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10-6 17:20     標題: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腦脊髓液滲漏惹的禍 & m, k7 }/ z5 Z, l& X( s. P
* P$ I1 O8 T$ g  K* v! \; D. {. a. Z
「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是因為脊椎硬膜產生裂孔(常見於頸椎胸椎交界或胸椎處),造成腦脊髓液流失,因而造成腦脊髓液減少、腦壓降低、後腦下垂而引發急性姿勢性頭痛,並非因腰椎穿刺、手術或外傷所引起,而是自然產生的。此病雖好發於三、四十歲的壯年人,但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發生。
0 k! k0 ?1 |  X0 ]) ~
; [) q9 o: l5 ~4 |# q3 L+ |: S主要的症狀為「姿勢性頭痛」,患者平躺十五分鐘內頭痛緩解,坐或站起後十五分鐘內頭痛又發生。頭痛為雙側性,主要影響枕部後頸、前額或雙側顳部。約有五成病患合併後頸僵硬,或者是噁心嘔吐。其餘常見症狀包括聽力異常(像有回音,耳朵塞住,像游泳時進水),耳鳴,平衡感失調及畏光等等。有些病患因為症狀嚴重,只得終日臥床,無法工作或進行日常活動。約有五分之一的病患會併發腦血腫,另有少數病患會發生腦部靜脈栓塞,甚至昏迷等併發症。研究發現有些患者先天脊髓硬腦膜較脆弱,而約三分之一的病患發病前曾有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彎腰、提重物或是輕微外傷等。3 W$ K- `. A" p! b4 z' t
" T( R6 _3 F8 H/ J
傳統定位脊椎之腦脊髓液滲漏處,需利用電腦斷層脊髓攝影或核醫腦池攝影,需注射顯影劑,並為一種侵入的檢查。由神經內科與放射線部共同研發「磁振脊髓攝影」的新技術,目前已完成26例,不需進行腰椎穿刺注射顯影劑,不需放射線曝露,可精確定位脊髓液滲漏處,再由麻醉部醫師直接於滲漏處實施「硬膜外血液貼片」,抽取患者自己的血液約二十C.C,打到脊髓滲漏處,直接將裂縫補好,多數患者可於治療一至二日內頭痛緩解,只需執行一次即可獲得明顯改善,是快速且最有效的治療,而主要副作用為短暫背痛。' c0 T  A" R4 M+ J" F, b* |9 u. }
& I" q/ A% v2 W, V
神經醫學中心從民國86年至今已診治75名「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患者,其中女性較多,男女比約為一比二。根據文獻記載,盛行率約為五萬分之一,換算台灣人口數,每年約有460人發生,但其中有許多病患未獲得正確診斷治療。
; a( C& _! s8 V
/ W) d) J3 W. s  R0 v+ E詳細的問診是診斷的第一步,尤其是急性不明頭痛,若與姿勢有關,尤須將此診斷列入考慮。腦部磁振造影可幫助確診,而「磁振脊髓攝影」可做為非侵入性的第一線定位檢查。其他有助於診斷的檢查包括了電腦斷層脊髓攝影、同位素腦池攝影等等。保守療法為臥床休息及補充水份,以及增加咖啡因的攝取。而本院研究發現,藉由「磁振脊髓攝影」精確定位後,再進行「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效果尤佳,雖然有些病患即使不治療,臥床一到數個月症狀也可緩解,但早期治療可以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7 Q! i' d$ \/ w. {6 T+ I, `( ~
& x4 G. a. ~  v2 A+ t; F% S病例介紹︰
9 F- E3 `$ \& l; c% \一位三十六歲男性病患,某天午覺醒來後不久,突然發生嚴重頭痛,他同時也有頭暈、噁心及嘔吐等症狀。他躺下休息後便覺得舒服許多,但是一起身這些症狀馬上復發,屢試不爽,因此整日臥床,無法上班和正常作息。因此他到一家醫院求診,醫師開立了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給他,但症狀依然沒起色。於是他又到另一家醫院求診,該院醫師懷疑他是蜘蛛膜下腔出血,因此建議轉診醫學中心檢查與治療。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並未發現明顯異常,但腰椎穿刺時發現腦壓過低,診斷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低腦壓頭痛)。經點滴補充水份,咖啡因及類固醇治療,頭痛有部份改善。但是出院後不久,劇烈頭痛再度發生,所以他到本院門診求診。腦部磁振造影發現打顯影劑後有廣泛性腦膜顯影現象,符合顱內低壓頭痛的特徵。「磁振脊髓攝影」檢查發現他在頸椎與胸椎交接處有多處腦脊髓液滲漏。經「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很快回復正常生活。
. w/ `: |7 A4 u$ N& L/ ~4 S; m. Q* |% _: ^
2 e' T) V7 S) P# R9 R* A: ]  e7 G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 n9 l3 Q3 C' J; B( {4 F

/ j7 e% p8 U3 G4 R: P5 @3 X5 t- W+ B
[發帖際遇]: 阿寶寶天使附身讓你意外獲得六位數的現金遊戲幣828967./ a# b' r% H5 W7 I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