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日本圍棋規則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雪小雪    時間: 2009-6-5 09:44     標題: 日本圍棋規則

第一條(對局)" p- Y$ i( V4 B5 \+ ?5 w3 j, k2 o; D
圍棋的目的是爭奪地的多少,從競技開始至第九條「對局停止」時止。雙方在棋盤上較量技藝,至」終盤「為止的整個過程稱為「對局」。
+ K4 k& a$ A. B: Y$ k" [$ N4 ~  A5 E
+ H/ F. h$ ]! G8 I9 x( M7 ^/ i解說:對局的範圍是指在不重開對局的情況下,對弈雙方從初手到接連放棄著手(俗稱通過)時的「對局停止」時為止。(詳細參照第2、9、10條) 8 G) s. [$ F3 h, @! W
4 G' i9 t" M, {$ W, W
第二條(行棋)
/ T1 z! F4 K0 d7 `) R對局雙方,一方執黑另一方執白,輪流下子行棋。 % Y% s  S* ?& s; B+ `7 J* W- T

8 r: a# O, o- f/ }) w/ K( F1、輪流下子行棋是權利; 8 I" j9 [) X4 p: W
5 g2 n1 i, _7 k: N9 K  E
2、行棋權利的放棄(通過)是放棄者的對局停止宣言,接著對方也通過時,對局即停止,這時不能再往下行棋。
7 R0 J$ s# a5 w7 L, I/ q# x
* z3 g3 _) U0 O& t% T第三條(著點)
2 E# J. @( k, y( Y, ^6 m% s. X9 }棋盤縱橫十九路,共有361個交叉點,棋子隻要符合第4條的規定在棋盤上存在,就能在棋盤上交叉點中空著的(以下稱為「空點」)任何一點行棋。已經行棋落子的點稱為「著點」。
, ]2 H8 P5 }; R8 D1 I) w  z) U; O. [3 O
解說: 2 j) ^( I& O% I1 S* a

/ c+ g# D9 y. f, e1、使用縱橫十九路棋盤,是專業棋手的規則。除了初學者使用的九路棋盤外,只要在對局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將來使用二十一路棋盤也是可以的; " S. P3 \5 }" [+ v

$ T; y. {  H8 @  h8 l7 j2、交點、空點、著點:參考圖1的黑1的點稱為「交點」,共計361個;尚未落子的點稱為「空點」,黑1那樣已經下子的點稱為「著點」; " a; j& N) L# d/ q. H

3 y  z# m1 N5 ]. \: F3 d2 U3、不符合第4條規定,不能下子的空點:由於下子行棋,結果產生了緊鄰處沒有空點存在的棋形,因而不能在棋盤上著手。
& X( p' [7 H* N) ~* {! T/ b; G% a) W% E
第四條(棋子的存在)4 C4 z7 }! p! ?& S
下子後,一方的棋子在其鄰接點上隻要有空點,就可以在棋盤上存在;如沒有空點,則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 V  b( _$ i. k. o. h  D5 W' W" r2 a* G: T
解說:不能在棋盤上存在的棋子:參考圖3的白子,由於鄰接處沒有空點,則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 `, j5 V1 ^, o8 u. D1 s

3 z2 L6 \8 P/ d) i2 \- G1 O# z第五條(提子)
0 O4 j! H! N: n% D" }; k4 Q( t由於某一方下子,使對方的棋子不能基於前條規定在棋盤上繼續存在時,則應該把對方的這部分棋子全部提取,被提取的棋子稱為「提子」。這時,把棋子提取完畢,這步棋纔算結束。
7 ]. [' t* P" r# }
6 Q2 q9 g! O, [) p8 T  m9 H5 ]  B8 h解說:被提取的棋子參考圖4的1-5,由於黑1,白子在其鄰處沒有了空點,故不能繼續在棋盤上存在,黑方必須把這部分白子全部提取。提完後,這步棋纔算走完。註:6-8黑1把白△子提取後,這步棋結束。此時產生了空點,故根據第4條規定,黑1可以走。 9 h$ l( L  `2 \+ E

7 i1 |1 _4 G4 N. n1 |/ C: s7 Q第六條(劫)
: ^/ m+ [! y9 J* B! @- T# I3 H雙方均可以輪流把對方的一個棋子提取的棋形稱為「劫」。被提劫的一方,不能下一步馬上把劫提回來。 5 ?8 F/ u) V. c# ^$ M) V6 M
8 X. r  v# z& R2 W6 `# W* @; |
解說: 8 @; N5 c( X; H$ [- B
2 r4 M2 p+ K, C/ Z* L, F
1、可輪流把對方的一個棋子提取的棋形:參考圖5的黑1可以提掉白△子。白棋也可以反提掉黑1之子的棋形; 4 q, I4 E3 H7 Y! m1 `
! P& h+ G! S6 _! k
2、不能在下一步馬上把劫提回來:參考圖5的黑1後,白棋如果不在別的地方走一步以上,就不能在白△子處下子把黑棋提回來。由於這個目的,在別的地方下子稱為「尋劫材」;
7 M" j8 C( q* E/ \5 d
& F; ]6 p9 v9 a3、不「尋劫材」便在下一步反提回劫,這時根據第14條規定,形成犯規。全局即告負。
) e; x" l  k8 b3 X* T" Y: V7 o4 s2 G. K3 j
第七條之一(死活)
6 i" J/ P2 @8 v0 ]3 _5 \# F2 U對方行棋著手後,不被喫掉的棋子,或者即使被提掉又能重新產生出不會被喫掉的棋子,則稱為「活棋」。活棋以外的棋子稱為「死棋」。
' j7 }, O, E! ~- r0 O) p) r3 A
- M* q$ F; @# S8 q8 g解說:
% b1 }4 F0 {% ^( W1 k# k0 ^1 [* H" J3 S" F: s4 B3 m. \6 x+ d* @! K
1、對方著手行棋後不被喫掉的「活棋」參考圖6的1-4的所有黑棋均是「活棋」。
: r" W0 Z3 ?9 T. T  q
, v" H( P: E; V) ]. a: _2、即使被提取又能重新產生出不會被喫掉的棋子的活棋:參考圖7的1-3的黑△一子、黑△二子和黑△一子,如白方著手均會被提掉,但黑方下一步棋又可把白棋子提取,從而產生出不會被喫掉的棋子。這是「倒撲」棋例。 ! L" w  _1 M4 P9 u. ?# F

1 }9 [+ z( n% i3、死棋:參考圖7的1-3的白△二子、白△一子和白△四子全部都是「死棋」。參考圖8的1-3的黑子都是「死棋」。 $ O: s6 C  ?0 b+ L* g

5 I" S$ [$ V4 V) l- R第七條之二! u  q( W- A1 v
在第九條的「對局停止」後,在確認棋子的死活時,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不過,被提劫的一方一旦放棄著手權利後,可以重新反提回那一劫爭。 # E: S: K) z. R8 [

& _4 s- w1 \( ^" m7 r解說:這是有關帶劫棋子死活的規定。
; S- Y0 y/ I. p( X; y3 u+ k3 I/ L) e2 z
1、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隨著對局的停止,劫的反提也隨之停止,即便盤上存在「搖櫓劫雙活」,而有無限多的劫材,也不能利用它來把劫反提過來。參考圖9-1緊氣劫的補棋 ( Z, N) [  v  W! O* O2 g- \/ @0 \
(1)黑方因為劫材多而不在A位補棋,就此主張終局全產生什麼問題呢?(這一點是日本規則與中國規則的相異之處。由於日本規則規定,在終局後計算勝負是以各自所實際佔得的「地」的多少來決定的,所以黑不在A位補棋即可多得一目棋,在半目勝負的情況下勝負逆轉。而中國規則是以實際生存棋盤上的棋子的總數來決定勝敗,故即便黑在A位補一手棋,也不會影響全體總數。在後面的有關雙活時的計算上同樣相異,這都是勝負是以「地」還是以」活棋總子數「的多少來決定的差異所造成的-譯者注)
+ k2 [. p- f) b9 Z5 N, }9 s(2)結論是:如果這樣就此終局的話,黑白雙方都是「死棋」。
% {4 `6 N" U8 N/ U(3)參考圖9-2的白△一子,如被黑下在A位即被喫掉,故顯然是「死棋」;而黑七子是「死棋」的理由如2-3白1-3所示。(根據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的規定,故黑2隻能棄權通過)
! e( E& S) }* W: i& H: {) [: D$ z# H6 e+ z
2、一旦放棄著手權利後,又可重新把劫反提回來:劫被提後,放棄下一步棋的著手權利後,如同重開對局可以重新提劫。參考圖10-1 緩一氣劫 % ~" L( C0 F" p5 s0 s" Q
(1)黑方能否不在A位補棋而終局?
8 \  r7 Y# P3 e- h+ c! A(2)結論是:隻要是白方不在實戰中通過劫爭來加以解決,而就此終局的話,圖中的白一子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從而不必在A位補棋。 4 _% Y' q" O. w, e/ K- A
(3)黑八子是「活棋」的理由如參考圖10的2-4的白1至黑6所示。黑2放棄著手權利一次,故可於黑4提回劫爭。
8 L( w) c( O! P3 J! C
* C  d4 K; {8 L' d2 O8 t3、反提回同一劫必須滿足放棄著手的條件:同時出現兩個互提的劫時,必須指定在哪一個劫放棄著手權利。參考圖11-1「緩一氣劫」與「連環劫雙活」並存。
0 T9 ?( _( V, l/ \. j6 {- P(1)右角和左角的棋形同時在棋盤上出現時,對於右角的「緩一氣劫」,黑方能否不在A位補棋而終局呢?
0 T$ H+ ^/ O1 k+ D6 m/ E. B+ Q- D  e: S$ @(2)結論是:如果這樣終局的話,即使左角存在「連環劫雙活」,右角的白△一子也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左角的「連環劫雙活」不變,黑方不必在A位補棋。6 \# e; `  K8 J
7 G( `$ L/ F0 r0 J! {' ~1 ~
(3)其理由如2-4圖白1至黑12所示。黑4反提回劫,是因為黑2已經滿足在同一劫爭中放棄著手的條件。 5 ?+ g; K% c4 D; |$ R7 I) B
# c! R1 x  F7 p; Q2 z) p
第八條(地)
5 u" r( k2 J4 o1 V) @某一方的活棋所圍住的空點稱為「目」,目以外的空點稱為「單官」。有單官存在的活棋稱為「雙活棋」,雙活棋以外的活棋的目稱為「地」,地的一點即為「一目棋」。
3 Q" Z1 S) k- ?& q6 q+ [$ ^
4 W3 Y9 S& ^6 b/ K. @1 x5 ~解說:「地」的基本概念是:「完全的並且獨立生存的活棋的目稱為地,而共有單官纔得以生存的雙活棋,因其本身不是獨立的活棋,所以其圍住的目不是地」。(這是終局後計算勝負時涉及的概念。日本規則規定,勝負是以「地」的多少來決定的。中國規則則是以生存於棋盤的總子數。其中包括「雙活棋」的子數的多少來定。因此,計算同一盤棋的勝負,用不同的規則就可能產生相反的結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局面相當細微並且隻存有一個「單片劫」時,日本規則是隻要打贏該劫便可多得一目「地」,單官與最後計算「地」的多少無直接關繫。中國規則由於是以總的活棋子數來定勝負(包括單官)。故在劫材有利的情況下,可以強行「打劫收後」,以此多佔得一個甚至數個單官-譯者注)
5 u7 u$ P9 c% T. a! i, o" ]9 Z  p
. D8 x4 X' ]8 i2 i5 D, J2 y1、目與地參考圖12的a-d是黑棋獨立生存的活棋的目,所以是地。
1 C% ^4 f0 \$ R8 X: y* c4 ?- R, e; u" k& _5 f
2、雙活棋與單官參考圖13的a位是單官。黑十二子與白五子是共有單官而生存的活棋,所以是「雙活棋」,A位是雙活棋中的目而不是地。連環劫雙活參考圖14的a,b位,不是某一方的活棋所圍住的空點,故為單官。黑六子與白十二子是共有單官的雙活棋。
* e# g& L8 M" `% `
1 M& _5 q$ q9 P, W) I. g3、為確定「地」收單官參考圖15的狀態,因黑白都是共有a位單官的活棋,故為雙活棋。圍住的目不成其為地。黑白雙方為了使目變成地,必須在a位下子。   y( G' C0 o* E1 |+ i7 P

% a2 N+ d  K$ n. m第九條之一(終局)
* p; L. l" j% M" |( V一方放棄著手權利,接著另一方也放棄時,「對局停止」成立。
" @# w8 k3 n; v7 Y% h5 L$ ?( z; R- o) C7 h+ X) I: u$ h
解說:放棄著手是對局停止的宣言。接著對方也同樣放棄時,對局即停止。雙方表明放棄著手的意思時,也就是對局停止之時。 9 A7 ?( O9 Q! E

2 `( |+ W* N) M% E) s% h第九條之二$ n2 v% f& A* _4 P
對局停止後,雙方確認棋子的死活以及地,並且達成議對局結束,稱之為「終局」。 $ Q. x: R/ y: h: _0 W

) q" m' |# P; z6 C3 b6 |8 [解說: # }  R# w( A1 F5 h; L, S$ B$ J$ q; w
$ T7 f# j8 |5 ^) h9 S& M& I
1、「收單官」、「補棋」是必要著手為了確認棋子的死活和地,根據第8條規定規定,終局前必須「收單官」及「補棋」。
$ _) C6 ~3 J3 h, J0 p: d2 c( s8 X. q: U0 i2 X
2、對局停止後的「收單官」、「補棋」規定的例外根據對局者的協議,對局停止後所進行的適宜的「收單官」、及「補棋」。不屬於規定內的著手。
7 g  |" w6 P. G8 w( z! A# C) R! V
第九條之三8 b5 G4 T+ k* r
對局停止後,一方要求重新開始對局時,必須服從對方有先行下子的權利。 - [! r( U- B" Z5 b# ?  A- I: S6 L

/ L# T  ]: H  C! y3 j; G6 O解說:
$ O2 P8 B8 `  O7 Z2 O0 j' ?/ J, P$ k3 Y# Q0 ]- K. Z
1、重開對局的要求即解除對局的停止狀態。再次開始競技。
4 a$ p4 X5 n3 h" y  N, E
1 f  S6 K. R$ @6 h9 ~2、對方有先行著手的權利 " K# @! `0 E5 _
(1)對局再開之前,在停止期間如果有規定外的著手,可視其為無效,重新開始對局; & T5 N: N8 M$ B" s
(2)從要求重開對局的對方開始行棋。
$ A, `0 x3 R1 ~) X2 ~# R1 |  Z! H- W+ K4 _& _) S
3、必須服從本項規定被要求重開對局的一方,如果認為無繼續著手的必要性,可以放棄著手權利。
" o; B4 c# p$ e. E7 I8 x6 R- s' F. @2 w; c  N) I5 u
第十條之一(決定勝負)5 B: P* W) ^, _& ?' ~' J. B
雙方達成終局協議後,相互把自己地中的對方死棋子取出,加算到提子中。
: a+ n" t3 g! u/ c0 I, F$ Y9 W% j  o) O$ Z
解說:地中的對方的死棋子,沒有必要根據第五條的方法將其全部圍住之後再提取,可以不著手而直接就此提去。   @! k5 d- q* w" U$ a9 q
( u5 s' m+ ]2 g
1、終局後可以就此提去的棋子參考圖16的白△一子是黑地中的死棋子,終局後黑方可以就此將其提去;
4 D9 l+ i1 k/ b% m! l! A% j3 J9 i# _7 q2 K' @
2、終局後不能就此提取的棋子參考圖17的黑△二子雖是死棋,但由於白棋是雙活棋,其中的目不是地。因而終局後白方不能就此提去黑二子。註:白棋可在終局前,在a位提掉黑△二子,黑補,白再提去該黑一子。 - g' s8 \# m" ^
, |5 E# T5 W2 O/ V
第十條之二
/ D2 d4 u+ ~+ K( e+ f# a用提子互填對方的地,比較雙方地的目數,多的一方為勝。相同時稱之為「和棋」。
8 M! j' B+ D! K
( j: g& ]/ |. P: z% I解說:提子數多於對方的地的目數時,以剩下的提子數加算到自己的地的目數中。 9 c; K2 y/ U) ?4 a
2 g3 H: I3 o1 f; v. P2 p
第十條之三
0 {3 L+ Z: [3 r: p6 D一方對勝負有異議時,必須通過復盤再現等辦法,再次確認勝負。
2 `$ C, d  K8 E3 m% b4 o/ H
& R) g5 N4 p( b解說:從第一著起復盤再現,再次確認勝負是義務,不得加以拒絕。
4 c4 F& M" L! @) ~* Z4 X: d* ^) V9 j) ?1 I( r4 L5 R2 M  \
第十條之四, N* b+ ?! H% a6 B
雙方確認勝負後,不能以任何理由來加以改變。
  {3 E1 K6 w4 w" D% J2 V2 \6 u/ X8 s4 @
2 s0 C4 l) T, s1 N& E解說:例如,發現了「提子」的一部分,或在棋譜中發現對方有連續下子、未尋劫就提回劫等犯規事實(如在勝負確認之前,犯規一方在犯規時即時告負第十四條)。但在確認了勝負之後,不能以上述事實為由來改變勝負。 * Y" Z8 b# L5 o7 T8 b& T7 c

, G  T$ `8 L' O" J9 ?, y4 N! a& ~第十一條(認輸)8 E' Y! O* u* R. B. y8 L; X; A
在對局途中,可以提出自己失敗來結束對局,稱之為「認輸」,對方獲「中盤勝」。
6 I, O( Z* P8 z0 V1 Y: J3 x+ X3 h9 M  Q0 K
第十二條(無勝負)- B* s/ j  ^, o. w2 \- `* K- T/ @
對局中出現同一局面反覆的情形時,經雙方同意,為「無勝負」。
. }+ ]( g# a% N5 s( {+ n0 Q- W* q1 Z
; A; Z1 k) a* `& |解說:
0 m- f- f, o6 }0 f: q5 L. t5 c! o$ w, T, K" i
1、同一局面反覆的例子即參考圖18的三劫、循環劫、長生劫等出現時;
6 L9 D+ M$ D6 q3 _0 V+ A% d1 i: d% h, y0 n% j- n* f8 a4 A; _
2、雙方同意時作為無勝負考慮到確認反覆次數有困難,經雙方同意時為無勝負。
( b* n' C7 p( C# H
0 T# g. X; ?9 G5 }第十三條之一(雙方負)
  B8 h- ?& l; t2 Z/ y第九條的有關對局停止後,對局者發現了有效手段,因此而關繫到勝負,以至於不能達成終局協議時,雙方都為負。 8 x' t6 s; `* D: C) e& Z- x
$ z, s9 X& @  E
解說:雙方在放棄著手權利後都發現了有效手段,如果讓對方先下手則自己必敗時,就都不要求重開對局,而不能就終局達成協議時,雙方都為負。參考圖19的1-2圖的狀態下「對局停止」之後,雙方都發現a位是有效手段,如讓對方先著則敗局定,並就終局又達不成協議時,雙方為負。
$ o  `( s8 d% ~  s1 D
. `: p6 J* h& Q' {第十三條之二
7 Z2 f9 Q& A8 k( L8 u對局中棋子移動了位置,並又繼續了對弈,把移動的棋子復歸原位後繼續進行對局。這時,如果對局者對此不能達成協議,雙方告負。 & D9 K  F! u/ b  |" U
5 A4 J5 Z, w$ W( ]. G, A
解說:對局者就移動的棋子復原不能協調時,或者在原來的位置上已有別的棋子存在,或成為不能在棋盤上存在的棋子等到情況。在規則上不可能復歸原位時,雙方對此都有責任,故均為負。 6 o9 T3 h: d/ f$ P4 d3 w! E
6 F4 g2 Z& N8 y# w+ _
第十四條(犯規負)' @9 ~- F/ [  j: F* A5 J" q: Z8 P
如果在雙方確認勝負之前,一方違反了以上規則時,在犯規時即告負。 # b4 L; P; n& X/ Z9 B

. A0 w- b% |; k, B0 `; j解說:在確認勝負前,無論任何情形,當犯規著手出現時即時告負。註:勝負確認之後發現時,根據第十條之四的規定,勝負不變。# z, n8 f6 ?/ w7 v  C6 k
; ?3 w+ {5 _" ]) j8 a6 z* f
[發帖際遇]: 小雪小雪在路邊藍u子,本日賺到遊戲幣7787.
# b1 l- h! k  _, i( Q; ^0 E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