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有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又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殺身。」又云:「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又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6 r! [! e7 g* t! l- K0 o6 q1 X/ ?; s' a0 h( B3 n
可知:行善的人,其後必然昌盛。古人恭謹地告訴修身的人:要實實在在地行善。何況善惡報應的道理,是顯明而毫無差錯的;是千年不變的真理。 & ?. }- b# C# t/ a; B: {( t, N( j# N# l/ l. @3 E
有些假藉神明以教化世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全是虛誕之言;我認為是一些讀書人,心存排斥佛教之偏心,乃藉著公正的神明,以圓通地教化世人之故,同時又可保護他的清名。 * _- M; l+ r9 g: r, C5 G# r) D8 [7 h2 X: Y2 Y' A. g. U8 m
其實,因果報應的事,十分明確,且可查證。自古的聖賢,都是以不欺為主要的德行。因此,因果之事儒家有經書、注疏可供查考;在佛家來說,更是禁戒妄言。所以佛家重因果報應,自是不移之論;道家講至誠感應亦不外因果。凡此,全都有典籍為證。 0 z6 {. L: s9 q, A; Z: v& x" N! F9 [ 3 K k+ [: Q& g) _4 D2 `聖賢仙佛萬萬不會以虛假誕妄的話來欺騙世人。教雖有儒、釋、道三種差別,卻同樣戒妄言。基於此理,那玉曆至寶鈔一書,豈會妄言欺世?" b$ n% i+ J# n; L, m$ T3 Z( z
, r: {3 m6 W# B' Z: ^ L' R
因此,古今報應的道理,全靠親自經驗;愈經驗愈知道有這樣的事;也就愈遵行。 ; y# j: W( [6 `: Y2 ^ ! H, Y @, C6 l" q) z) C9 n n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祇爭來早與來遲。」實在是萬萬不假之言。奉勸諸同胞,要遵信此言,努力做個行善之人。等到年歲一多,閱歷增長,必然體會善書中所說的報應,絲毫不差。 % X& [5 U' w% ?( y- F/ z0 m0 |! Z, y* B
我幼年時,父親即教導,要積德救貧。因此謹記在心,不敢懈怠。只是天資愚笨,詩書無緣,未能成就功名,只好棄而學商。) t0 [9 y. P' Q2 ?- N; u
3 J W2 @) f" R% m; W" U自愧忠君愛國,顯親揚名的志願,已不能達成;繼而想到救濟天下蒼生,利益萬民,又何能做到? ; S1 w# v4 O L$ \9 O( g7 m $ f. S8 f. N, t# G; D況且命運坎坷,時運不佳,徒然胸懷滿天的志願;奈何一籌未成。而且年齡老大,年年虛度歲月,來生難知,必然空手而回。4 d6 z5 d% A) w/ P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