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雲洞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7-28 12:10     標題: 雲洞

雲洞2 E0 P5 ]3 l2 ]9 ~5 E0 T

8 ]2 Z* y' k$ H; g阿拉巴馬上空的雲洞(原始網頁)4 z: `, g3 g- q# \
雲層中的大洞是怎麼產生的?
" t. `5 w4 Q7 @! B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Mobile的公路上拍攝到這個直徑約數百公尺的雲洞。這一個非常罕見的穿洞雲,在氣象學上至今仍是屬於猜測的課題。下降的冰晶造成雲被穿洞的現象是目前最為大家所接受的假設。這些冰晶可能是來自於較高的雲層,或是由飛機的廢棄所促成的。若是空氣的溫度與溼度剛好,則下降的冰晶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且繼續成長。為了使這種情形發生,水滴必須冷到表面達到結凍的程度。當空氣中水氣被吸收之後,會使得雲中的水滴的蒸發率升高,引而將雲鏤空了一個洞。接著愈來愈重的冰晶持續下降,並在雲洞的下方形成了旛狀雲。旛狀雲中的冰晶與水滴在到達地面之前就會被蒸發。
. b! F; g4 M4 R( h美國所拍攝的各種雲洞' f; g" Y. y3 S: f+ p, ~5 W
  f* x. H7 N6 d& e+ R
/ g0 |8 H, S# ]; q1 O0 V
3 p9 C, X( a# K9 S% u. J
0 _- n; w1 z* w' w" Q8 r0 d
台灣出現的雲洞
, p1 Y& x! R* V* i, `' w3 [- ^$ @5 `+ S% L' v5 N

( w7 \/ w1 n! t& I- M, h9 ~; \) V$ Y! M; z

5 w! c; R7 ~" c. Y4 g3 @2 ^: t8 X4 g7 J  f
在新竹工作的陳俊憲於2002年元月十三日上午,與一群朋友去走霞喀羅古道養老到白石這一段路。 走到白石吊橋下的薩克雅金溪溪谷約8點鐘時,看到天空出現有個卷雲的雲洞,看起來就像個大飛碟,由溪谷上空,從西向東慢慢飄過去,全程拍成了四張照片。這地方的位置在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400公尺,屬於大漢溪的上游。- i# K9 U3 `* ?0 i$ n' y2 q: `, x8 C

: v" q+ l& P! z" P! H5 g洞外為高積雲(Altocumulus)的一種,可稱為層狀高積雲,屬於中雲族,高度約在2,000 -6,000 m 附近。高積雲雲洞中間為卷雲,由冰晶所組成,屬於高雲族,高度約在6,000 -18,000 m 附近。從照片中不易判斷實際雲高,但是雲洞中間之卷雲位在高積雲之上應無疑問。: V$ i4 t- B2 X/ S% X8 j
雲為水蒸氣之凝結與昇 華 的產物,一般而言,大氣中容易產生凝結與昇 華 現象者,大都與上升氣流有關:反之,下沉氣流區不易形成雲,即使已經有雲存在,也會快速消散。由此推論,高積雲區域之雲洞應為該小區域之下沉氣流所造成。& B" K( M+ E1 C7 o6 F8 }1 p$ y
6 n: `, w- p8 Y" n5 {6 M- q/ m0 c5 l
完整論述此雲洞形成的可能原因如下:
) g4 _' y2 h$ a2 e8 s# R位在上面的卷雲受日照(時間為早上7~8點)或與附近的乾空氣混合,雲內冰晶(固態水)昇 華 為水氣(氣態水)需吸收熱量而對附近空氣造成冷卻作用,相對於周遭環境,此冷空氣因密度較大而下沉,形成小範圍的下沉氣流。位於下方的一大遍層狀高積雲,受此下沉氣流影響,使局部區域的雲消散而形成高積雲區的雲洞。
4 L  t7 D/ o. Q% m& i
7 l2 z( l" Z3 u$ z1 s+ H以上推測,亦足以說明高積雲區的雲洞呈現圓形,以及雲洞與上方卷雲相對位置如此吻合。若此推論正確,則雲洞的形成應由小而逐漸擴大,且上方的卷雲亦會逐漸減少。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