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10-6 17:20     標題: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 U7 z% @6 B8 l
- Q* b5 Z! B" ?) Y3 A! N5 {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是因為脊椎硬膜產生裂孔(常見於頸椎胸椎交界或胸椎處),造成腦脊髓液流失,因而造成腦脊髓液減少、腦壓降低、後腦下垂而引發急性姿勢性頭痛,並非因腰椎穿刺、手術或外傷所引起,而是自然產生的。此病雖好發於三、四十歲的壯年人,但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發生。
/ h/ d, H# ?1 y; f8 O4 x' V) E3 G  ?: {1 p* a2 C" C
主要的症狀為「姿勢性頭痛」,患者平躺十五分鐘內頭痛緩解,坐或站起後十五分鐘內頭痛又發生。頭痛為雙側性,主要影響枕部後頸、前額或雙側顳部。約有五成病患合併後頸僵硬,或者是噁心嘔吐。其餘常見症狀包括聽力異常(像有回音,耳朵塞住,像游泳時進水),耳鳴,平衡感失調及畏光等等。有些病患因為症狀嚴重,只得終日臥床,無法工作或進行日常活動。約有五分之一的病患會併發腦血腫,另有少數病患會發生腦部靜脈栓塞,甚至昏迷等併發症。研究發現有些患者先天脊髓硬腦膜較脆弱,而約三分之一的病患發病前曾有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彎腰、提重物或是輕微外傷等。
5 _7 U& F4 i' {- G  E, {
2 {  b( W' H; p. a. I, g傳統定位脊椎之腦脊髓液滲漏處,需利用電腦斷層脊髓攝影或核醫腦池攝影,需注射顯影劑,並為一種侵入的檢查。由神經內科與放射線部共同研發「磁振脊髓攝影」的新技術,目前已完成26例,不需進行腰椎穿刺注射顯影劑,不需放射線曝露,可精確定位脊髓液滲漏處,再由麻醉部醫師直接於滲漏處實施「硬膜外血液貼片」,抽取患者自己的血液約二十C.C,打到脊髓滲漏處,直接將裂縫補好,多數患者可於治療一至二日內頭痛緩解,只需執行一次即可獲得明顯改善,是快速且最有效的治療,而主要副作用為短暫背痛。
- w( {, H+ w( o8 ~6 ]/ b5 N& D4 V, x6 a# w/ W; {: L& z
神經醫學中心從民國86年至今已診治75名「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患者,其中女性較多,男女比約為一比二。根據文獻記載,盛行率約為五萬分之一,換算台灣人口數,每年約有460人發生,但其中有許多病患未獲得正確診斷治療。
7 I' Z+ ^, w6 L* c3 z+ m
0 r9 j0 U7 [  |! A6 L5 r( t詳細的問診是診斷的第一步,尤其是急性不明頭痛,若與姿勢有關,尤須將此診斷列入考慮。腦部磁振造影可幫助確診,而「磁振脊髓攝影」可做為非侵入性的第一線定位檢查。其他有助於診斷的檢查包括了電腦斷層脊髓攝影、同位素腦池攝影等等。保守療法為臥床休息及補充水份,以及增加咖啡因的攝取。而本院研究發現,藉由「磁振脊髓攝影」精確定位後,再進行「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效果尤佳,雖然有些病患即使不治療,臥床一到數個月症狀也可緩解,但早期治療可以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G) U5 I* F! w. u1 l' n

, T7 j/ d7 _1 J" `3 G  {! n9 e& \病例介紹︰3 V. r  h7 d8 ~( C3 c4 K
一位三十六歲男性病患,某天午覺醒來後不久,突然發生嚴重頭痛,他同時也有頭暈、噁心及嘔吐等症狀。他躺下休息後便覺得舒服許多,但是一起身這些症狀馬上復發,屢試不爽,因此整日臥床,無法上班和正常作息。因此他到一家醫院求診,醫師開立了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給他,但症狀依然沒起色。於是他又到另一家醫院求診,該院醫師懷疑他是蜘蛛膜下腔出血,因此建議轉診醫學中心檢查與治療。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並未發現明顯異常,但腰椎穿刺時發現腦壓過低,診斷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低腦壓頭痛)。經點滴補充水份,咖啡因及類固醇治療,頭痛有部份改善。但是出院後不久,劇烈頭痛再度發生,所以他到本院門診求診。腦部磁振造影發現打顯影劑後有廣泛性腦膜顯影現象,符合顱內低壓頭痛的特徵。「磁振脊髓攝影」檢查發現他在頸椎與胸椎交接處有多處腦脊髓液滲漏。經「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很快回復正常生活。6 ]! X1 y2 F2 v3 q7 v) W. T+ d! ^' X+ X
: K; I2 L% Y6 U0 r# R

+ \, j" Y: |0 y5 u新聞資料來源: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x* W  j8 F& _& M. @* G
+ s5 ~) e( M* B
[發帖際遇]: 阿寶寶天使附身讓你意外獲得六位數的現金遊戲幣828967., [5 {: J3 K; ]2 h( s  u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