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6-13 07:33
標題: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
g; u% s& n$ A6 y% E0 U$ f/ h; `
# o' ~% W- M$ s G" W; S- X: ]
文:復藥劑部 陳啟佑副主任(93年7月高醫醫訊)
( e1 e q* a# t! X
, k- [+ w+ x- u
藥如雙面利刃,可治病亦可緻病,適當之治療可緩解或治癒疾病,但若使用不當,亦可能反而危害健康甚或緻命,故如何安全用藥促進健康是疾病治療上一重要課題。
0 `5 W- J( M/ L& `& ]7 Z L
$ Q& L- ?, v$ B) K# R0 @5 H$ j/ e2 Y
藥物有許多劑型,優劣各異,醫師評估病況後,才選擇最適當藥物及劑型。部份病患迷信注射療效較佳,其實注射投藥成本高,潛在危險性亦較大。對絕大部份病人而言,口服是最方便且安全性高之投藥方式,效果應不遜於注射,有時甚或更佳。
5 N* m7 B {2 |& t( g; N
$ H3 g( m1 }9 l1 I, O3 C
, a7 L$ y- N7 c
病人服藥時常希望瞭解其適應症,一種藥物可能有幾項適應症,不同藥品亦可能用於治療同一疾病,醫師經詳細診斷及審慎評估後才「對症下藥」,部份病患喜歡自我醫療,國人常有「吃好兜相報」之「美德」,推薦所謂「良藥」給親朋好友,或將未服完之藥物分贈親友。治療藥物之選擇,是甚專業性考量,絕對不可「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亦不可因求「癒」心切或恐懼副作用而擅自增減治療劑量。
3 ~, D% e, H& K. x+ w0 M4 P* Q- |
]! `, q. d2 ~) y5 u/ F) w
藥物治療有一定療程,若未完成療程即驟然停藥,即使病情已某程度之緩解,疾病可能復發,抗生素之治療尤然。服藥有增減劑量或其他改變之時,須諮詢處方醫師,不宜冒然行事。
3 B) l! a" u2 h
1 ~$ _) \& e# `( O) |: b4 b8 W/ R
, h" J3 E, @; }' y. x8 d
飯前或飯後服藥一般不緻於有很大影響。藥物之吸收如受食物影響而作用顯著改變,空腹服用療效較佳且無什胃腸副作用時,則可建議飯前投與。此種食物對吸收之影響,有時亦可能因特殊考量而忽略。藥物治療之目標除達到預期治療反應、減少與避免不良反應外,亦不可輕忽病人服藥之方便性。
+ m8 w% F( s! e6 g' `0 M$ W% ~0 e. C
7 C+ }# u1 v/ s; h+ X0 z
藥物治療難免會發生不良反應。基於用藥安全,藥品研發中或上市後,一有不良反應即須自動呈報,並詳載於藥品說明書,其主要目的乃是提醒處方醫師、藥師或病患注意,以避免或減少類似不良反應之傷害。說明書所列之各項不良反應是提醒注意,而非必然發生於服藥病人身上。各類媒體中常有強調藥性溫和,絕無副作用之廣告,社會大眾耳濡目染,結果深信不疑,如此反而可能忽略其潛在危險性。
# Y; k0 [& h# Z
8 c X+ N* d) ] X7 F P! o2 O; _
藥物之儲存亦是重要問題,除特別註明冷藏外,一般放置於乾燥陰涼處所即可,家中若有小孩須特別注意藥物之管理,以避免造成意外。
3 |% g: l: P4 N! F: W
7 h. m7 D, d5 A: R/ E) O
病患遵醫囑用藥是成功藥物治療之重要因素,而病患與醫療人員之適當溝通、對用藥之正確認知及對治療之態度,常顯著影響其遵醫囑性。醫療人員應給予病患適當用藥教育,使其正確認知藥物之使用,而民眾本身盡量就治療相關問題多與醫療人員溝通。健康照護與安全用藥是團隊工作,有賴於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甚或病患家屬之協力合作。
* E6 t. O% V( B8 g' Y
* n7 G: Z4 g5 \- R7 A/ n( g
本文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提供
' L7 W- b+ I n/ J5 T" G& N& N8 r" F
; P6 n! G/ M. E4 v
[發帖際遇]:
阿寶寶製造噪音屢勸不聽重罰遊戲幣144869.
3 w/ G$ E/ M9 F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