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w* R9 D, h5 X虎頭埤是為灌溉而建,它的地點在新化鎮東邊,攔截的是大目降溪水源,水域面積約為27公頃,可提供500多公頃的農地水源;當時的台南府城為台灣政治中心,虎頭埤則是維持首府運作的幕後英雄。 / y0 x2 Z. M1 |' Q: \) w' ?& m. W& X2 c" z3 H7 @- w
160年前建水庫,靠的是鋤頭、畚箕,以人力慢慢堆砌,但再偉大的建設都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時間歲月的摧毀,要長久使用,後續的維護很重要;日據時期、光復之後,虎頭埤也經過多次整建,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要算是1906年大地震後,這次日據時代的整修,讓虎頭埤除了蓄水功能也兼具觀光用途,並列名為「台灣十二名勝」。 5 {$ M% J$ V$ S4 {# t" y% v/ ?% z3 R
座落於虎頭山麓,虎頭埤因此得名;「虎頭」原本是形容山勢猙獰險峻,承接這個名字的虎頭埤則在園區中設立了老虎的標誌,但這個虎走的是可愛版路線,沒有猙獰表情,反而看起來有點像隻笑臉貓,但是虎是貓無所謂,遊人很愛在此拍照留念。 3 z. ~; ?7 e" ?4 E( R) @! o# k u' o5 M ' Y- _4 b: v6 s! k/ Q, T7 T D
(圖/小狗正在示範平時遊客是如何站在貓臉虎前拍照。) ) e2 W: p8 c3 F J* Q+ p" T
. t+ v; o' u9 M" B
如果還記得「台灣第一水庫」的名號,在此搭乘「台灣第一艘太陽能船」,也是生平第一次搭乘太陽能船,一切都顯得理所當然了。 7 e3 u# l* h% ^1 E, q) P/ U! R" B4 y9 C7 k- C7 Q
取名為「大目降一號」的太陽能船,民國94年就已下水執行載運遊客的觀光任務,它的外型看起來和一般船隻沒有什麼差別,坐定之後才會發覺,最大的差異在於船頂平滑光亮的太陽集能板;外表樸實的大目降一號,總算有點科技的味道了。 # F7 W& E P* g / N% w) s- o) T3 o不使用馬達的太陽能船,安靜無聲地穿梭於湖面,去除了吵雜的噪音,果然較能靜心欣賞湖面美景,可惜船票並不便宜,每人120元,若是全家出遊,難免要多斟酌了。 % b5 [( u/ j, B# |. A% E5 C- t . @" c! `( {! Y* {8 d* L , o9 Z/ B& u9 f0 q$ E , Y: D! z* M6 W 4 `. p( _/ N9 g$ o. S! `7 X- X6 p2 M(圖/大目降一號是以船頂的太陽集能板做為動力能源。) 8 J5 C6 W" `5 u- t 2 `- l% @ y& G) N. x2 L日據時代的台灣十二名勝,光復後,「虎埤泛月」也入選為「南瀛八大景」,虎頭埤因風光優美,還有「小日月潭」美稱;風景區內有八大美景:水橋虹影、江亭坐月……都有個令人嚮往的形容詞,區內的遊憩設施也很多,在花木扶疏的園區中,建有露營、烤肉、餐廳、螢火蟲探奇館、蟋蟀生態館等等,甚至連遊樂園才會出現的滑水道都有。 7 o) m" A$ j# |
( V6 i, v/ C9 f) R/ D+ B " M1 C- H2 u8 m7 n
(圖/天鵝船的視覺感受太喧囂了,破壞湖景該有的安靜期待。) * G0 F) c' U) K1 @7 j6 A0 k y, W N7 h! {& V2 y但建設似乎過頭了,如果是要享受靜謐的湖水景緻,從一片綠蔭中突然竄出的彩色滑水道是有點嚇人,塑膠天鵝船也破壞氣氛,還是手搖船好,靜靜地劃過水面,輕柔地泛起漣漪,較有古典的詩意。如果湖景是因靜謐而美,該加入什麼或去除什麼元素,是主事者必須仔細思考的課題,只因為想豐富設施而瘋狂建設,犧牲的反而是原有的魅力。 ( o* Y3 }: I) y: k' S- N; 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