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貧窮的托缽僧。我有的是紡織車、教養院的飯缽、羊奶罐、六條老舊的毯子、毛巾及再普通不過的板凳,就這些而已。」8 p; }0 p ?4 E
這是甘地一九三一年九月,前往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圓桌會議途中,對馬賽海關申報攜帶物品時所說的話。 ) U1 ^4 G6 `! S. g. h- Y9 q9 X$ K" y% n3 [2 p2 K# E
讀到《甘地語錄》中的這句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那是為自己擁有太多東西而感到慚愧。至少以我目前的本分,確是那樣。+ U2 t8 P1 N! e5 Q
3 U8 S4 e+ l' G- t7 v
事實上,當人來到這世上時,什麼東西也沒帶來,活到名字消失、離開人世時,也是空手離開。在活著的過程中,我們有了許多所謂生活上的必需品。不過這些都是一定需要的物品嗎?仔細想一想,不一定要的東西還真不少。 2 L, J9 W* U1 N* |% |% e1 G# ?2 t; t0 {9 C; a" y/ _
我們雖因需要而擁有物品,但有時也因那些東西帶來不少牽掛。所以擁有什麼,相對的就會為它所束縛。原來因為需要而擁有的,到後來主客顛倒,反而因此失去自由。或許,因為比別人擁有更多而炫耀,但炫耀多少,同時也得承受多少束縛折磨。 / {+ l1 b/ _, J l, R+ M * e* C2 i: ]4 @" a到去年夏天之前,我非常用心和費心地養了兩盆蘭花。三年前遷移到茶來軒時,一位法師送來蘭花,成為房間內除了我以外的生命體。為了照顧這同居的小傢伙,我特地買了養蘭的書來看,為了它的健康,除了給它好的肥料,夏天還移到涼快沒有日曬的地方,冬天則把房間內的暖氣調降到低溫。 & u& a' x" [4 Q4 K3 ]" V. l. Y7 b$ r
如果把這樣的心思用在照料父母,恐怕早就成為孝子。像這樣百般地關愛它,也是有些回報。早春時,淡雅的花香,含苞待放淺色的花朵,清新如上弦月的葉片,讓人期待,也獲得茶來軒客人的讚賞喜愛。) r; j$ U8 v$ m
3 i/ b' Y6 e- ^4 R直到去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因要去奉先寺拜訪耘虛和尚,外出途中,原來籠罩在雨季中陰沉的天空,突然露出晴朗的陽光,樹林里流竄出的蟬鳴聲,此起彼落地與溪谷潺潺的流水聲唱和著。! }( c8 W" p0 Y1 g M/ z- `' \& b' C
4 p; @9 e |! ?7 Q! b. |啊呀!想起蘭花不放在外面的庭院嗎?此時忽然怪起眼前久未露面的難得燦爛陽光。一想到蘭花可能會被熾熱陽光曬到萎縮的光景,顧不得一切,慌慌張張地折回了住處,果不出所料,蘭花已經奄奄一息。心中有說不出的惋惜,趕快給它澆水,不久總算恢復原狀,不過,似乎沒有了原有的元氣。 n' ~& A6 P8 ?1 |9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