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消化性潰瘍處方「制酸劑」的正碓使用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6-13 12:21     標題: 消化性潰瘍處方「制酸劑」的正碓使用方法

消化性潰瘍處方「制酸劑」的正碓使用方法
: R& R) y" J1 H1 T
1 u1 [. M+ ?1 s7 m; U$ e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譚健民醫師
( @& \1 G: D; E8 _" ^4 G4 @. l0 V8 g
消化性潰瘍是上腹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而醫師所處方的「制酸劑」,亦占了市場藥物消費量的排行榜。雖然,一般市面上所銷售的制酸劑沒有太大的副作用,但在筆者的臨床經驗上,就有某些病患因不當的使用制酸劑,而造成代謝性鹼中毒、體內水份異常滯留、腎衰竭、嚴重便祕導緻腸阻塞或是嚴重腹瀉現象,而須住院治療。3 E- L5 f$ O" h6 H! S( _

, S, t! B) Z# j( F, L) }含鈉鹽制酸劑中,常見的便是所謂「小蘇打」的碳酸氫化鈉。假若不正當的大量使用,便會使得「鈉離子」大量進入血液中,而造成「鹼中毒」。並且此藥一旦停止服用,會引起反彈性胃酸增多的現象。此外,在與胃酸中和後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使有些病患產生腹脹的不良反應。對於某些需要限制食監攝取量的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最好不要長期服用含鈉鹽制酸劑。% X1 \% w: W# _9 U% j- a* G

6 W/ r( {- C! `. p: ]含鋁鹽及含鎂鹽制酸劑是目前最常用的制酸劑,由於鋁鹽會引起「便祕」,而鎂鹽反而造成「腹瀉」。因此,但兩種成分合用則可互相對抗互相的副作用,而某些有腎機能不全的病患,在服用含鎂鹽制酸劑後,可能會導緻血清中鎂離子的滯留,引起神經肌肉傳導障礙。若含鋁鹽制酸劑長期大量使用,則會抑制磷酸鹽的吸收而使骨質代謝異常。含鈣鹽制酸劑雖然作用很快,但時效較長,長期大量使用會造成腹脹、高鈣血症、腎結石、便祕以及胃酸反彈增加的現象。
' ?% e9 e& a9 t: r! j3 E: R, L) e8 s: |' ?4 k- A
制酸劑的主要作用無非是為了中和存於胃中多餘的胃酸,因此在飲食前空腹時或者飯後六十至九十分鐘後服用,其效果更能達到最大效益。因為,食物本身就是胃酸的緩衝劑,飯後立刻服用制酸劑,效果並沒有那麼顯著。最好服用方式為每日七次,即三餐飯後一小時及三小時,再加上睡前服用一次。有時突然有上腹痛症狀時,亦可再服用制酸劑。7 K% y- |! S5 U; i
. G  w  F8 E: K9 g! V1 z6 W
至於制酸劑之劑創型,則以懸浮液或乳劑為最佳,但在使用之前必須將藥瓶上下顛倒搖動,使得瓶內有效的藥粉顆粒能均勻分散在水液中,而錠劑則必需要先在口中嚼碎才吞服。" J  v; @! l" X: e3 y1 }* L

' ~! Z8 S  \4 u0 f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3 @0 U, C1 n; @, c, V/ K
2 f- F' A1 _' @$ M0 E7 c
[發帖際遇]: 阿寶寶勞動節因工作認真老闆發遊戲幣1585.
& p6 y/ b4 E1 H' J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