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打印本頁]

作者: 野孩子    時間: 2008-6-13 07:31     標題: 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4 H, {' x1 Z. c" m9 J: q& W& D: Y: w; w+ a/ J' F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譚健民醫師& \0 i% S8 e& \; @1 R: @

4 K" {2 {7 [6 p  u% Y: J根據時令的分配,炎炎夏季約佔三個月左右,此時正是萬物生長繁殖最旺盛的季節,在日長天熱的夏季裡,我們應特別保持愉快心情以及胸懷寬闊,更不可一時急躁動怒而壞了健康,所謂「心靜自然涼」也就是這個道理。
* c! e7 S- s. t/ C) B
$ R  |  v, \- g( }/ T8 j9 c8 p一般而言,在炎熱的夏季節亦要保持良好節律的生活。夏季時一般人的平均體溫會比其他季節較高,個體的新陳代謝亦較旺盛,人們晚上睡眠的時間會比較短些,因此,在中午時份不妨有個短暫的休息。此外,在炎炎夏日個體難免出汗較多,皮膚毛孔會擴大,也因而容易受涼,故在睡眠時不要將衣物完全脫開,以免受風寒而罹患感冒或傷風。
) d, J! K1 M0 i/ g6 P; e
4 ^% w7 A$ l' b$ ?0 J# k& G" y, k在夏季時,有些人喜歡赤膊,以為這樣就比較涼快,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實驗結果,在氣溫、濕度比較低而風又比較大時,雖然不穿衣服是比穿衣服在主觀的感覺上比較涼爽些,但倘若外界環境溫度持續增高如氣溫超過35℃以上(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時),少穿衣物不僅不會覺得較為涼快,反而會感到悶熱,主要是由於人體散熱途徑隨著氣溫的高低有不一樣的反應;如溫度在20~30℃時,有70%的體溫是經由皮膚的輻射、對流以及傳導來散熱,而25%經由皮膚及肺臟本身的蒸發來散熱,5%由吸入空氣以及食物來散熱,2%的體熱隨著尿液及糞便散發出去。因此,一旦溫度升高至28~30℃以上時,皮膚水分蒸發會大幅度增加,並隨著溫度的上昇而增加;而當氣溫達到35℃時,周圍環境溫度與人體皮膚溫度不相上下,體熱散發幾乎全靠皮膚的蒸發來達成;如果氣溫持續上升,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不但不能通過皮膚輻射來達到散熱的目的,反而身體會由外界環境吸收過多的熱量,而此時光著身子反而會增加熱量的吸收。根據生理學的研究,人體皮膚在出汗時,每公克汗液在皮膚表面蒸發可散熱約0.6千卡的熱量,因此汗液一出來很快就融合成大汗珠流出皮膚外,也就減少經由汗液蒸發來達到散熱的目的了。因此,在大熱天時應盡量少外出,也為了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在外出時應穿淺色、透氣良好的衣物,並應配戴太陽眼鏡、遮陽傘、帽子以及每兩小時塗抹SPF在25係數以上的「防曬乳液」(一般超級市場都可買得到)。
$ Q" C) j% k) T( P
8 J7 |( `& e1 U/ f% \' t夏天宜有午間休息的時間,對於睡眠不足者、體弱多病者、從事腦力工作者以及青少年朋友們,尤其從事勞力工作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者,更應有制定午睡的習慣。此外,午睡後不要馬上從事複雜或高危險的工作。某些沒有時間午睡的人們,或許可以找些替代的事做如聽聽音樂,看看書報或是散散步。% P9 n/ o# R: q1 n" l5 ~% l6 h4 K
3 `3 r' D( I* V: U
在炎炎夏日時,個體食慾必然會較差,此時宜攝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類、蛋類、豆製品,以及攝取適量的水份水果;但在飲食上更應注意營養均衡以及衛生,隔夜食物最好丟棄不吃,出汗過多時更要特別補充鹽份,並少吃油膩、油炸或過於甜膩的食物。1 T. J9 t) V' Z
1 X9 D1 D8 T7 r( H+ w
炎熱夏季也要安排適當的運動,但不宜在強烈的陽光下活動過久,不僅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之外,亦容易導緻「中暑」。夏季運動的時份最好是在早晨或是下午四點以後,時間不宜太久(約在二十至三十分之間);此外,運動後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因為皮膚受到冷水的刺激時,毛細血管會收縮,更加不利於體熱的散發。運動後如果需要喝水,亦應喝含有電解質的液體,不僅可以補充水分,也可補充流汗所散失的鹽分,以免導緻「抽筋」的症狀。此外,夏季運動後不要大量喝冷飲,不僅使得食慾減退,或許衍生機能性胃腸障礙甚至「胃炎」。(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歡迎光臨 風之國論壇 (http://wind.talkappl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