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倫敦奧運 大戰廢墟中溫馨的奧林匹克 ! S6 V3 l* W; M# {! `9 T- e 更新日期:2008/07/22 21:47 & q, n q7 f) A: h! c9 a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二日電)1948年第十四屆英國倫敦奧運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次奧林匹克聚會,由於戰爭造成各國元氣大傷影響,倫敦奧運會只改寫了四項世界紀錄,而大熱門項目田徑賽,竟然連一個世界紀錄都沒破,也算創下奧運會的紀錄。 R# Y3 d7 m8 e/ C3 y! Q/ M, Z/ |( S3 r3 s1 r; X \9 M* C, p( r( H
+ }( F2 ?$ t6 K- G不過,鑑於戰役物資缺乏,除安排選手住宿軍營、大學宿估,選手也比照英國人民採食物配給,各國更是出錢出力,共襄盛舉,如瑞典提供競技會場用木材、阿根廷提供馬匹供馬術競技、冰島提供快艇競賽用,讓倫敦奧運洋溢團結、互助的溫馨氣氛。0 T/ D3 @- p7 {% t6 A+ O
% b( s( k7 R; E+ d
6 Y4 d7 Y+ c: f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原定的第十二屆東京和第十三屆倫敦夏季奧運會未能如期舉行,這一段時間也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戰爭結束不久,第十四屆奧運1948年七月二十九日到八月十四日在倫敦登場,是奧運史上的第二次倫敦奧運會。 3 A( D9 R% ?) \, B- n, \1 N, }, Q+ G
+ `5 n' Q( d0 a4 U2 }3 y 二次戰後不少國家擺脫殖民統治,應邀參加這次盛會,使參賽國家地區創紀錄地達到五十九個。第一次參加奧運的國家有緬甸、英屬圭亞那、委內瑞拉,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黎巴嫩、波多黎各、新加坡、敘利亞、千里達、錫蘭(今斯里蘭卡)、南韓和牙買加。; g! c" R8 O% I& f' T
/ H( [8 g$ A) E9 Q5 h' r 7 D0 \# |2 r# d, o4 } 倫敦奧運參賽運動員達四千零九十九人,是歷屆奧運所不及,較小的美洲國家派來人數較多的代表隊,歐洲老牌體育國家不甘落後,代表隊人數在一百人以上。戰敗國義大利、奧地利獲准參賽,只有兩大戰爭元兇國─德國和日本被擋在奧運會門外。蘇聯雖然是戰勝國,而且在戰後競技體育實力大增,卻拒絕參賽。 / `& q7 U) R2 e% w8 u1 S + H9 H4 i% R9 u- A6 S# O % {' j: p' y' L8 I; \0 q 受到戰爭影響,這一屆奧運會競賽項目減為十九種,手球取消,女子輕艇首次列入。整體來說,比賽成績並不理想,總共只破了四項世界紀錄:射擊,游泳各一項,舉重兩項,而單項最多的田徑竟然連一項世界紀錄都沒有刷新,是奧運會史上絕無僅有的。3 S" J7 c1 A9 j: A* B+ x
/ F2 m$ T$ x5 n( T
0 c2 m+ U! V$ @& O; E7 t9 t 研判競賽成績不理想主因是許多優秀運動員年歲已大,巔峰期已過,要不就是死於戰火,而年輕的選手羽翼未豐;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戰爭使世界元氣大傷,戰後各國忙於復建,沒有太多心力投入體育事業。, f1 B! I9 J0 _7 f; G7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