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H5 W2 _: \( x+ Y0 o9 e4 K
5 A; P3 W* d# E+ `/ ^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譚健民醫師0 y M# X6 H) I1 _/ L
+ z: o) m" _" q% \. }: ]) r
根據時令的分配,炎炎夏季約佔三個月左右,此時正是萬物生長繁殖最旺盛的季節,在日長天熱的夏季裡,我們應特別保持愉快心情以及胸懷寬闊,更不可一時急躁動怒而壞了健康,所謂「心靜自然涼」也就是這個道理。/ h: ^" `. H: o9 U
: l' s7 e. U$ v+ v一般而言,在炎熱的夏季節亦要保持良好節律的生活。夏季時一般人的平均體溫會比其他季節較高,個體的新陳代謝亦較旺盛,人們晚上睡眠的時間會比較短些,因此,在中午時份不妨有個短暫的休息。此外,在炎炎夏日個體難免出汗較多,皮膚毛孔會擴大,也因而容易受涼,故在睡眠時不要將衣物完全脫開,以免受風寒而罹患感冒或傷風。' L( t' P. O6 z. R" l$ ?+ _0 h
/ o, c- a) a; h+ q. d' B2 @在夏季時,有些人喜歡赤膊,以為這樣就比較涼快,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實驗結果,在氣溫、濕度比較低而風又比較大時,雖然不穿衣服是比穿衣服在主觀的感覺上比較涼爽些,但倘若外界環境溫度持續增高如氣溫超過35℃以上(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時),少穿衣物不僅不會覺得較為涼快,反而會感到悶熱,主要是由於人體散熱途徑隨著氣溫的高低有不一樣的反應;如溫度在20~30℃時,有70%的體溫是經由皮膚的輻射、對流以及傳導來散熱,而25%經由皮膚及肺臟本身的蒸發來散熱,5%由吸入空氣以及食物來散熱,2%的體熱隨著尿液及糞便散發出去。因此,一旦溫度升高至28~30℃以上時,皮膚水分蒸發會大幅度增加,並隨著溫度的上昇而增加;而當氣溫達到35℃時,周圍環境溫度與人體皮膚溫度不相上下,體熱散發幾乎全靠皮膚的蒸發來達成;如果氣溫持續上升,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不但不能通過皮膚輻射來達到散熱的目的,反而身體會由外界環境吸收過多的熱量,而此時光著身子反而會增加熱量的吸收。根據生理學的研究,人體皮膚在出汗時,每公克汗液在皮膚表面蒸發可散熱約0.6千卡的熱量,因此汗液一出來很快就融合成大汗珠流出皮膚外,也就減少經由汗液蒸發來達到散熱的目的了。因此,在大熱天時應盡量少外出,也為了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在外出時應穿淺色、透氣良好的衣物,並應配戴太陽眼鏡、遮陽傘、帽子以及每兩小時塗抹SPF在25係數以上的「防曬乳液」(一般超級市場都可買得到)。 4 g6 L. `( Z. o7 X, v; `7 Z; y $ A1 ?. {2 N1 Z4 h" a3 w夏天宜有午間休息的時間,對於睡眠不足者、體弱多病者、從事腦力工作者以及青少年朋友們,尤其從事勞力工作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者,更應有制定午睡的習慣。此外,午睡後不要馬上從事複雜或高危險的工作。某些沒有時間午睡的人們,或許可以找些替代的事做如聽聽音樂,看看書報或是散散步。 l2 l0 [; d* M