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什么是过劳死(karoshi)?
[打印本頁]
作者:
CID冰水
時間:
2008-6-18 15:45
標題:
什么是过劳死(karoshi)?
什么是过劳死(karoshi)?
2 q. g$ L5 H v
: K1 Z( \' S. q7 |
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它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多年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 V( }4 R' x* `: e- x
& }! C* ]! D% c. Y* y7 P0 S
- p; k* G, F- J; S
4 p8 e% E- U" p6 y8 l* D3 e
哪些人易“过劳死”
9 J$ i( U' B3 V. U: K% w
# J: z( m3 g( n8 O& }# L
●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
2 s3 e6 E3 m# _0 K- o- T5 {
●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6 f) m2 X9 Y- a7 b, v0 A
●有过早死亡家族遗传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 Z' B6 T5 @0 C+ c4 h% Y5 [
●超时间的工作者。
8 L8 q" l7 y- |
●夜班多,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
# M t: q- B6 e6 Y- q
●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
2 d- c. t" J! Q3 [: O9 m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
n7 `$ R5 w1 O- V( p1 R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 e( U$ b8 H$ t4 W3 q4 e) ~ ^
; b( T3 [& h' C
# P, O) ?1 E" }' U/ k D2 g
3 {6 p R# P$ i0 q6 P
“过劳死”的27个危险信号
) |+ w$ j' G2 G* y; B
: j! U" A# y/ {( j* a: {
要想防止“过劳死”,就必须了解身体为我们发出的“过劳死”信号。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做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
7 m2 K( c* i' z9 |. |( u- H1 c8 f
: a/ C- p) K9 E: c8 R1 ^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7项症状和因素如下:
; U7 E/ O# W* @: t- z0 X5 v9 u! ?
6 D6 u6 W" ]% B5 i3 s5 p1 `& _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 ?$ P G1 C& `$ m; Z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 D3 B y! Q2 L8 q% L, [8 ?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 r: T2 g) D( n% @7 z6 u/ l& E6 ^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 o0 g3 v" n' h: Y. R, ~9 _+ a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 R; A+ |7 H5 j- u
; S, o+ ~3 O/ G5 h) W% i; P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 I: e3 _0 h) B9 x+ w+ T
7.经常头痛和胸闷;
. _, j1 I; j: [, p6 }; F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 u; Q$ k3 C7 H) C6 `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 Y- {; V$ g2 f+ _0 Y# E2 n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6 R3 i0 M" e9 F+ y+ Q3 b8 S
% K7 q- a) E8 ?3 G# V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9 H2 L: y' Y& Q# o. c& p6 v; `' Z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 p) Q. ~7 @' [% d% t' x4 m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9 ^8 v! n5 k6 e8 k7 B2 Y+ W/ D/ U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6 i5 I9 f' P: s; ~! }# `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9 W* `8 Z* s3 i( `- {. B3 w, k
+ a4 t* }( F- V5 y! G6 b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l4 Q9 |; p7 Y* g3 z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 T) d- h8 i$ k% L8 W9 i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5 V* o0 b# c; q1 s( l, r" D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 Q: v A, Z4 F, [3 s2 f: a
20.星期天也上班;
# q9 q6 B/ d" F+ r2 o
, g" l# V+ u9 B- o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 h1 x5 Q& G E/ W+ x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 b% `6 ^9 p1 I0 _) W% v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 o/ _: @6 M" j) u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 q: O# U/ x) d# ^, }2 ^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 n/ Y- M9 v9 w8 C
) d# u0 F, P# T9 [$ |' g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 h4 c+ z7 s7 @; |) m0 |; ?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b" M0 g. B: }
0 \) j/ \$ [1 K* u5 L
- D: |! s% ]; ^ b$ b
如何摆脱过度疲劳?
8 e9 i6 J9 t6 U8 ~
6 Y- I. c8 t6 n( U" k _* k0 D
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 S& y- R. P% I/ j
^2 Y+ S: \3 u% q% {% K7 `# w
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 y4 F& o. x6 b" k8 F% r x
. j% @( u+ }) A
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f' f7 d+ }2 @, ?4 ^9 I. V* e
( s0 ?. c- j* B {+ Q# i8 g7 c% Y
科学健身方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8 v: T2 W3 y+ J1 U& T, j* z
4 F. E$ A9 z; v! g8 u9 o
+ f% ]. E) ^& ? D, v- a
6 I: j x; p1 {" f- _5 h
怎样防范疲劳猝死
S: B. N5 F5 ^0 L8 Q0 O
; u' Z# \8 _! }: q/ ]& U! b
“过劳伤害”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专家告诉你应该采取的对策———
' K- f* M a! k3 D8 ?
/ h( ?) ]# n7 K y
● 按生物钟作息 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 N- y% Z% k8 Y5 G( U# Q
7 ]$ \! n* m& h% v# q
● 强化三餐营养 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至于具体食品,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 t: I Z2 H' p) j# l
/ d0 |- K1 A8 T M3 @
● 学会主动休息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效果较差的原因所在。主动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 p! Y0 G' m/ T. V9 p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P2 p: t3 B) Z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3 ? G6 k( J1 a1 M5 ?7 @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 C6 k3 u8 C3 |' r/ h% J6 M; `
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 j4 U3 s+ z# I2 N. p( }6 `: _( R/ I* J
( l1 ]! P& D* N, ?; E6 v: m
● 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 ]% Z6 l4 S9 q; J
6 }# q6 P# [6 Q
● 善于劳逸结合 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 b" b$ y1 z1 T- b% z
4 @ {, f/ j/ h* L, R
4 F8 o' X, b% k6 K7 T5 F% ?8 Y
● 坚持合理运动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 b7 j3 J$ u" p# m$ y2 b
4 E1 J0 l$ ^/ |! r; l- v: m
● 保持心情舒畅 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