檢查比賽場地、設備及用具。
0 V. ]1 |+ [! B
5 s: |' f; y% u% l. F六、及時處理裁判員上報的各種問題,處理競賽工作特殊事例。 ; Z- ]% r- z: m2 J1 G7 {
$ V( P1 e" I) y* Q% a! U8 A
七、比賽結束後,向大會宣佈比賽優勝名次。
, T$ H( k1 ?) e, v& d% d" j  @0 e& M4 h0 e* v0 ~
八、做好賽後總結,對裁判員寫出評語。
2 G% ^6 h2 s5 E* S/ D# w. \5 \/ O
九、維護賽場紀律,倡導優良賽風,做精神文明的帶頭人。 & Y* H* K2 w! o7 D: y) \

6 V; q/ r' I' G0 [8 X/ P第三十二條 裁判員職責 9 G  r2 L* U6 ~$ M

0 C" o$ _+ D: p0 T. ~一、裁判員應熟悉規則,嚴肅認真,公正準確地執行任務。
+ \9 N6 w6 p) ^) [
; j' F, l2 w2 b. E% s" Z  x8 m二、執行競賽規程,圍棋規則和賽場紀律。對犯規或違紀的棋手及時做出公正的判決。
2 o4 l4 ]# m9 `1 E
% Y; r8 f! q: \# W三、負責比賽的監局、記錄、計時和計算勝負等工作。
8 O0 t) w8 y7 ]9 D0 _8 w# I8 s& e9 w( S
3 ^9 }2 l& k3 M4 @& }四、及時公佈比賽成績,正確做好編排工作。 9 }$ t9 y6 N4 S5 A. w" B
) I) G- @# R) q" [) X% @+ o3 T
五、對難以處理的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裁判長。
6 v7 F. H8 l6 n5 w8 m2 k( c2 m6 }, |% S9 `8 v
六、不做任何妨礙棋手比賽的動作,不對未完的棋局進行議論探討。七、裁判員有及時較對比賽鐘準確的義務。 ; k7 L3 z* Z; M3 |! b  K

; @0 d" X+ i9 ^; x5 Z第三十三條 比賽器材 6 g+ D1 N2 F" v2 ^4 \) _
, s- K5 D6 s" _& o* D3 j7 K9 ^- t+ X0 R
一、棋盤標準的圍棋盤略呈長方形。橫線的等距離為2.25--2.35釐米,縱線的等距離2.4--2.5釐米,盤面外側留有2釐米。 ; {! T3 \3 R) X* {; b2 P+ j  k& q
$ @% a: i5 k9 P- }$ C" a
二、棋子標準圍棋子的直徑2.2--2.3釐米,厚度不超過1釐米。
" p; h# `; }# k
) @, b' V, n$ m2 L9 p9 Y三、計時鐘圍棋比賽計時鐘由兩個鐘面、兩個按鈕組成,能夠一停一走或同時停止的專用棋類比賽鐘。
2 d( D$ I, b3 @. g5 l; Q# }8 i1 m4 H, X+ Z: z* O
四、秒錶讀秒使用一般的秒錶。基層比賽也可用手錶代替。 4 S/ x+ }: T7 i. a) Y

- o, G7 |; {4 i; F& S第三十四條 本規則的解釋權屬國家體委。
6 p% d, _5 H0 M- B2 \0 e. j. P. _% S% M" O
[發帖際遇]: 小雪小雪被外星人綁假贖金遊戲幣361265.' X& w( X" ?# M# i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